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不讓漫威專美於前,除了《The Dark Knight黑暗騎士》三部曲之外,成績一直不太理想
的DC終於在擴展宇宙的第三部作品推出《Suicide Squad自殺突擊隊》獲得好評,而史上
第一位漫畫超級反派的人氣,也從原本希斯‧萊傑飾演時所帶起的風潮,更向上提升了不
少。雖說《小丑》裡的小丑與DC擴展宇宙的角色沒有關係,但這部講述經典角色起源的作
品,還是成功地將他的掙扎描繪出來。撇開美化了「惡」不談,整部電影還是以非常悲戚
的方式呈現了反社會人格養成的可憐之處。
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亞瑟佛萊克,一個從小被母親暱稱為「快樂」的人,立志為世界帶來歡
樂,他想演出脫口秀,費心地觀察別的喜劇演員,捕捉他們的特性與幽默,但可惜的是,
亞瑟一點都模仿不來。在他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之後,他一點一點地將內在的自我顯露
出來。
雖然這部獨立作品的主角是小丑,不再是蝙蝠俠,但作為蝙蝠俠頭號死對頭之一,電影仍
舊帶到彼此的關係。亞瑟與母親看著電視上的湯瑪斯韋恩,即便平常對母親不切實際的想
像蠻不在乎,對於那樣受眾人愛戴的形象,亞瑟心裡多少還是有些憧憬,而在讀了母親寫
的信後,更將自己長期缺乏的父親形象投射在韋恩身上。前往韋恩宅邸的亞瑟,面對年幼
的蝙蝠俠,眼裡看到的是自己曾經可能擁有的一切,即便最後確定的確是亞瑟的母親患有
幻想症,也改不了布魯斯韋恩成長在衣食無虞環境的事實。片尾接回漫畫迷們都極為熟悉
的橋段:蝙蝠俠的父母在暗巷裡被殺害,將一連串事件巧妙地連結起來,留下餘韻十足的
結尾。
本該是散播歡樂的「小丑」由於1970年代的一位「殺手小丑(Killer Clown)」而開始有
了讓西方人心生恐懼的「恐怖小丑」概念,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的精神疾
病列表中甚至有「小丑恐懼症(coulrophobia)」,這也是為什麼蝙蝠俠漫畫與電影裡的
小丑總是令人畏懼,而後也有《It 牠》的小說與電影出現。對亞瑟來說,他熱愛「小丑
」這份工作,或許是因為平常大家距他於千里之外,但當他化身為小丑散播歡樂時,即使
是他狂笑不止的疾病也顯得合理很多。對亞瑟來說,成為小丑並非躲在面具後面,反而才
是解放真正的自己,所以當他決定要忠於自我時,便選擇以「小丑」的形象示人。
自小被母親稱為「快樂」,但與鋼鐵人的夥伴「快樂」不同,亞瑟鮮少感受到真實的快樂
。張帝的歌「小丑」裡唱道:啟幕時歡樂送到你眼前,落幕時孤獨留給自己。包括羅賓威
廉斯在內的許多喜劇演員都是如此,外表努力營造出來的「快樂」,反映的並不是內心裡
真正的感受。很多時候,也是因為這樣,人們才疏於關心周遭需要伸出援手的人。電影當
中的社工,雖說長期聆聽亞瑟分享生活,但仍然按表抄課似的對他說「不要有負面想法」
,亞瑟除了回答自己「滿腦子負面想法」之外,也不禁認定社工根本無心聆聽自己的日常
。
電影當中出現不止一次令人毛骨悚然的大笑,不只是亞瑟由於腦傷所導致不明原因的症狀
,還有追打他的青少年們的訕笑、地鐵上三名「善良」孝子性騷擾女子後對亞瑟威脅性的
嘲笑、亞瑟在單口相聲俱樂部台上表演時止不住笑的片段被放到節目上引起眾人哄堂大笑
,甚至更多更多,在大銀幕上或出現或沒出現的各種片段。比起亞瑟容易引起旁人不安,
需要自備卡片以自保的歇斯底里笑聲,這些充滿敵意甚至惡意的笑聲,才更讓人不寒而慄
。
就算不是這些極端情形下才出現的大笑,一個簡單的「微笑」,在亞瑟來說,意義似乎都
大不相同。亞瑟工作時化身為小丑可能發自內心露出微笑,但其他時候,卸掉臉上的妝容
,沒有太多事情能夠引他微笑。或許是他認真觀摩厲害的喜劇演員,並勤做筆記時,對自
己露出的滿意的笑,抑或是想出一個自己覺得不錯的段子時,那股心滿意足的心情。亞瑟
是全心全意的愛喜劇,但他感嘆自己的人生卻是一場糟到無以復加的悲劇,直到他發現原
來其實它依舊是喜劇的那一天,只是等到社會逼他走上這條路,一切都已來不及。
《小丑》講述的固然是這樣一位反社會人格的超級反派如何形成,亞瑟如此努力,如此安
分守己的生活,過去受的苦、遭遇的虐待、身心的苦痛與疾病,全都不是他可以決定、也
不是他所願意的。不過,可憐之人必有可悲之處,即便周遭的人再怎麼惡劣,殺人終究不
對,最後整個高譚市陷入火海,小丑受到眾人高聲擁戴,作為觀眾,觀影時依然會感到不
安。其實,與其說是社會,不如說是不少冷漠甚至惡毒的個人累積所造成。其中,與亞瑟
相依為命的母親可說要負起最大責任。在亞瑟讀到病歷資料之前,可能由於事發當下年紀
太小所以對於母親的虐待沒有記憶,也或許是對母親有著「斯德哥爾摩情結」,畢竟自幼
無父的他,只剩母親可以依靠,而長大成人後,肩負起照顧母親的責任,也彷彿給了他神
聖的使命感,有被需要的感覺。也因此,當他終於下定決心悶死母親後,便正式與過去那
個只會忍氣吞聲、自怨自艾的自己道別了。
全片充滿了冷漠與沉痛,唯一最溫暖的一幕也隱身在血腥的可怖之中。亞瑟殘忍的殺害了
言語誣陷自己的同事藍道之後,對著侏儒同事說:「你可以走了,你沒有對我怎麼樣。」
而後同事打不開門鎖扣鍊請他幫忙時,全身是血的亞瑟還在對方額上補了一吻說:「只有
你對我好。」不禁讓人試想,倘若每個人都不去霸凌別人是否這一切都不會發生了呢?但
有沒有可能,藍道從來也沒說過亞瑟從老闆那兒聽來的話,畢竟從頭到尾對亞瑟不滿的是
老闆,藍道若有心作梗,倒也沒必要事後親自登門拜訪了。所以《小丑》引人反思反社會
化人格養成的同時,某種程度上也歌頌了「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