一部去年很想看,卻錯過的電影。今天剛好看了電視上的首播,整部看下來其實腦中
浮現了許多畫面,不只是電影中的主角,也有現實生活中每個出現在我眼前的孩子們。
以一個兒少社會工作者觀點,簡短的談談幾點心得吧:
一、兒童表意權
在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CRC)中,第12條談
到了「表意權及社會參與權」,在這部電影當中,最令人失望、難過、憤怒的地方,便在
於法庭中少了孩子的聲音。影片中孩子再次與舅舅確認是否能繼續待著,舅舅也給予承諾
,但法庭中,只有大人們以「為了孩子好」,而不斷的爭吵,但孩子真正的想法呢?並沒
有被聽見,最後只能以「法官要求的」,強迫孩子接受結果及改變原有的生活。
二、孩子的被拋棄感
當孩子被要求到寄養家庭生活,孩子不願意見舅舅,到孩子見到舅舅對他的憤怒及毆打、
哭泣,顯示著孩子對於「被拋棄」這件事帶來多大的傷害。對我們而言,我們總說著孩子
的復原力強大,孩子只是換一個住所,孩子可以過更好的生活。但對孩子而言,他的世界
分崩離析了,他的生活不一樣了,熟悉的人不在了,誰還能了解我?我們的小事對於孩子
而言是一件大事,我們覺得孩子的適應力強對於孩子而言是在逼自己成長,我們認為為孩
子好對於孩子而言則是被拋棄了。所以孩子生氣,都被丟了為何要回來找我,你不信守承
諾為何我還要信任你?
三、專業與現實之間的拉扯與差距
法庭安排兒童福利工作者與孩子會談,當我看到一幕是關於,孩子提到他會跟舅舅每週六
觀看格鬥節目,並且與舅舅互相對打,我看到該位工作者皺了眉頭,並且記錄下來。我想
,如果當我對這孩子沒有任何的了解,我的反應想必會跟這位工作者一樣,內心想著:「
WTF!跟照顧者看格鬥節目並且對打?孩子有受傷嗎?」,但如果我們了解這孩子的生活
背景,或許就會覺得這樣的事情,可以是一種生活方式,如同我們跟家人一起吃飯、打球
、出遊一樣,但我們可以做的是,提醒孩子要保護自己,提醒照顧者要多加注意孩子的身
體狀況。所以讓我反思到,社工的「專業評估」到底跟現實有多大的差距?許多人總是會
說著社工的評估無法反映現實的生活,或許就是在說這件事吧!社工對於這個家庭沒有太
多的了解與觀察,僅憑社工的專業來判斷眼前的事件,究竟社工的評估是否適宜,恐怕不
是當下就能做最美好的決定。
當然這部影片還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地方,包含相當極端令人不滿的外婆,但那是另一
層面的議題了,只是覺得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一些孩子,也讓我思考良多,很想對著孩子說
:「我不會是你的爸爸媽媽,但我可以當你最好的朋友、哥哥及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