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關於詩的一點幹話:總結 3/3

作者: searenata (HauSiaulism)   2023-04-11 01:16:42
#詩意和有的沒的
其實何謂「詩意」在前文已有帶過,但這個詞的分量似乎又不能僅僅帶過。如同「詩情畫
意」一詞的意思,詩意本身就是一個等待填補的詞彙,也就是「對某些美(或思緒情感)
的形容或代稱」。
聲音詩、影像詩、電影詩、多媒體詩、符號詩……近現代這樣的產物,其實可以說是把「
詩情畫意」的概念從形容事物轉為拿來創作,這之中不乏確實表現出「詩意」、能創造審
美體驗的作品,但有的也只是藉「詩」作為一種藝術、菁英文化的代表來拉抬身價,或假
託為跨界或跨媒材創作而已。
終究詩意和何謂好詩,完全是看脈絡的,包括社會、文化性的和文本構造上的,還有作者
和讀者的主觀經驗,以及由前述要素衍生的價值判斷。在脈絡決定的前提下,好詩可以有
相對清楚但武斷的界定方式,就是權威意見和得到多數人喜愛。缺乏共識的情況才需要討
論好詩不好詩。
詩始終是人類社群中的文化產物,詩的自由,或現代自由詩的「自由」,並不如一些人所
以為的「詩人是命名者(namers)」,代表詩或詩人在自我定義上享有絕對性的權力,而
是需要社群的認可——類似於物種分類學的命名——命名者憑藉公開、受檢驗的努力和實
績(也許再加上某些妥協)而被認可,或者失敗。自由僅僅代表著他人不太規範你非得如
何如何,而不是做什麼都會受到認可。
那,討論所謂詩觀或者好詩與否有意義嗎?
所謂「傳統」帶給當代的詩的,並不僅是窠臼與侷限,往往也有久遠而龐大的資產;只是
繼承狀況要看各個社會文化的發展過程。所謂「前衛」在脫逸於傳統束縛的表象下,往往
也是受益於傳統遺產的消費者——至少毫無疑問,是整體文化累積的消費者,甚至可能僅
僅只是消費者。
談論這些事情有沒有意義,也許就在於它們能否成為未來的資產,或者負債。
#關於詩的一點總結
基本上個人對詩的定義就是:
‧藉由語言文字表現了美或某些趣味
‧某些人對這樣的價值判斷有共識
作為最古老的文學藝術形式,及承襲由貴族、知識階層掌握的傳統,「詩」在現代仍常被
認為具有特別的地位;尤其是知識階層的因素,可能是「詩」有時比起「畫」顯得更為崇
高的原因,因為畫家等藝術家在近代以前往往會被視為工匠,雖然文學也一直有被認為無
實用價值的議論,在部分時代與地區的上層社會也未必被視為真正要緊的教養。
比起華文圈,詩和歌——或聲音——的關連在現代歐美(乃至日本)還是比較緊密,沒有
真正斷絕,Bob Dylan這樣的歌手才會獲頒諾貝爾文學獎,被認肯為「經典的文學創作者
」。
除了華文所承襲的漢文「詩」早已文人化、完成詩樂分離的演化外,漢文本來就是一種跨
不同語言、具文言分離特質的「帝國書寫體系」,現代華語文的發明也極為人工,實際上
是帝國書寫體系的更新版本,這對現代華語文學和語言聲音的關係進一步造成了裂痕。相
對的,近代歐洲民族主義興起和民族語言的文學發展密不可分,同時興盛的「古典音樂」
(浪漫主義時期)也不乏以詩入樂的作品;雖然細究起來,語言、文字標準化的過程一定
會貶低、犧牲「地方語言」,但規模和東亞帝國實在不可相提並論。
欣賞詩和其他藝術一大半是文化性的事情,跟數學一樣沒學會就是不會,然後就是基本感
官還有個人性的體驗經驗。有的藝術作品就像跑得快長得壯跳得高ㄐㄐ大一樣很容易明白
它厲害在哪,但也不是每個人都會覺得那有什麼了不起的。就像聽人品酒,可能會說酒有
什麼覆盆子、魚子醬的氣味,你不知道覆盆子、魚子醬是啥就會覺得在講啥滫;亞洲人可
能覺得醬香味很棒,而歐洲人普遍覺得這是腐敗的味道;有人喜歡泥煤威士忌有人受不了
,還有人根本無法接受烈酒,甚至連工業啤酒都覺得太苦,基於不同的社群文化和個人經
驗就是會有差異,而且這些差異可能無法化解。
作為一種文化活動,觀賞藝術這件事並不特別「深奧」,就跟看球賽或電玩競賽一樣,通
常持續看下去就會懂,怎樣是好看的比賽怎樣是傑出表現;這有時還需要學習和一些個人
經驗,你可能會跟其他觀眾交流想法,而知道一般的標準是怎樣,主流的看法是什麼,甚
至產生自己的觀點。當然,天賦也會有影響就是,雖然天賦跟經驗、素養很難區別,但天
賦的影響不能忽視。
所謂深度往往來自於一些沒路用的知識,比如你知道這個技巧的難度,這個選手的經歷心
路歷程等等,但這些東西大多只在這個領域內有價值,除非這是一個非常普及的領域,會
讓人誤以為人人都該知道;現在「詩」因為和日常語言的關係非常密切,卻又仍有上層文
化的定位,菁英與大眾日常兩種性質的矛盾常衍生一些奇怪的爭議或誤解。
事實上,比賽的技巧拿到賽場外多半都是沒路用的東西,作畫的技術在作畫之外也是沒路
用的東西,「詩」在本質上並沒什麼不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