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室之夜
一樣是坐在折疊椅上的夜晚,凌晨三點,一樣是最困頓疲倦的時刻,不同的是,今天坐的
是床邊家屬席,並非醫師。
老爸均勻的呼吸聲數得出喘得次數,所幸好睡是他的優點 ,從沒聽他打鼾聽得這麼放心,
想起小時後獨自和母親在家的夜晚,常會躡手躡腳得推開房門,聽母親睡著的呼吸,胸廓
起伏,深怕剛剛不舒服的媽媽,會不會突然停止了一切。
隔壁的病人輾轉難眠,不知道是那推床對她而言實在太小,還是我老爸打鼾太吵。對面的
阿公幾乎端坐呼吸大半夜,茫然的眼神不知道看向何方。牆角專業的家屬帶了行軍床來陪
睡,似乎已熟悉這樣的環境,左邊的老媽媽大半夜還在跟兒子鬥嘴 ,看得她隔壁的老阿公
應該有點羨慕,好不容易熬到一大早六點老阿公借老媽媽手機打電話問家人是不是要幫他
買早餐,得到的回答是家人還在睡,老人家悻悻然的把手機放下,無語。
整個夜晚,每個老人家的睡眠時數大概不超過三小時,這樣的醫療品質,在休息上就大打
折扣,無怪乎急診待床病人每個上病房都抱怨不以,這塞車的問題,在現今有限資源有限
人力確無限吃到飽的制度下,除了排隊和特權外,有沒有比較好的方式可以改善?
若給每個病人獨立空間,就算空間夠,急診護理人力也會因為無法同時監控一群病人而疲
於奔命。若說急診本就是過度期,應該改善動輒讓病人待床數天的流動性問題,那就又回
到制度本身,我們沒有一個可以讓慢性復元病人銜接休養的照顧系統,加上吃到飽的制度
,讓大量慢性病人佔用急性病床,造成嚴重的擁塞。
急診室的夜晚,換了個位置,我為我們的急診室環境深深苦惱,如果可以,是否應該加快
亞急性與慢性照護系統發展,並嚴格定義急性病房給付條件,並給病人一定約束力,有條
件且有智慧的應用有限資源,如此一來,提高流動性,急診不擁塞,環境問題相對就獲得
改善了。
https://www.facebook.com/9ninesun
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