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回應您對於你所謂的"一類組"的恣意論斷
公費留學的宗旨為培育「國內無法或難以培育之人才 」、「配合國家政策亟需培育
之人才」及「選送赴特別地區國家留學之專門人才」,這幾年各類留學獎學金的調整
可以看到,公費留學欲培育人才之學科,是以國內難以培育或是急需培育為主,實務
上則是每兩年對各學科之國內教授進行人才需求調查,於是乎這幾年改由頂大、科技
人才等專案取代公費留學中的資訊、電機、認知研究等等熱門學科,留在公費留學的
往往是冷門學科,以我本身的舞蹈學科為例,舞蹈研究在國世界都算是相對較年輕且
十分冷門的領域,目前就算是在舞蹈研究最早起源也最發達的美國,全美也僅有四個
以舞蹈為名的博士班成立,其他則是跨領域研究所有以舞蹈為研究對象,而兩年前台
灣才成立第一個舞蹈博士班。
也正是因為舞蹈研究新、冷門、屬於人文學科,在美國基本上沒有RA獎學金,以我們
系上為例,第一年只有University Fellowship或自費兩種選項,第二年開始則是爭取
TA的機會,才能有經費就讀。因此,公費留學成為台灣學生最有可能得到的經費來源
,也是培育「國內無法或難以培育之人才 」的重要助力。同時,正因為舞蹈研究並非
傳統學科,這幾年在美國反而有許多tenue track的位子出現,因為許多新興的大學舞
蹈系不想往傳統以培訓舞者的方向發展,反而著眼以舞蹈研究為方向的藍海策略,搶
佔正在發展的新興學科學術地位。這些新興舞蹈系當然不會在百大名單之中,同時
更因為新興而沒有所謂專業領域的學術排名。但正也是新興,搶到位子的博士便有較
大的影響力得以左右舞蹈研究學術的發展。
取得學位後留在美國,對臺灣又有何可能的貢獻呢? 個人僅以舞蹈研究領育的王雲幼
教授為一例。王教授為雲門舞集創團舞者,之後前往美國攻讀舞蹈藝術碩士(MFA為舞
蹈實踐的terminal degree),之後受聘於喬治亞大學、伊利諾Wesleyan大學、科羅拉
多學院等多校,十多年前因對臺灣的想念,受台北藝大之邀回台擔任主任,推動了臺
灣舞蹈教育多項重要的國際交流,將學生送往國際舞台,同時每年也將科羅拉多學院
的學生帶到北藝大上課,體驗臺灣特有的舞蹈身體文化。本人能順利來到美國就讀,
也是受到王教授推動的姐妹校計劃恩惠。回過頭來,王教授從取得學位到回台服務的
時間,中間即是約五年的時間。之後又前往美國取得其他重要任證並兼任教職,往返
於北藝大與科羅拉多之間。
目前公費尚未取消返國服務,延緩返國也施實數年,目前我所知的舞蹈研究領域前輩
們都已返回臺灣,早期回去的剛好遇到缺額而幸運找到教職,晚些回去的剛好沒有遇
到缺額,而在各校流浪擔任兼任講師的也有。
這也是我認為將延緩返國服務調整往較為開放的方向發展的主因。實際上我個人的生
涯規劃並不包含留在美國,回臺灣是我個人的重要目標,但就整個學術領域發展及對
於台灣的貢獻來說,較為開放的政策能讓公費學生有更多可能產生影響力及貢獻。
※ 引述《charl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