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被討厭的勇氣一書

作者: zeze (三月うさぎ)   2016-04-06 21:45:02
因為大家很推薦這本書,以前也曾到書店翻過目錄不是很喜歡...
今天買了,也認真花3小時把他看完,但還是無法很認同這本書的觀點orz
以下是書的重點,大多是書中黑字節錄。
1.阿德勒認為:根本沒有PTSD存在,那是人為了達成目的而捏造的症狀。
Ex.無法出門→其實故意裝成無法出門
而佛洛伊德的創傷論,不過只是宿命論。
心理創傷不存在跟外界環境也沒有關係,所有一切都只是咎由自取,
你的不幸都是自己造成的。
2.憤怒的情緒:憤怒是為了達成目的的手段。是可以收放自如的工具。
3.自卑情節:是指開始把自卑當成某種藉口使用的狀態。
它將轉成優越情節。人們炫耀自己的不幸,藉由自己的不幸變得「特別」;憑著不幸來高
人一等。
或者說,把自己的不幸當成武器,想要支配對方。(p92)
阿德勒認為,在我們文化中,軟弱是一種非常強大的力量。
只要把過去的不幸,當成讓自己「特別」的武器,
那麼就永遠需要這種處在這種不幸的狀態中。
Ex.割腕、自殘等脫序行為,都是為了向父母親「報復」(p108)
當對方挑起權力鬥爭(上述脫序行為),絕對是不要隨之起舞。
4.健全的自卑感,它並不是和別人比較而產生的,
而是跟理想中的自己比較的結果。
所以,只要能感受到「人人都是我的夥伴」,對世界看法將有所不同。
5.把世界所有人看成敵人,那是逃避「人生的任務」
Ex.尼特族、繭居族
像這種找各種藉口來逃避人生任務的情形,稱為「人生的謊言」(p124)
又比如有些人說,工作與家庭無法兩全,或者工作太忙無法照顧小孩。
→這只是以工作為藉口,想要迴避其他責任而已。
6.所謂的「幸福感」就是對他人的「貢獻感」,
但是透過認同需求所獲得的貢獻感是不自由的,
(按:要發自內心對他人有貢獻,而非博取認同)
我的疑問:所以過度自我感覺良好的「貢獻感」也可能成為
「支配、操縱他人」的武器?阿德勒該如何解決這問題。
7.所謂的問題兒童,只是為了得到他人的關注,脫離「普通」的狀態,
成為特別的存在。
→簡便的追求卓越(引起他人注目)
(p264)
所有的脫序行為,像是翹課、割腕自殺、未成年抽煙,
都是「簡便的追求卓越」(引人注目,成為特別的存在)
另外,害怕踏出家門等也是藉口,只是想成為特別的存在。
8.人生中最大的謊言就是「沒有活在“當下”」
因為此時此刻「就是」當下。
只要保持「貢獻他人」的核心概念,人生就不會徬徨。
***★***
這本書內容大概就是這樣,我只是節錄書本中想強調的觀點。
呃.......幾乎無法認同這本書的觀點啊啊啊啊
為什麼大家那麼推呢??囧
作者: ringshoot (774RS)   2016-04-06 21:57:00
欸.....原本想找來看耶....謝謝你的節錄
作者: hesione (我離開我自己)   2016-04-06 22:06:00
樓上我覺得你應該自己找來看,這本書在討論人可以如何用一種不同的方式去面對解決障礙跟困難,永遠都認為別人要給自己東西來解決自己的問題(就像小孩永遠在要奶吃一樣),就會一直被困在原地,因為別人是你無法控制的東西。我覺得這本書對於"想要解決問題過得幸福",但是被困住的人會有一些幫助(幫助多少就看每個人能做到多少,但是對於一生的志業是要別人提供給自已想要的東西的人就完全沒用。這種節錄只有表面但是沒有帶出任何背後的價值觀
作者: zeze (三月うさぎ)   2016-04-06 22:10:00
書內容就是這樣,反正我也很可觀的節錄下來而已客觀覺得無法感受到書的價值的人 可以自己去買來看
作者: hesione (我離開我自己)   2016-04-06 22:12:00
你看到的東西跟很多人不一樣也不是第一次了。
作者: zeze (三月うさぎ)   2016-04-06 22:13:00
書的價值觀 請看過的大大發表評論囉 個人才疏學淺奇怪耶 我老實抄錄也有問題? 而且都是它書本黑體字的東西不要針對我好嗎 感謝我也沒挑過 就是從頭抄它給的重點而已http://i.imgur.com/pburIEf.jpghttp://i.imgur.com/FIBbxDB.jpghttp://i.imgur.com/jtv41FT.jpghttp://i.imgur.com/g3FFqaQ.jpghttp://i.imgur.com/bL7AaNU.jpg目錄就是這樣論文大綱可以看出一般論文的全貌 書的目錄也是 要不要找來看取決於自己囉對了 硬要講結論的話,這本書強調不要一直被過去綁住,那些過往不幸都是人生不前進的藉口。 人要活在當下這樣。
作者: burgergirl (20 seconds insane)   2016-04-06 22:43:00
星座板有個觀點讓我讀這本書時思考了一下:「如何解決我感情不好的情形」跟「我感情什麼時候會好」之間的差異。這本書部分觀念我同意,部分則否。不過,盡信書不如無書,怎麼想就是個人決定,沒有對錯。
作者: hesione (我離開我自己)   2016-04-06 23:08:00
推盡信書不如無書。我並不認同這本書的每一個觀點,但是書的中心思想在於能更好的掌握自己(而不是掌握環境/他人)就有機會過得更好
作者: imbtw   2016-04-06 23:30:00
個人認為這本書比較不適合還沒完成一定程度心靈療癒的人看。比較推薦一般人或已經控制好情緒或病情而準備要為人生課題來突破的人看。推H大說的該書中心思想在於掌控自己而不是掌控別人或環境。也推盡信書不如無書。
作者: zeze (三月うさぎ)   2016-04-06 23:46:00
反正我就只是照書內標記的重點打而已,這樣也被說有問題,那我也沒辦。只能請大家自己去買書來看。目錄也都上傳了也許大家可以深受啟發吧 本人才疏學淺 無法領會
作者: gossiplarry (賴瑞)   2016-04-07 03:45:00
有看過,內容還不錯,就是參考一下,對自我的不同解讀和歸因。
作者: besweety (天使拉)   2016-04-07 10:08:00
阿德勒只是心理學的一個學派而已,大多數的心理治療都不是用阿德勒的理論吧而且童年創傷的影響是已經有科學證明了,會影響大腦的發展http://pansci.asia/archives/76780
作者: LouiseaX   2016-04-07 23:57:00
這本書看完跟zeze大一樣,覺得不認同
作者: zeze (三月うさぎ)   2016-04-08 04:14:00
如何確定海馬迴有沒有萎縮啊?只能等死後解剖?當時精神分析三巨頭就是佛洛伊德、榮格、阿德勒,後來阿德勒跟佛洛伊德意見不合就分道揚鑣了這是書中說的不過這本書味道很像一些佛教人士、就是會跟你說,你不懂人間疾苦啦,帶你去做志工就知道你多幸福、想想非洲小孩沒飯吃,要惜福,等等只是不認同這本書的論述 還要被鄉民酸我想法有問題 跟一般人不同(苦笑)
作者: hesione (我離開我自己)   2016-04-08 05:31:00
我從來沒有講不認同就是想法有問題 是講你一向對事情的解讀都把你自己的預設 講成是別人的結論。 前面就講了我不全認同這本書觀點 就被你解讀成"說你對事情跟一般人解讀不同, 是因為不認同你對書的不認同""節錄沒有帶出背後的價值觀" 這句話很難理解嗎?白話一點就是:我不認同你的解讀是因為不認同"你的解讀能力" 跟認不認同書的論點一點關係也沒有因為世界上存在即使觀點一致也不認同對方的解讀的選項。我對b大的解讀一點意見也沒有好比
作者: zeze (三月うさぎ)   2016-04-08 09:35:00
抱歉 我才疏學淺我是針對以下這句話你看到的東西跟很多人不一樣也不是第一次了。↑↑↑↑↑↑↑↑↑你自己推文有針對性 很難懂嗎?對於這種一定要別人接受自己的意見,否則一定爭辯到底的人,我也沒轍(攤手道不同不相為謀既然是平行線 何必讓彼此不愉快 言盡於此
作者: besweety (天使拉)   2016-04-08 10:35:00
不知道腦部磁核共振照不照得出來,可能要掛號腦科問醫生看看還有童年創傷好像也會影響罹患癌症機率,平均壽命減短等這是我在網路上看到的資料,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可能還是要問醫生看看www.twreporter.org/a/adverse-childhood-experiences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