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養好腸道菌叢少憂鬱 研究:補充2類益生菌實證有效
2024/08/10 14:57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約200萬人罹患憂鬱症,不僅影響到
身心健康,還會影響日常生活。醫師鄭泓志指出,有研究發現,情緒狀態與腸道細菌息息
相關。在特定論文中,特別提到攝取乳酸菌(Lactobacillus)、比菲德氏菌(
Bifidobacterium)兩類細菌,在實證醫學上能讓憂鬱獲得更好的控制,是更健康又更深
入的改善方式。
桃園鴻林診所腸胃科醫師鄭泓志在臉書粉專「你的腸胃科醫師 鄭泓志 內科 慢性病」發
文指出,憂鬱症治療的過程相當漫長,可能需要至少1到2年的時間逐步改善,患者需要一
邊與情緒共生、一邊忍耐藥物副作用。
他指出,憂鬱症不只受到環境、基因、心情、身體等多種方面影響,其實腸道健康也扮演
著重要的角色。
「腸」保健康 3關鍵改善憂鬱症
「情緒狀態」跟「腸道細菌」的關係乍看之下似乎並無關係。鄭泓志表示,其實兩者關聯
相當密切。2023年,發表在《細胞感染微生物學最前線》(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期刊的一篇統合性分析研究,回溯了上百篇近年所發表關於腸
道與憂鬱症的關係,歸理出了幾個腸道益生菌會影響到憂鬱症的關鍵:
●製造血清素:血清素是大腦內能讓心情愉悅的重要激素,而部分的腸道益生菌會製造血
清素相關物質,進而能夠促使心情愉悅,不讓憂鬱症纏身。
●製造短鏈脂肪酸(SCFAs):短鏈脂肪酸被證實能夠刺激腸泌素(GLP-1)的分泌,而腸
泌素是能避免神經處於慢性發炎的重要激素,讓慢性疼痛、慢性憂鬱獲得更好的控制。
●增加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s):這類的物質是大腦內維持正常傳訊的重要因子,
而益菌群代謝出的產物「後生元」(postbiotics),如維生素、有機酸、胺基酸、胜肽
、酵素等,而這些物質,被證實會增加大腦中BDNF的濃度,進而改善壓力調節中樞下視丘
-腦下垂體-腎上腺軸(HPA軸)的平衡,增強抗壓性。
乳酸菌、比菲德氏菌 抗憂鬱好幫手
鄭泓志說明,憂鬱症,是複雜生理機轉所導致的綜合性身體健康問題,不僅只是憂鬱,個
案還往往會伴隨焦慮、食慾降低、精神低靡、以及睡眠障礙等,而在該篇論文中,還特別
提到2類細菌,在實證醫學上能讓憂鬱獲得更好的控制。
●乳酸菌:乳酸菌是目前最常見、廣泛加入人類食品的益生菌之一,是人類口腔、腸道、
陰道中健康微生物群的益生菌之一,能優化免疫反應及促進益菌菌叢平衡。
當腸道內乳酸菌增加,其代謝物可以改變幫助情緒穩定的GABA(γ-氨基丁酸)神經受體
的表現量,而乳酸菌代謝產物的短鏈脂肪酸(SCFAs),也被證實能降低慢性發炎疼痛,
此外該篇論文也指出,使用乳酸菌能增加大腦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s)的濃度,能
提升抗壓、降低焦慮感。
●比菲德氏菌:比菲德氏菌又稱雙歧桿菌,也是食品常用益生菌,廣泛存在於人類和動物
消化道中,可以抑制有害細菌的增殖,改善黏膜屏障的功能,並抵抗病原體。
不同於乳酸桿菌,比菲德氏菌是能直接製造GABA的益生菌,比菲德氏菌能在腸道內將麩胺
酸(Glutamate)轉化成為GABA,同時能促使腸道分泌色胺酸(5-HTP),以及降低身體發
炎因子的產生,協助幫助調降皮質醇濃度及找回HPA軸的穩定性,使身體面對壓力時不再
激素失控。
鄭泓志提醒,身體的許多作用機轉其實都是互相牽連的,腸道的健康度遠比我們所想的更
加重要,想改善體內的情緒荷爾蒙平衡,除了藥物之外,健康飲食、多補充益生菌、養好
腸道內的迷你小夥伴,是更健康又更深入的有效改善方式。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764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