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睡前發現床雙邊有床欄可以擋起來,有種被包覆的安心感。今早起來天是陰的,只有光而沒有陽光。外面小椰子樹群站一排,挺可愛的,似乎是院房後面,遠處可以看見理想大地飯店的城堡狀裝飾。 窗戶只能開到手能伸出去的程度,是防跳或逃跑吧;我突然覺得還能翻牆、玩密室逃脫的中國不錯。
在這裡有許多願望,好似死與活都做不到所以坦然地,許願。
願望之所以為願望,就是因為它可能難以實現;我希望有人陪伴,希望能儘早出院,希望好起來,希望能與大家當朋友,希望能好起來,希望不會被丟棄。 願望可以很不合理,它的不合理是合理的,因為那叫「願望」。
◆
系上老師帶了村田沙耶香的《便利店人間》給我,「只有完美生活指南的便利店,才能讓我得以成為這世界正常的『零件』。其實,你我都是便利店人間。」以前在摩斯打工時,入店前要先喊經營理念、跟夥伴打招呼告知,走的時候亦然。當時覺得很像某種宗教儀 式,看完本書才發現或許是日本企業的普遍現象。
故事主角很有趣,不停地在尋找一個符合週遭他人的她的模樣,然後實踐之。與我不停地拆解別人的話語與過去有點像。 常想,「固定的事物」真的會令人有安心感。制定的服裝、髮型,固定的時間與場域,相同的人群,被安排好的未來;雖然狹窄,但是明確。 但我不想被擺佈,不想要被一定的結局定論,我害怕失去選擇權。我不想與故事主角一樣,被生活框架住,我寧願跳脫出所謂「正常」。
「是行者擇路,抑或由路擇人?」
「滿不在乎地使用『強暴』這兩個字,只為了比喻自己的苦。」這段在描述故事配角白羽對社會的怨懟,覺得每個人都輕而易舉地強暴自己的人生。
我這個人刻薄,痛恨這種比喻。什麼日常就像是被輪姦,加班是被老闆強暴、殖民是被中國強暴。勞工剝削就是勞工剝削,殖民就是殖民。強暴就是強暴,它只能是強暴。它不能是別的了。就算這些框架如此惡劣而侵犯人,但它們終究不是強暴。
它們同是世界的黑暗面,但它們差太遠了而,運用得爛沒關係,但有人會痛。我相信那份痛苦是合理的。不要消費強暴這個詞。
◆
和母親攤了牌,我隱藏夠了也累了,自殺未遂,強暴遊戲。「自殺不能解決問題」我聽夠這句話了。沒有方式解決問題,但我可以解決自己。
我也不想死掉,只是累了,倦了,不知道該怎麼生活了。十年了。十年是很久的時間,我已經走了好遠好遠的旅程,雖然似乎仍處在永無止盡的迷宮中。
十年了,最憤怒的是如此長的時間。而我並未被接住,我在意的一切都燃燒嘶吼著要出來,心裡正放聲尖叫,沒有哭。我討厭我的出生。
噩夢並沒有過去,正是因為深深知曉著無法改變,所以才想結束。讓我離開這裡吧,讓我躲起來吧。鯨向海詩:「金融風暴,恐怖主義,世界末日/活著的人關心的事/都顯得不重要了」
如果願望可以實現,我想去除此之外的任何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