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很多現在的人都誤會國片在PTT的工讀生行銷是從海角開始的。
海角之前根本沒有所謂可以賺錢的國片,老是一些不知所謂的得獎國片。
不是說得獎不好,而是得獎又可以賣座的國片基本沒有。
海角的時候是真的大家都在二刷、三刷,海角是我第一部花自己的錢進場的國片,那時PT
T一堆文章在說好看,但都是希望他能晚點下檔的自發性發文。
我跟同學會去看也是因為周遭的人都說好看,難得有一部國片好好的把故事說完,有感人
、有笑料、有好聽的歌,有帥哥跟美女,然後草根跟台灣人有共鳴。
有沒有發現後面超賣座的國片都有一點跟海角類似的元素,我覺得說是海角救了國片也不
為過。
那時的魏導還壓自己的房子進去拍片,可以說就是因為海角的成功,才造就之後國片的小
盛世,大家才知道原來國片也是可以賺錢的,後面國片才有在PTT工讀生發文帶風向,是
因為電影公司發現在PTT發文洗好雷對票房真的有幫助,這是海角開始的,但你說是海角
開始工讀生宣傳票房才好,根本就是倒果為因。
※ 引述《YOUNGBIRD (111)》之銘言:
: 海角當年會紅,不少人私下都說,其實那時候就有所謂的網軍操作一波了。
: 但那時候還不叫網軍,叫做電影院工讀生,現在電影板也習慣叫工讀生。
: 在海角之前,很少有人在刷國片的,那時候整個板上一直有股風氣說自己刷了幾次又幾
次
: ,每次都有不同感受
: 然後幾乎每個角色都有人發文說演的很好阿,很有梗阿。當然不否認確實有些角色確實
蠻
: 鮮明的啦
: 那時候的風氣就是要看海角才是潮,要講裡面的台詞才幽默。
: 然後那時候有人發文說海角不好看,馬上被十分鐘內噓到xx
: 在這個氛圍下,台灣的國片確實開始蓬勃發展,但水準如何就不多說了
: 然後魏導也因為名利雙收,開始有了遠大的夢想,還記得後來李安的少年pi大紅,板上
來
: 討論他和李安誰是第一導演
: 魏導迷那時候還說,給魏導有李安的資源,拍出的水準一定至少打平不輸
: 總之,魏好不好確實不好說,但他確實也帶起了國片風潮
: 可是後來的幾部片,實話實說,除了賽德克1,其他實在是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