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稍長...所以開一篇回文)
我想再討論的主題是:
為何《搶救雷恩大兵》拿不到奧斯卡最佳電影?
最後由《莎翁情史》奪得呢?
除了我前文分析《雷恩大兵》提到的幾點劣勢之外,
我現在想再補充一個背景。
第71屆奧斯卡在1999年的3月份舉行。
我們看一下在1998年-1999年3月之間,美國發生什麼大事。
在這之前,
先談《搶救雷恩大兵》,
嚴格說起來,這部電影是戰爭片,
可是這部電影並非“反戰片”,至少他沒有那麼濃厚的反戰思想
整體上看來,
《雷恩大兵》仍然是歌頌美國殲滅希特勒法西斯的軍事行動的,
刻畫搶灘行動的悲壯,一行人捨命進入敵營拯救美國少年並與法西斯軍隊戰鬥。
電影中雖然對戰爭進行反思,但反戰並非最核心的主題
實際上是鼓吹歌頌大美國主義的軍事行動。
現在我們進入1998年美國發生的大事
那一年是科林頓總統在位
(以下引用自維基)
【1998年美國大使館爆炸案】(節錄詞條)
8月7日
美國駐坦尚尼亞和肯亞大使館先後發生爆炸,共造成224人不幸遇難,超過
4500人受傷。
爆炸案被認為是由奧薩瑪.賓拉登領導的基地組織宣稱所為,
8月20日
作為對這次襲擊的反應,
美國總統柯林頓立即下達了在1998年8月20日對蘇丹和阿
富汗境內恐怖分子目標進行巡弋飛彈襲擊的命令,並在一次黃金時段的電視講話中,向公
眾宣布了這一代號為「無限延伸」的行動。
同時在美國國內也引起了應該對恐怖主義採取軍事還是法律行動的爭論。
【沙漠之狐行動】(節錄詞條)
12月17日到1998年12月20日
是美、英兩國針對伊拉克發動的一場大規模的空襲行動,
這次軍事行動是由美國總統柯林頓和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下達命令執行的軍事行
動。
這次轟炸行動受到國際間的廣泛批評,紛紛指責美國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批准就對一個主權國家發動攻擊,開創了「危險的先例」
。美國一時間在國際社會中上陷入被動。
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發表
聲明明確拒絕美軍使用本國的軍事基地以來空襲伊拉克。
同時這次空襲行動亦開啟了後來的美伊戰爭。
================
1998年尾,其實算是美國對伊拉克戰爭的元年,
而《搶救雷恩大兵》作為一部戰爭片,
而且還是在前往敵軍陣營中拯救美國兄弟的電影
對應當年美國大使館受到恐怖襲擊,和空襲伊拉克的戰爭,
《搶救雷恩大兵》是否可以拿奧斯卡最佳電影,可能是很敏感的問題。
而且美國自從越戰結束的反戰潮,一直都沒什麼戰爭,
《搶救雷恩大兵》可能引起美國觀眾很微妙的情緒。
如果讓《搶救雷恩大兵》拿下最佳影片,
可能就是替科林頓報復恐怖主義對伊拉克戰爭的背書。
================
第二點
不得不承認,《雷恩大兵》是部大美國主義的電影
例如開頭和結尾那個飄揚的美國國旗。
這會讓人想起,兩年前的ID4
ID4絕對是大美國主義的極致的代表作,
特別是片尾美國總統宣佈美國獨立日為拯救地球日那段,
常被嘲諷為美國最自戀的演講
兩年後發生在《雷恩大兵》,也是有這種美國主義的濃厚色彩
或許也是引起非美國籍投票會員反感,
最後選擇不投給大美國主義的《雷恩大兵》,
而是投給象徵超越國籍,英語世界中的共同文化經典:莎士比亞。
============
以上兩點是我個人的想法,
歡迎批評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