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大家很推薦這本書,以前也曾到書店翻過目錄不是很喜歡...
今天買了,也認真花3小時把他看完,但還是無法很認同這本書的觀點orz
以下是書的重點,大多是書中黑字節錄。
1.阿德勒認為:根本沒有PTSD存在,那是人為了達成目的而捏造的症狀。
Ex.無法出門→其實故意裝成無法出門
而佛洛伊德的創傷論,不過只是宿命論。
心理創傷不存在跟外界環境也沒有關係,所有一切都只是咎由自取,
你的不幸都是自己造成的。
2.憤怒的情緒:憤怒是為了達成目的的手段。是可以收放自如的工具。
3.自卑情節:是指開始把自卑當成某種藉口使用的狀態。
它將轉成優越情節。人們炫耀自己的不幸,藉由自己的不幸變得「特別」;憑著不幸來高
人一等。
或者說,把自己的不幸當成武器,想要支配對方。(p92)
阿德勒認為,在我們文化中,軟弱是一種非常強大的力量。
只要把過去的不幸,當成讓自己「特別」的武器,
那麼就永遠需要這種處在這種不幸的狀態中。
Ex.割腕、自殘等脫序行為,都是為了向父母親「報復」(p108)
當對方挑起權力鬥爭(上述脫序行為),絕對是不要隨之起舞。
4.健全的自卑感,它並不是和別人比較而產生的,
而是跟理想中的自己比較的結果。
所以,只要能感受到「人人都是我的夥伴」,對世界看法將有所不同。
5.把世界所有人看成敵人,那是逃避「人生的任務」
Ex.尼特族、繭居族
像這種找各種藉口來逃避人生任務的情形,稱為「人生的謊言」(p124)
又比如有些人說,工作與家庭無法兩全,或者工作太忙無法照顧小孩。
→這只是以工作為藉口,想要迴避其他責任而已。
6.所謂的「幸福感」就是對他人的「貢獻感」,
但是透過認同需求所獲得的貢獻感是不自由的,
(按:要發自內心對他人有貢獻,而非博取認同)
我的疑問:所以過度自我感覺良好的「貢獻感」也可能成為
「支配、操縱他人」的武器?阿德勒該如何解決這問題。
7.所謂的問題兒童,只是為了得到他人的關注,脫離「普通」的狀態,
成為特別的存在。
→簡便的追求卓越(引起他人注目)
(p264)
所有的脫序行為,像是翹課、割腕自殺、未成年抽煙,
都是「簡便的追求卓越」(引人注目,成為特別的存在)
另外,害怕踏出家門等也是藉口,只是想成為特別的存在。
8.人生中最大的謊言就是「沒有活在“當下”」
因為此時此刻「就是」當下。
只要保持「貢獻他人」的核心概念,人生就不會徬徨。
***★***
這本書內容大概就是這樣,我只是節錄書本中想強調的觀點。
呃.......幾乎無法認同這本書的觀點啊啊啊啊
為什麼大家那麼推呢??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