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雷] 消失的情人節

作者: brand11582 (suge)   2020-09-21 23:04:54
人們常常在生活中遺失大大小小的東西,可能是有形的,可能是無形的;有形的事物找得
回來,那麼,無形的事物,好比說,回憶呢?
在回憶當鋪裡看過一段話:回憶跟記憶的差別在於會不會在想起來的時候情緒連帶產生當
時的喜怒哀樂。
因此有人說,會忘記一件事情,代表它對你來說已經不重要了。所以,是哪一種情況比較
痛苦?你有記憶,但沒有情緒;還是忘記了,卻強烈地感受到情緒,迫切地想找回記憶?
回到正題,如果約定是一種情感的存續,那麼縱使對方已完全不記得,只有自己的話,還
會日復一日地實踐初衷嗎?而這樣的約定,還算成立嗎?
浪漫有很多種面向,璀璨瞬間的花火是一種,歷久彌新的堅持,也是一種。然而真實人生
並不像奇幻故事一樣,能夠有機會去彌補內心的遺憾,時間對大家都是平等的。
你覺得很不公平嗎?柳暗之後應該要是花明嗎?那就去看它吧!
////////////////////以下有雷/////////////////////////
這部電影概念上承襲了當初1997年同個導演的作品「愛情來了」其中的第一段,烘焙師的
故事。男孩與女孩兒時的約定,後來女孩因為某些緣故搬走了,只剩男孩默默守著約定,
長大之後為了能夠放下這個人、這個約定,便需要一個事件來好好的說再見,告訴女生一
直以來自己內心的想法,好繼續邁向人生下一個旅程。
至於浪不浪漫,一百種人就會有一百種答案,但從現實的角度來看,男孩這種角色在愛情
裡通常都是比較吃虧的角色,直白一點的說,執著對於追求愛情一點幫助都沒有。
如果是常常處於暗戀而默默付出諸多努力,並希望以此作為籌碼,以獲得女生的青睞的男
生們,或許在看這部電影時,會心有戚戚焉地覺得這真是太浪漫了,不過就我個人的角度
來看,這應該算是「男人的浪漫」。
愛情畢竟不是銀貨兩訖,付出多少就拿到多少,我想陳玉勳導演的作品裡都有一種瑕疵,
就是女生會因為純情男主默默為自己付出許多心力,或是長久以來守著曾經的約定,而「
心動」進而喜歡上男主。然而,這充其量就是「感動」,並沒有「心動」的成份在裡頭。
所以,女主在電影裡的情感轉折就顯得生硬而不自然,照理來說,男配角的追求方式才是
一個正常的愛情歷程,導演卻在劇情裡貶為渣男,去鼓吹愛她就是默默守候她這樣的價值
觀,有點太偏離事實了,畢竟兩人其實沒有什麼實質上的情感互動。當然,如果硬要把寄
信的橋段也加進去那應該是有。
撇除主軸的感情戲,導演一貫的喜劇風格依然深得觀眾的心,有好幾個場景把大家都逗得
哈哈大笑。
音樂的部分,愛情限時批和糯米糰再度出現,都蠻好聽的,和劇情的安排相得益彰。對了
,還有call in橋段也是常見的元素之一。
後半段劇情的取景非常出色,從上空拍下去的海浪尤其美麗,公車行駛在漲潮路段時和神
隱少女的海上列車有異曲同工之妙,會讓人想親自去朝聖。
不知道是不是為了政治正確,我總覺得結局是硬加上去的,從商業角度來看可以理解,但
就有畫蛇添足的感覺。
就設定的部分來說有搭上最近時間系劇情的潮流,但要講的概念太多了,親情、愛情混雜
在一起,就有點模糊原本的焦點,雖然說愛情就是在彌補童年的情感缺憾沒錯,但故事情
節裡並沒有將兩者做一個強而有力的連結,就男主的部分來說,因為在童年時情感被拯救
了,所以就一直喜歡著女主,然而就觀眾的角度來看,我會覺得男主一直喜歡的,是童年
記憶裡的那個幻影,所以才會有後面一連串的跟蹤狂(?偷親(?變態(?但導演也有說
:「愛情是自我催眠XD。」至於女主,我找不到任何動機。
當然,我們從上帝視角來看,知道男主是立意良善的木訥男,所以反感程度可能沒這麼嚴
重,但現實大家總是避之唯恐不及就是了。
至於情感的飽滿程度,應該是在男主寄最後一封信給女主的時候達到高峰。這時候,就靜
靜享受滿溢出來的情感就好了,邏輯、現實什麼的通通都不重要,跟著男主角共喜同悲,
感受還是蠻不錯的。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生與死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總之,還算是及格的愛情小品,音樂及畫面也都蠻棒的,至於要不要進戲院支持,取決於
各位的喜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