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版友們有沒有注意到,其實在電影中,它本身也有一段關於「奧本海默」or「歐本海
默」的事情。
這段發生在 奧本海默 (或 歐本海默)和 Lewis Strauss 第一次碰面時,後者特別糾正了
奧本海默 關於他名字的發音;而這個環節甚至其實也發生在 諾蘭 本人上一個節目宣傳《
奧本海默》時,該主持人詢問「為什麼諾蘭的弟弟沒有『口音』,而諾蘭本人卻有『口音』
?」。
此時諾蘭特別糾正了主持人說:「這種問題只會出現在美國人,因為所謂的口音,實際上是
指「為什麼沒有『美國口音』?而是『英國口音』?」
那麼回到電影中,當 Lewis Strauss 糾正後,奧本海默再一次進行正確的發音,並且說了
一句奈何尋味的話,他說「不論我是 奧本海默 或者是 歐本海默,我都是 猶太人」。
這段話其實隱含很多層面的關係,包含 Lewis Strauss 會糾正他人的發音,但卻未曾想過
自己對 奧本海默 的發音是否正確,以及包含劇中 奧本海默 身為 猶太人 的身份屬性(這
邊就先不探討這問題,但這問題其實也發生在許多亞裔或歐洲移民,甚至台灣本身也有新住
民的身份認同議題)。
而回到本次討論串,除了我們在討論「音譯、直譯」的中文是否有符合信達雅之外,也在探
討 中國和台灣 在搶奪語境中的權力外,如果我們去聽 英國發音、美國發音外,扣合的問
題便是,這個名稱如果由當時歐洲猶太人的發音,又會為何?
當然,當我們是否在意中文翻譯的音譯應該選擇哪個字時,我們的處境是否有點類似如同劇
中呈現那般,我們在意了某些,又也忽略某些不想在意的?
這或許也是此次電影中和我們現實一個可以討論的有趣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