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勸服 Persuasion (2022 Netflix)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22-07-16 11:27:02
昨天上架 Netflix的古裝浪漫片《勸服》,改編自珍奧斯汀仍在世時完成的最後一本小說 "Persuasion" (1817),不知有多少觀眾看過呢?我自己讀的時候才高中,覺得這是與高中年齡最有距離的一本:主角 Anne Elliot登場時已 27 歲仍小姑獨處,並不像其他珍奧斯汀筆下的年輕女主角還在十幾二十的第一春焦慮著外界社交探索著內在自我,反而她早已過了適婚年齡對人生百無聊賴看看還有無機會綻放第二春的火花,就從她重遇八年前分手的舊愛 Wentworth開始。
就我個人對小說的印象,這書名叫作《勸服》,書中情節也的確處處都是 Persuasion ,沒辦法那個社交包袱很重的攝政年代就是處處都在「說服」,可以用權勢說服、可以用情勢說服、可以用道理說服、可以藉突發事件說服、可以抓準別人同情或愧疚等心裡來說服、當然更可以用各種花言巧語搬弄是非來說服... 以我們今日來說大概就是很會「盧」?權勢大的可以直白下令甚至裝腔作勢生個氣、但權勢小的也可以想方設法抓到身遭各種機會死纏爛打、總之軟硬兼施綁架別人會盧就能 get your own way。
https://magarila.com/wp-content/uploads/2022/06/Persuasion-Poster.jpg
這種「勸服」文化在珍奧斯汀小說哪本沒有?說穿了通通都有,整個社政鄉紳社會鋪天蓋地到處都有,只是這本《勸服》很強調生活中的各種「勸服」之描繪,總令女主角 Anne 從旁靜觀分析頻翻白眼,白眼翻多了總不禁回想起最不堪回首的一次「被勸服」:八年前,身為準男爵家鄉紳小姐年方 19 的自己,與一位沒家沒業前途與生命也未卜的海軍軍官 Wentworth相戀了,本來兩人情投意合認定彼此堅定在一起?但 Anne 很親近也很信任的亡母故友 Lady Russell 以各種厲害分析把她「勸退」了,哎。
本故事主軸「八年後」的 27 歲人生,鄉紳社會已日換星移又會怎麼過?而主角 Anne 回首這一切又如何自處?也許正是珍奧斯汀眾多小說當中另闢蹊徑的「抽離當下」「重審過去」之趣味。話說珍奧斯汀自己是 1816 年寫這本書直到 1817 最後定稿,此時與她先前小說所描繪的英國鄉紳社會已然大不同:拿破崙戰敗了、英國海權獨強了、英國海軍從過去前途未卜到現在徹底翻身成為大贏家!反而英國鄉紳已持續數十年的沒落到了一個土崩瓦解的新階段。《勸服》就從 Anne 的自戀父親忍痛出租他們 Kellynch 大宅開始,承租的就是新時代新貴的海軍上將 Croft一家。
海軍上將不打緊、海軍上校才糟糕:上將夫人的弟弟是個戰功彪炳聲名遠播的黃金單身漢上校、好死不死就是 Anne 的舊情人 Wentworth如今熬出頭、可說兩人過去如「公主 vs 小廝」般的階級差異到了 1816 年已徹底翻轉!那現在 Wentworth當了黃金單身漢在社交圈炙手可熱, Anne 會像珍奧斯汀筆下各種女主角般肩負社交壓力去接近他卻又傾聽己心與他針鋒相對嗎?不,這位已經 27 歲的大齡剩女 Anne 早過了那一章,在這本《勸服》裡多半只是冷眼旁觀其他 19-20歲美眉們爭相獻殷勤,反而她都在思量自己的過去與現在,並把握極少機會試著修補那遺憾。
https://images5.alphacoders.com/124/1247530.jpg
不過我也要「勸退」一下:不喜歡女權、不喜歡政確、不喜歡 Netflix《柏捷頓家族》那種色盲選角、不喜歡看見白人古裝社會有黑人與亞洲人趴趴走的,就直接關了別看罷。本片對《勸服》這本小說的新詮是很大膽刺耳的,也不見得有什麼深度就玩他自己想玩的,看爛番茄影評的 35%與觀眾的 58%就可見一斑。首先,選角是年輕就老起來放而今也已過三十的 Dakota Johnson,操著她自己的 Johnson 口音稍微加一點點英國腔,並沒有任何要追求 authentic標準的意思,反而有種百無聊賴的抽離感:我就一個美國演員出來冷嘲熱諷笑看英國攝政鄉紳社會,啊不然你要怎樣?
然後,許多影評指為「Fleabag 風格」的單身女性「打破第四道牆」處理,看慣時代劇的觀眾來看這種時裝劇作法恐覺得惱人?總看 Anne 面對當下身遭庸碌人們擺起笑臉行禮如儀面面俱到、轉個頭看個鏡頭翻個白眼又雙手一攤 XD 這種表現風格是對經典的大逆不道嗎?是 Netflix與他們最愛的年輕政確女性導演又在無聊當有趣嗎?我特別又去把《勸服》原著小說拿出了翻了一遍,倒是覺得這種「打破第四道牆」的作法還蠻貼切地捕捉原著文字大半精彩篇幅呢!因為原著裡 Anne 身為女主角行動並不多、觀察與評論還更多,而且總是先冷眼觀察別人再筆鋒一轉回視她自己。
看此片導演出身也不會太意外:這位才四十出頭的年輕導演 Carrie Cracknell 此前完全是劇場出身,劇場經驗二十多年才第一次導演電影,可說電影可以決定鏡位也可以剪接的基本潛力她學習善用,但電影界拍一部劇情片應該要怎樣的規範她又不怎麼甩。於是,在鏡頭使用上我們看到如 2020 珍奧斯汀片《艾瑪》那種仕女入畫的靜態構圖、徬彿表現這社會規範井井有條於一攤死水、沒有出口的 Anne 只能「打破第四道牆」向觀眾吐苦水;而選角上,也像劇場導演拍劇情片的《雙后傳》那樣遵循劇場慣例大方地色盲選角,還不像《柏捷頓家族》需要加種族設定向觀眾交代。
https://images6.alphacoders.com/124/1247529.jpg
倒是做起戲來就有很多荒謬時刻,處處在當下令人眼睛一亮,徬彿導演當我們是買票進來的劇場觀眾要在當下博我們一歡,相對地放長線的深度表現就比較次要些。當然這種拉近演員與觀眾距離的劇場表現法就很吃演員功力,而這回我對 Dakota Johnson 那身段慵懶眼睛勾人的表現感到非常滿意!開鏡半分鐘「八年前」戀人相依的美好昨日,恐怕是她唯一風姿綽約的玉女時光,隨即「八年後」搖身一變貼近現代獨身女子宛如《單身啪啪啪》:愛情算什麼?一個人也可以過很好,獨享浴缸自己泡澡還可以獨磕一整瓶紅酒 XD 嘴上雲淡風輕笑容燦爛、藏不住內心劇場掩面流淚。
原著中雖然 Anne 內心戲多而行動表現不多,但本片給她隨時在「對旁人行禮如儀 vs 對觀眾大吐苦水」的反差身段中自由切換:Anne的外表行動是很社會化地面面俱到的、但也暗示她的內心是壓抑蕭瑟百無聊賴的,因此當他們 Elliot 一家人人有很多庸碌慾望在汲營追求時、總是她一口答應承擔家務然後對觀眾翻個白眼「看吧又來了」。在此 Anne 只要能打發惱人爸爸與姊姊什麼都能扛、相較之下沒那麼煩人的公主病妹妹敷衍兩句不費力,偶而覺得自己口蜜腹劍太過苛薄心生內疚時、就來不計形象當個小姑跟兩個屁孩瘋狂玩開去... 剛好就玩最開最沒形象時重逢舊情人!
在舞台導演不管拍什麼經典都要「現代新詮」的壞習慣下,Doktor Johnson演起 Anne 全無攝政大齡剩女的小家碧玉忍辱負重撐持擔待,所有真正沈重的 18-19世紀之交性別枷鎖在此雖非不存在,但基本只是個象徵的心理負擔而非實質禁錮 Anne 的身體與人生,反而有什麼衝突糾結壓抑憤懣?那都更像唯心問題端看她心的體悟。於是這裡的 Anne 不但相較兩位姐妹全無攝政標準服儀、社交談吐也不按牌理出牌處處唐突再"oops"一聲、小說裡只敢行諸旁白的冷嘲熱諷現在對觀眾說久了也不小心對角色說溜嘴、平時玩開了不計形象被人抓包也只一個囧才沒在怕「社會性死亡」XD
https://images7.alphacoders.com/124/1247527.jpg
結果若非此片仍然穿古裝,觀眾幾乎要以為這又是 Dakota Johnson 在拍一部《單身啪啪啪》或《天后小助理》這種當代都會荒唐女子的愛情迷思故事 XD 當然說難聽這是抽離攝政脈絡對經典大逆不道、要說什麼新時代的全新見解也付之闕如,但說正面就是與當代都會年輕觀眾更無距離、把攝政和當代的外在差異稍稍抹平更能看到內在經驗的共感。而這經驗還聚焦在書名主題「勸服」這社會規訓:攝政時期這個鄉紳社會大解構、老爺家道中落靠小姐婚配幫扛、跨階級社交調情八卦耳語大行其道的年代,你仍能靈台清明堅守你心嗎?還是旁人說個兩句就棄守自我隨波逐流?
女主角 Anne 的成長,不論在小說中還是本片中都是個意識的轉變:一開始,本來想起這段八年前戀情只自怨自憐,如當年有把握 Wentworth縱沒成功人生仍能成就愛情;隨後聽說 Wentworth戰爭致富載譽歸國人人稱羨,更為這錯過不但是錯過愛情更是錯過成功人生而加倍唏噓;再來 Wentworth回來後社交圈好小怎麼避都避不開,不願見面的尷尬背後更多內疚「我辜負了他」;但還要一次原著淑女靜坐改編的玉女撇條 XD 才意識到這是個理想人格的問題:啟蒙時代的人們有中心思想更有堅定脊骨,就像樹林枝幹與堅果般不屈不撓,怎麼竟然耳根一軟就毫無原則隨波逐流?
當然故事後段說好聽是熱熱鬧鬧說難聽是拉拉雜雜地,又跑出很多人情喧囂與亂耳絲竹打亂兩人破冰節奏:妹妹 Mary 和豬隊友 Charles養小孩養到翻白眼、妹妹家有 Henrietta & Louisa 兩個花癡妹黏著上校、上校這還有海軍朋友 Harville & Benwick 也給 Anne 來點甜頭、最後還有亨利高丁演的「大表哥」William 這壞壞貴公子前來放電卻另有所圖... 以一齣珍奧斯汀小說改編的「攝政劇」來看,這又是鄉紳社會方塊舞會亂點鴛鴦譜;但以年輕導演帶著 Dakota Johnson 的單身都會女子劇來看,則是環肥燕瘦任君選擇令荒唐女主心好亂!
https://images8.alphacoders.com/124/thumb-1920-1247526.jpg
當然故事的最終啟示仍是忠於原典的:過去我倆相知相惜就是看在對方那顆堅貞不變的心,八年前的黯然分離直指心的失守與理想的失落?如今在周遭繁文縟節的社政社會下,個人又自尊矜持再難碰觸彼此的真心?其實真心很簡單只可惜總說不出口、透過旁敲側擊與 overhearing終有天會懂。話說攝政社會真是重重包袱難見真心的社會,而我們 21 世紀儘管看似社會解放愛情自由了,但每個自由身體內的心之枷鎖又好到哪了?片末導演還是很手癢地擴大勵志「愛有很多種形式」只差沒明確呼喊 LGBTQ XD 相信不論經典派還是反政確派都很難看下去,僅推薦斟酌口味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wh5xi9UE7A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