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烹調小竅門讓菜更好吃
https://myhealth911.com/20170510_714141.html
有時候做菜不是只是覺得很簡單,許多前置作業有很重要,像青菜用水煮在幾分鐘之類
調整,營養價值才不會流失,畢竟烹飪是現在每一個人都會接觸的事情。
一、燒青菜時出鍋前放鹽
出鍋前放鹽可以讓減少滲透到葉菜內部的鹽,舌頭接觸到僅僅停留著葉菜表面鹽時,就能
感受到鹹味,可以起到降鹽的作用,另外開始放鹽,鹽跑到菜里後,菜里的水就會跑出來
,這樣炒出的菜就蔫蔫的,少了清脆口感。
二、煲湯用的鮮肉先焯水
煲湯用的鮮肉先焯焯水能去除肉中的血沫子和腥味兒,這樣煲出來的湯更清亮更鮮美,不
過得涼水下鍋焯水,而且水沒過肉,待水開後一兩分鍾撈出,這樣水溫度會從外向內慢慢
擴散,表面蛋白質不至於快速變性凝固,煲出來的肉就不柴;這樣肉的鮮味兒也不易流失
。
三、煮魚湯之前先煎魚,湯才會變白
魚富含蛋白質,不過燉魚時它可不會輕易溶於水,油煎過程破壞了魚的表面組織時,蛋白
就容易溶於水;
而蛋白表面的氨基酸往往都是兩面派,一頭親水一頭疏水,親水的一頭溶於水,疏水的一
頭卻會全力靠近脂肪;
正好油煎時放入的油隨著水的翻騰,被水拍打地粉碎,變成一個個小油滴,疏水的一頭就
把一個個小油滴包裹起來。這樣煎魚放入的油就不會整片整片地漂浮在魚湯表面,而是分
散成了一個一個的小油滴,這些小油滴在光的折射作用下就呈現了我們看到的乳白色。
四、煮骨頭湯續水時添熱水,湯才會一直保持白色
膠原蛋白含有較多甘氨酸、脯氨酸和羥脯胺酸,它們之間之間錯綜複雜的糾結在一起就形
成了膠原蛋白的嚼勁,這就是啃豬蹄時的Q口感,而且動物越老其膠原蛋白越有嚼勁甚至
嚼不動嚼不碎。
不過膠原蛋白經過加熱後就會轉化為明膠,熱水下明膠溶於水,溶於水的明膠不僅親水還
親油,所以會包裹骨髓里釋放出的小油滴,這些小油滴在光的折射下便會呈現出乳白色;
但是熬骨頭湯時續水如果加冷水,明膠就會凝固,凝固到一塊的明膠只能逃離油滴,逃離
的小油滴抱團取暖般的聚集在一起形成大油滴,就是肉眼可見的油汪汪的一層油。所以熬
骨頭湯續水時要加熱水,湯才會一直白。
五、除了用料酒去腥還可以用什麼去腥?
魚體內的氧化三甲胺、堿性氨基酸分別會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生成具有腥味的物質,另
外魚中的多不飽和脂肪酸被氧化也會產生有腥味的物質。
所以原理上來講,選擇新鮮的魚腥味更小,酸降低堿性氨基酸發應可以除腥,減少脂肪氧
化可以減清腥味,加入與腥味物質反應的物質可以破壞掉腥味,用其他更濃鬱的味道可以
掩蓋腥味。
料酒含有約10%的酒精,也含有花椒、大料、桂皮等香辛料。其中酒精的滲透性和揮發性
都很強,所以可以通過滲透到食物中帶著腥味物質揮發掉達到去腥的目的;
另外料酒含有芳香氣味的酯類可以掩蓋魚腥味;而花椒、大料和桂皮中的抗氧化成分可以
降低脂肪酸氧化引起的腥味,還能通過自身的香辛味掩蓋魚的腥味,除了花椒、大料和桂
皮,薑、蔥、丁香、月桂等香辛料有去腥效果也是這個原理。
另外醋也能通過與堿性氨基酸的反應減少腥味物質的合成。所以蒸魚時除了用料酒醃一下
,還可以把薑塞到切的花刀里,做魚湯時可以加油和各種大料煸一下,出鍋前放點醋除腥
。
六、蛋液拌勻米飯後再炒,可以讓蛋炒飯粒粒分明
做蛋炒飯時飯粒特別容易粘在一起形成一團,這使得入味困難,蛋炒飯口感不均;
但是炒之前用雞蛋液把米飯拌勻,讓蛋液包裹飯粒,炒得時候飯粒之間就不易粘連,這是
因為蛋液的主要成分是卵磷蛋白和卵黃蛋白,它們加熱凝固後黏性降低,很容易攪碎;就
像是炒雞蛋,即使炒成了大的雞蛋塊,也很容易用鏟子攪拌成雞蛋碎。
七、鹽加多了怎麼挽救菜的味道?
從降鹽的角度講,鹽放多了涮著吃是最簡單的解決方案,但是涮的過程中也會涮掉油;如
果油本身放得少,再涮一涮就寡淡了;
所以鹽放多了可以再切一點可以搭配又容易熟的菜進去,比如西葫蘆炒雞蛋、芹菜炒豆干
等菜,可以再放點青椒;燉菜放多了鹽,再放點容易熟的葉子菜;這樣菜量大了,稀釋了
濃度,吃同樣量的菜就起到了降低鹽攝入量的作用。
還有一個補救措施,起不了降低鹽量作用,但是可以降低鹽味,那就是加點白砂糖,因為
糖可以降低人對鹹味的感受。
八、燉肉前用菠蘿汁醃一下
燉肉時經常燉的柴,可以提前用菠蘿汁或者木瓜汁醃一下,其中的菠蘿蛋白酶或木瓜蛋白
酶可以切斷肉的蛋白纖維,讓燉出來的肉更嫩。
九、水開了再蒸魚,魚肉更鮮美
蒸魚時水開了再下鍋可以讓魚的表面快速變性凝固,鎖住汁液,魚肉更鮮美,同時不用擔
心魚的表面快速變性凝固肉會變柴,因為魚肉的纖維細短,非常鮮嫩,不像牛肉纖維粗壯
,快速變性凝固後嚼不動。
十、菜太辣加點酸可以減輕辣味
辣椒的辣味主要來自辣椒堿,如果做得菜太辣可以放點酸,比如檸檬酸或醋,酸性環境會
影響辣椒堿呈辣味基團的能力,從而降低辣味;另外酸味也會分散對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