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46533
教育部祭出檢測工具,要測出想接受師資培育者,是否具備當一位好老的特質及潛力。教
師、家長多持肯定態度,認為教育是良心事業,沒有熱誠根本無法應付現在多元的社會與
教學現場。
擁有十餘年教學經驗的陳姓教師表示,很多人都是因為學科好、會考試,一舉取得教師資
格,但事實上根本沒有教學熱誠,假如可以在師資培訓階段做「潛能適性檢測」,藉此了
解自己的個性,也不會誤了自己與學生。
陳姓教師透露,如今教師必須24小時開機待命,除了上課以外,還要指導學生參加比賽、
擔任導護,下班後回到家還要透過即時通訊輔導學生,且有時親師關係比師生關係還重要
,「如有些老師很不願跟家長互動,就不太適合當老師,及早檢測出來,對大家都好。」
至於教育部研發的另一套「師資生教學實務能力檢測」。新北市家長聯盟理事長蘇佑晟樂
見其成,他表示,台灣整體教育品質不見提升,但卻有9成基層教師考績可以拿甲等,多數
教師抱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教學,對認真的教師不公平;假如在師資培育期間進行
能力檢測,就有機會提升教學品質。
不過,蘇佑晟建議教育部,檢測過程一定要公開公正,不要吹起師資生得送禮給檢測官拿
高分的歪風。
嘉義大學實習教師歐大榮也說,「師資生教學實務能力檢測」對一般師資生來說,可能是
不錯的檢測工具,但是對於體育、美術、舞蹈等師資生,可能就不適用。歐大榮是體育老
師,擅長設計遊戲讓學生發揮體能,但是教育部設計的檢測工具,卻測不出師資生這些能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