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的時候真能想那麼多嗎?
嗯,這問題我真的認真的思考了一下
是不是有很多很多的情緒是在事後我才釐清的呢?
我想起了我在部隊長官跟我說得一句話
「我十七 十六歲的時候看書最有感覺,看完書總是會有很多迴響
可以體會主角的憂鬱與情感,最能融入整個故事。」
這位長官跟我一樣都是二十五歲,同樣的跟我喜歡看書
他這句話讓我很認同,高中的時候是我最多愁善感的年紀
也是我最不切實際的年紀,夢很多,卻最難實現
長大了,為了飛得更高不得不將名為夢想的累贅一個一個丟掉
追求夢想是好事,但我更佩服追求現實的人,勇於面對
扯遠了,回到正題,的確有大約一半的感想是來自事後
那個時候真的會想,上課都會想。。那個年紀是我最敏感的年紀
故事慢慢的要邁向結局了,如果一篇文章要有一個為題的話
我想叫這一篇叫"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