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上映!蝙蝠俠電影的不朽之作
希斯萊傑上映前意外離世 演「小丑」成經典|《黑暗騎士》
2023-07-19 13:42 報時光
https://uc.udn.com.tw/photo/2023/07/19/0/23296559.png
來源:2008/07/01/聯合報/D4版 星blog
蝙蝠俠系列電影包含2005年上映的《蝙蝠俠:開戰時刻》、2008年上映的《黑暗騎士》和
2012年上映的《黑暗騎士:黎明昇起》三部電影。其中三部曲的第二集《黑暗騎士》被許
多人譽為是無人超越的顛峰之作,也是2008年全球票房最高的電影。
《黑暗騎士》能有如此好評,無疑有些因素。首先,從人物的設定、場景的營造到劇情的
轉折起落,皆是精心策畫,或許用鬥智也不足以形容,而是挑戰迂迴的極限,甚至在結尾
的時候還蒙上一層悲傷的氛圍,令人很難不印象深刻。再來,劇中的反派人物,由希斯萊
傑飾演的小丑也深植人心,除了原先角色設定打破「好人的規範」、打破「壞人的規範」
,希斯萊傑的演技也備受影評人肯定,並獲得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但希斯
萊傑卻在2008年1月,電影正式上映前,因處方藥品事故不幸逝世,年僅28歲,《黑暗騎
士》成了遺作。
事實上《蝙蝠俠:開戰時刻》的初次亮相並未引起大風暴,直到第二部作品《黑暗騎士》
的推出後,這個系列才開始受到廣泛的討論。《黑暗騎士》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它呈
現了一個極為真實的世界,英雄和罪犯都被描繪得非常逼真。蝙蝠俠並非完美無瑕的英雄
,而小丑和雙面人這兩個反派角色,儘管邪惡至極,卻也引人深思與同情,使得《黑暗騎
士》系列與眾多傳統的英雄電影截然不同。
(下為影評有劇情雷)
▔▔▔▔▔▔▔▔▔▔
《影聞其詳 每周六刊出》
蝙蝠俠:黑暗騎士
電影與小丑的雙重勝利
2008-07-19/聯合晚報/A19版/影藝
【聞天祥】
作為希斯萊傑的遺作,「黑暗騎士」除了檢視再度掌舵「蝙蝠俠系列」的導演克里斯多夫
諾蘭的詮釋觀點與場面調度外,還多了一層緬懷明星的味道。幸好這兩部分都沒令人失望
。
上世紀末由提姆波頓帶領風潮的「舊蝙蝠俠系列」最成功的時候,除了人物造型與高譚市
這個故事背景的設計外,就是對歹角的成功塑造,以及將蝙蝠俠一併列入「怪物一族」的
黑色幽默。
然而克里斯多夫諾蘭的「蝙蝠俠:開戰時刻」(2005)和這部「黑暗騎士」都企圖重寫提
姆波頓的紀錄,除了他執導的兩集加起來等同於對提姆波頓的第一集「蝙蝠俠」(1989)
重新詮釋外,從外到內的黑暗程度,也有過之。
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就是個很好的例子。要比較他和當年的傑克尼柯遜誰演得好,有
點困難,但他顯然更可怕一些。從影片開始不久的銀行搶劫,就能看出他如何擅用自危與
自利的人性,讓別人自相殘殺、他則坐收漁翁之利。他完全不像「蝙蝠俠大顯神威」(
1992)裡的貓女或企鵝那樣令人同情,彷彿他們的叛逆都是對殘酷人間的報復;希斯萊傑
的「小丑」雖然也講了幾個版本的悲慘身世,卻只更讓人覺得他像勾引浮士德出賣靈魂的
千面惡魔梅菲斯托,誘人迷失。
他會給你如是的難題:如果只有一艘船能獲救,你會不會犧牲另一艘船上素昧平生的無辜
者,而且親自按下引爆鍵?他甚至運用蝙蝠俠堅守的「原則」,來製造整個社會的失序,
而讓蝙蝠俠即使表面獲勝了,卻必須自願領受黑暗詛咒,難見天日。
這部堪稱有史以來劇本最複雜的「蝙蝠俠」電影,情節幾度逆轉,已經不只是角色在鬥智
,而是近乎道德試煉。正義的捍衛者可能受不了打擊而成為惡魔的代言人,而蝙蝠俠只好
背負一切罪咎,以假象和謊言去支撐人心僅存的信念,讓電影最後籠上了更深的悲劇性。
過去飾演「小丑」的演員,臉上都像帶了面具似地化上濃妝,這回我們卻可以清楚看到希
斯萊傑藏在薄薄油彩下的臉部線條和扭曲表情,他那如毒蛇吐信般不時伸出的舌頭以及無
惡不作時的嘻笑神態,確實令人印象深刻,也讓我好奇他明年是否可能步「螢光幕後」男
主角彼得芬治後塵,往生後才領到奧斯卡?
不過把所有光彩盡歸「小丑」也不盡公平。本片在編導演和技術特效各方面的表現都維持
了相當的水準,而它擲地有聲的觀點也證明了好萊塢若干根據漫畫改編的電影,確實拋開
原典束縛,自成天地了。
(上為影評有劇情雷)
▔▔▔▔▔▔▔▔▔▔
報時光
https://time.udn.com/udntime/story/122834/731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