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教育部管太多! 高教想突破 先從「鬆綁」

作者: hsnuonly (附中only)   2016-12-02 19:58:00
教育部管太多! 高教想突破 先從「鬆綁」開始
2016-10-13 10:28聯合新聞網 文章提供/遠見
7月中立法院休會後,教育部二樓的政務次長陳良基辦公室反而熱絡起來。他向全台灣158
所大學校長發出邀請,來教育部吐苦水、談期待。祕書桌上厚厚一疊卷宗,全是校長們的
建言。
校長們都抱怨什麼?「當然是教育部管太多啊!」陳良基靦腆地笑了。
擔任台大副校長期間,他曾心直口快,直言「台灣只有一所『教育部大學』」,批評凡事
都要先「報部(報請教育部)核准」,窒息了辦學效率及發展空間。這回換他當家,大學
自主理所當然成為優先要務。
就在陳良基與大學校長會面同一時間,《遠見》也對100多位校長發出高教政策調查。回
覆的99位校長,給教育部的平均滿意度為74分,其實不算低;只有八位校長認為教育部表
現不及格,公立、私立各半。「迄今尚無新政策啟動,」一位私立大學校長留言。「對好
的私立大學限制重重,高教的學術自由意識理念破壞殆盡,」一所歷史悠久的大型私立大
學校長更抨擊。
防弊重於興利 不鬆綁就沒出路
多年來,大學校長間流傳一句順口溜,「大學校長有三權:赤手空拳、委屈求全、有責無
權。」
台北醫學大學校長閻雲觀察,台灣的管理原則是防弊重於興利,不分大小好壞,都用同一
套規則管,「世界上總有壞人,但不能因此就綁死所有好人。」屬於公務體系的國立大學
,處境更艱難,有三個「老闆」:除了教育部,人事歸考試院、財務有監察院監督,「它
們都是防弊系統,存在目的不是為了教育,」一位國立大學校長嘆道。
教育部曾在2013年提出「高等教育鬆綁行動方案」,希望從人事、人才、經費、經營、教
學五大面向鬆綁,提高教師研發持股、教師多元升等多項進展。然而,至今鬆綁幅度仍不
夠大、速度不夠快,即便大學有本事像一台時速可達200公里的進口跑車,卻只能開在速
限40的道路上。
教育部該如何從「豬隊友」變成「神救援」?關鍵字是「鬆綁」。
在《遠見雜誌》本次的調查中,48位校長希望「減少評鑑等行政負擔」「本地生、國際生
招生名額放寬」及「學費鬆綁」,得票都超過四成。
人事鬆綁/被迫雇「黑官」 對專業人才不公
幾年前,台灣公立大學開放讓非公務員及外國籍者擔任副校長。清華大學搶得頭籌,請來
剛卸任的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司徒文任副校長。但這道人事窄門只開了小縫,除副校長外,
其餘行政主管職位如公關、募款等,仍舊無法從業界借將。
造成什麼後遺症?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舉例,台灣羨慕國外大學募款成效高,但募款與校
友活動背後,都靠龐大專業團隊運作,每募得一塊錢,有四成花在人事成本。台灣只能花
一成,募款自然少很多。這也迫使力圖革新的國立大學雇用「黑官」──實際上是主管,
卻因法令限制,不得掛主管職,對專業人才不公平。
反觀美國,人才就是一切。現任中國醫學大學校長李文華,是國際知名分子生物學家、中
研院院士,1986年發現人類第一個視網膜抑癌基因(RB基因),隔年獲諾貝爾獎提名,隔
年就有美國校長上門挖角當新研究機構負責人。當時他才35歲。
他雖不想離開現職,但被對方誠意感動,決定去看看。兩年後,這位校長再度來信,表示
已照他的建議蓋好硬體設備,又準備好4300萬美元,專款給他買設備、聘教授。
「要研究所、宿舍、系、PhD program,要什麼都有。這就是『美國式聘人』!」李文華
印象深刻。
經費鬆綁/演講費1600元,遠低於業界行情
科研經費申請與報銷,是另一個打不開的死結。
2012年爆發上百位教授因報帳瑕疵遭檢調約談。使人不禁懷疑,是學者便宜行事,還是規
定不切實際?
舉例來說,依現行規定,一位教授申請到100萬研究費,用了90萬;年底結帳,10萬得繳
回。但是,研究論文發表要經過多次修改,隔年還要再花20萬。「誰付?學校只好把管理
費拿出來貼,」閻雲指出盲點。
美國的做法是完全信賴。剩下的10萬,會放到教授個人結餘款戶頭,個人使用,學校管轄
。在美國,資深大教授的結餘款動輒上百萬美元,可用來做長期、創新的研究。因為概念
階段的研究往往得不到研究經費,必須靠自己,台灣學者卻無法享有這種彈性。
不只大筆經費沒彈性,小費用更管得滴水不漏。
今年6月,作家張典婉在臉書慨嘆,她最怕聽到:「抱歉公部門的講師費很低!」幾年來
,物價已然漲了幾十倍,公部門演講費卻數十年如一日,一小時1600元。
清大最近要開設領導學程,邀請傑出經營者演講。好不容易才爭取到一小時2400元,仍然
遠低於業界行情。
申請多一點會怎樣?「會被退單。為一張單據寫到死,下次就不想玩了!」校長賀陳弘瞪
大眼睛說。諸如此類的制度,牢牢框住了大學的積極性。
招生鬆綁/申請長照系拖10年,領先變落後
儘管近幾年來大學招生已逐漸鬆綁,可在總量管制下,挪移各科系招生名額,再報請教育
部核准。但事實上,等招生結果出爐,發現冷門科系有缺額,跑完申請程序後,卻已來不
及將缺額挪至熱門科系,只能來年再適用,緩不濟急。
挪移招生人數都要一年,成立新科系更是難上加難。
近幾年,因應社會老化,老人相關科系如雨後春筍。十年前南臺科技大學早就發現此趨勢
,申請設立老人長照系,但年年都被以「資源不足」打回票,今年才通過。南臺科技大學
校長戴謙苦笑,「我們有前瞻,反而教育部沒有。」
另一個遭人詬病的招生限制,是博士生名額。由於「博士賣雞排」新聞深植人心,加上博
士註冊率低,教育部決在105學年統刪各大學15%博士招生名額。
但這種齊頭式平等,使博士就業率最高的理工大學急得跳腳。例如清大,100到104學年,
博士畢業一年內就業率高達95%。「台灣正值產業轉型,再削減博士,把競爭力都削掉了
!」清大工學院院長賴志煌氣憤難平。
外籍新生不得超過全體新生10%的限制,今年也引發爭議。過去,多數學校的確招不到太
多外籍生,以元智為例,以往外籍生報名人數都在100多人,接近招生上限。
但今年,元智六大學院都順利開出英語專班,全校1/3課程都英語教學,外籍生報名人數
一下爆衝至650人。
雖然教育部事後同意未來將專案處理,但今年仍只能眼睜睜放棄500個學生。更重要的是
,元智的外籍生只有2%領獎學金,其餘均自付學費。一次限制過度,便將近300萬學費推
出門外,遑論租屋、飲食等帶進的周邊商圈產值。「很心疼啊!」校長吳志揚苦笑。
學費鬆綁/12年未調漲,僅能維持運作
本次調查中,有43位校長希望調漲學費,占43%。今年有14所學校向教育部申請漲學費,
僅有兩校獲准,調幅為2.5%,學生每學期最高多繳約640元。
12年沒調整學費,多數學校無法大幅更新校舍設備。「I am fighting a losing battle.
(我在打一場必輸無疑的仗)」申請調漲被駁回的中原大學校長張光正,感到挫折。
沒申請調漲的台科大校長廖慶榮說,不是不想漲,而是知道申請也漲不了。校長們都知道
,「漲學費」已成政治籌碼,是可以講、但做不到的夢。
8月中,台北商業大學校長張瑞雄甚至投書媒體,提出另類主張:「國立大學學生減半、
學費加倍。」他認為,國立大學釋出名額,可解決私大招生不足的燃眉之急;國立大學因
人數減少,則能提高教育品質。
鬆綁為何重要?因為各大學校長最想推動的做法,第一是加強產學合作、第二是增加國際
合作,第三則是開設符合潮流的課程,每一項都被政策困住。
陳良基是本土博士出身,這使他將「大學鬆綁」視為必須之路。教育部已研議各種可能,
如不拿政府補助的大學可完全學費自主,或減少國立大學招生名額,朝開放方向緩步前進

「希望跟我一樣在台灣念大學的子弟們,能享受跟世界級大學一樣的學習樣貌,」他肯切
地說,「這對台灣未來有幫助。」
(作者/陳芳毓 攝影/賴永祥 本文出自2016年10月號《遠見雜誌》,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作者: gn0481914 (胖胖)   2015-08-24 18:23:00
做錢幣的大都是銅鋅鎳花錢買淫成本太高 還是同性戀比較合乎經濟效益花錢買銀成本太高 還是銅鋅鎳比較合乎經濟效益 更正
作者: cradredtade (☆☆☆☆☆☆☆)   2016-12-02 20:33:00
u文大學教師員額管制也應該鬆綁 聘任兼任教師也不是辦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