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法增比丘:為何要學習南傳佛法(下)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6-02-22 05:14:26
(續)
5.真理的顯示
我們凡夫對人生的生、老、衰、病、死苦常視若無睹;佛對波斯匿王言:死亡像四座大山(
老、衰、病、死)從四方面壓來,無人能倖免。(《相應部3.25山之比喻》Pabbatopama
Sutta)就算波斯匿王出動象軍、馬軍、步兵、軍師、或以國庫藏金來賄賂等,亦無能制止
死王。波斯匿王聽了,對世尊說:「世尊!面臨這種情況,沒有什麼待辦的事。唯有信奉三
寶,但願盡有生之日,佈施行善,累積功德。」
大乘佛法要普度眾生,這是極高的行願,讓眾生脫離苦海,到達涅槃的彼岸,成就佛果。但
我們若不學好佛法,若不從佛的生平故事來看,就會連佛都批評了——佛只度有善根的有緣
人而已,無緣的眾生,佛只為他們種下將來得度的因緣吧了。佛在他的自己色身壞時,也要
舍去色身而入涅槃的。佛在世時有一位大富翁摩訶丹那(Mahādanā)的兒子,從年青到老
時縱情欲樂,老時心都不能定下來,他沒有遇到佛法僧三寶,更遑論解脫了。針對這曾有善
根的人,佛對阿難說:「若他青年時成為比丘,必證涅槃;中年時成為比丘,會證悟阿那含
果(三果),生淨居天證涅槃;若老年時成比丘,會證一來果(斯陀含)或初果(須陀洹)
,不再墮在四惡道。」他原本有這些善根,但他都錯過了這些機緣而墮落在惡道去。
在《一切都在燃燒經 AdittaPariyaya Sutta》裏佛為事火的三位迦葉兄弟和他們的一千位
徒眾這麼說:「比丘們!一切都在燃燒!是什麼在燃燒呢?眼在燃燒、色相在燃燒、眼識在
燃燒、眼觸在燃燒、眼觸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在燃燒。它是如何點燃起來呢?
我宣示它是由貪欲、瞋恚、愚癡、生、老、死、愁、悲、苦、憂、惱而點燃起來。
比丘們應如是觀,聖弟子于眼生厭、於色相生厭、於眼識生厭、眼觸生厭、眼觸生受若苦若
樂不苦不樂生厭。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意識、意觸、意觸生受,若
苦若樂不苦不樂生厭。生厭故遠離,遠離故解脫,解脫故自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
,自知不受後有。」知道這一切都在燃燒,若能斷欲念,則一切連帶而來的不善心所亦得斷
,那麼燃燒之火就熄滅了。他們聽完後都證得阿羅漢果。
6.真正的佛法
不過不要以為南傳的佛教就是最原始的佛法,原始佛法是沒有記錄的,完全是口語的對答,
沒用到文字,這在今日的時代已不可能還原。南傳佛法是部派佛教時期的佛法,部派佛教的
出現是因為對法與律詮釋的差別所致。雖然如此,南傳佛法也含有真正的佛法,同時比北傳
的佛法還要純正的多。但世人爭強好論,耗時費力。只要大家依法來修行一段時日,就再也
不必多費口舌了。
在《馬血天子經》(Rohitassa Sutta)裏馬血天子問佛有沒法子到達世界以外,而不必再
受生老病死之苦。佛告訴他說:「我告訴你,朋友!這是不可能到達世界以外而不受生老病
死之苦,然後再生的。但同時,只有結束生老病死之苦,才能到達世界以外。而就在你這有
見識的六尺之軀,我宣言,這就是世界,世界的起源,世界的滅,以及導至這世界的滅之道
。」
佛說:「善男子,難道你沒見過這世上的男人或女人,年長,八十,九十,或百歲,衰弱,
突脊,彎曲,扶著拐杖,步履蹣跚、動搖,青春早已逝去,牙齒脫落,頭髮銀白,禿頭,皮
皺,手腳充滿斑點。難道你沒想過你將來也要老去,逃脫不了這厄運嗎?
善男子,難道你沒見過這世上的男人或女人,長期臥病,為病所困,極重病,臥在自己的尿
糞中,要他人扶著起來,要他人幫他躺下。難道你沒想過你將來也要生病,逃脫不了這厄運
嗎?
善男子,難道你沒見過這世上的死去的男人或女人,死了一天,兩天,或三天,腫脹,青瘀
色,腐壞。難道你沒想過你將來也要死去,逃脫不了這厄運嗎?」(《增支部III.35》)
佛在《長部.22大念處經》裏說:「諸比丘!為眾生之清淨,為度憂悲,為滅苦惱,為得真
理,為證涅槃,唯一趣向道,即四念處(身,受,心,法念處)。」正念能制止我們日常混
雜不淨之念,不善之心,調禦我們身、口、意的行為,時時刻刻以正念檢討我們的一心一意
,一言一語,一舉一動,使心安定下來,馴服它不再攀緣,防止貪、瞋、癡等諸煩惱的生起
,以及和它連帶而生的憂悲苦惱,帶給我們生命的安樂與喜悅,並能親身體證聖法的道與果
。在《相應部.念處相應.戒住品33經》中佛又說:「若有得於此四念處者,乃正得於順苦盡
之聖道。」
佛說:「因它們是機件的組合,故名為‘車’;同樣的道理,因五蘊的組合,故名為‘人’
。」(《相應部5.10》)佛比喻五蘊說:「色如聚沫,受如水泡,想如陽焰(所生的海市蜃
樓),行如芭蕉,識如幻。」(《相應部22.95》)何以故?色如聚沫,因為色不堅實不能
捏成之不淨物聚故。受如水泡,因有暫時之苦樂故。想如陽焰,因為日出而熱,水氣所生的
假相故。行如芭蕉之幹,因為無真實心髓故。識如幻,因為變幻欺詐故。
南傳佛法尊崇長老(Thera),但佛說:「不以頭灰白,而稱為長老(Thera,受比丘戒十年
以上),彼年紀虛長,徒有長老名。實知四聖諦,持戒不殺生,棄除諸垢穢,是名真長老。
」(《南傳法句經260、261偈》) 大家不要被外相迷惑了,不要被假名(概念、觀念)弄
糊塗了,真正的佛法要從自心去找,發掘它,才能得到真正的寶藏。
論裏指出真正的佛法是:「此中有二種正法:一世俗正法。二勝義正法。世俗正法謂名句、
文、身:即素怛纜(Sutta經)、毘柰耶(Vinaya律)、阿毘達磨(Abhidhamma論)。勝義
正法謂聖道:即無漏根(無貪瞋癡)、力(五力)、覺支(七覺支)、道支(八聖道分)。
」(《大毘婆沙論》(卷183,大正藏 27冊, p917c))
經有南傳的五尼卡雅:Nikaya:Digha Nikaya 《長部》,Majjhima Nikaya 《中部》,
Anguttara Nikaya 《增支部》, Samyutta Nikaya 《相應部》, Khuddaka Nikaya 《小
部》;以及漢傳的四阿含:《長阿含》,《中阿含》,《雜阿含》,《增一阿含》。不過漢
傳阿含分屬不同部派,除了《雜阿含》外,在引用時須要謹慎一點。律有《律藏 Vinaya
Pitaka》 。論有:《法集論》,《分別論》,《界論》,《人施設論》,《論事》,《雙
論》,《發趣論》。還有一些後來的長老們所撰寫的義注、論疏,如《清淨道論》等。
在《大般涅槃經》(《長部16經》)裏佛對阿難陀說:「阿難!汝等當自為洲,汝等當自歸
依,勿他歸依。當以法為洲,以法為歸依。阿難!不論是現在,或是在我死後,作為我的弟
子,要能自為洲,要能以法為洲,和以法為依止。.....若他們能夠用心修行,將會得最高
的解脫。」
7.惡業的淨化
佛陀以布的比喻告訴比丘眾說:「比丘們!你們知道貪欲是心的污染,就必須努力捨離它;
知道瞋恚是心的污染,就必須清淨它。即使是髒布放在清水中洗,也能成為清潔的布。金礦
石必須放在溶爐裏溶化,才能得到純淨的黃金。」(《中部.7布喻經》)
佛陀告訴詢問的婆羅門傷歌邏說:「假使有一個水盆,若水染有紅色或青色,就不能把原來
的臉色反映出來。同樣的,人心若為貪欲所染,因為心不清淨,將無法洞察真相。若水被燒
開而沸騰,也不能把原來的臉色反映出來。同樣的,人心若為瞋恚所燒,因為心不清淨,將
無法洞察真相。若水盆浮滿水草,也不能把原來的臉色反映出來。同樣的,人心若為愚癡所
蓋,因為心不清淨,將無法洞察真相。..... 同樣的,人心若不為貪欲所染,不為瞋恚所燒
,不為愚癡所蓋,隨時都能把真相反映出來。」(《相應部46.55》傷歌邏)要能對諸現象
有正見,我們必須消除內心的污垢。
根據《相應部IV.72經》(Malunkya Sutta)佛指出:「在看、聽、想時,即刻觀照,連續的
意門所引起的執著,就無法生起。」由正念的生起,才能對意門所引起的執著,依正法來對
治,才能捨棄煩惱。
8.道果的證取
在《增一阿含經》(卷33)T02, p0729c(三)中)佛對諸比丘說:「彼云何七事水喻而似
人(以水來比喻人)?
1.猶如有人沒在水底。
2.如復有人暫出水還沒。
3.如復有人出水觀看。
4.如復有人出頭而住。
5.如復有人于水中行。
6.如復有人出水而欲到彼岸。
7.如復有人已到彼岸。
是謂,比丘!七事水喻出現於世。
1.彼云何人沒在水底而不得出。於是,或有一人不善之法,遍滿其體,當經歷劫數。不可療
治,是謂此人沒在水底。 (繼續輪回)
2.彼何等人出水還沒。或有一人信根漸薄,雖有善法而不牢固,彼身,口,意行善;後複身
,口,意行不善法。身壞命終,生地獄中,是謂此人出水還沒。(生地獄中)
3.彼何等人出水觀看。於是,或有人有信善根,身,口,意行,更不增益其法,自守而住,
彼身壞命終,生阿須倫中,是謂此人出水而觀。(生阿修羅中)
4.彼何等人出水住者。於是,或有人有信精進,斷三結使,更不退轉,必至究竟成無上道,
是謂此人出水而住。 (斷三結,更不退轉,七次回來人天中修行)
5.彼何等人欲渡水者。於是,或有人信根精進,恒懷慚愧,斷三結使,淫,怒,癡薄,來至
此世而斷苦際,是謂此人欲渡水者。(一來果)
6.彼何等人欲至彼岸。或有人信根精進,斷下五結,成阿那含,即彼般涅槃,更不來此世,
是謂此人欲至彼岸者也。 (不來果)
7.何等人已至彼岸者。於是,或有一人,信根精進而懷慚愧,盡有漏成無漏,於現法中而自
娛樂,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胎,如實知之,於此無餘涅槃界而般涅槃
,是謂此人已渡彼岸者也。(阿羅漢)
是謂,比丘!有此七人水喻向汝等說。諸佛世尊所應修行接度人民,今已施行,當在閒居靜
處,若在樹下,當念坐禪,勿起懈怠,此是我之教誨。」
五下分結是指五種煩惱,即懷疑、戒禁取、身見、貪與瞋。我們看看自己的心,是不是有許
多的煩惱和不善之心,這些都是繼續輪回和生於地獄之因,唯有靠認真的修行才能斷除,空
談都是費時無益的。
《佛教朝暮課誦》:「若人以佛法僧為皈依,由於正確的智慧,得見於四聖諦。那即是見到
苦,苦生起的原因,苦的熄滅及導致苦熄滅的八支聖道。這才是最安穩的皈依處,這才是無
上的皈依處,像這樣皈依的人,能解脫一切苦。」
法増比丘,澳洲悉尼,12/11/2007,重新編輯 11/2014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2-22 11:01:00
《南傳菩薩道》作者:明昆三藏持者大長老至上願 :七、增上行;極強的誠意,不惜為佛而犧牲自己的性命;八、極深之欲;極強的善欲,不畏艱難地去成就佛果。在至上願生起的那一刻,菩薩即已準備好進入「大菩提乘行道」(mahabodhiyana-patipatti)。他已肯定將在未來成佛。在至上願生起之後,這一切已是不退轉的了,因此他被稱為菩薩。
作者: feelthat (雲端傳送)   2016-02-22 11:18:00
的確需要學習南傳佛法~~~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2-22 11:20:00
大悲心與方法善巧智 :菩薩通過智慧證得正等正覺,而通過大悲心執行佛陀的任務。他通過智慧得以脫離苦海,而通過大悲心去解救眾生。他通過智慧發願證得涅槃,而通過大悲心在娑婆世界中輪迴。如此,大悲心與智慧在多方面是有益的,它們不單只是波羅蜜的基礎,也是發菩薩願的根本條件。以上恭錄自《南傳菩薩道》。大長老從1956年至1969年期間,花了十三年時間編《大佛史》這套《大佛史》一共有六集八冊。第一集上下兩冊解釋如何修習菩薩道,主要資料來源是《佛種姓經》《行藏》《本生經》這套巨著為緬甸佛教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普遍受到僧伽與在家眾的歡迎與稱頌。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6-02-22 11:32:00
法增比丘說的是華人坊間所謂的大乘:北傳菩薩道-貶低解脫道為Hina(低賤)的法門~至於南傳菩薩道並未貶低解脫道~所以法增長老大乘用語的指涉對象 應先釐清~~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2-22 11:36:00
華語"小"與"低賤",是兩種意思,也請不要混淆。正如長老也用 "大"菩提乘道,來形容佛果的殊勝。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6-02-22 11:45:00
北傳菩薩道(玄奘翻譯)的梵文Hina意思如我上方所述你去複習原文 請勿自行忽略"大乘"印僧所言貶低之意還有 你說的大菩提乘行道 不是明昆尊者書上所言有大菩提乘是一回事 你怎能自動腦補小菩提乘的存在?不然(北傳菩薩道)有大悲心 難道就可說解脫道小悲心?思維上尚請你嚴謹思考以做概念推演為宜~~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2-22 11:55:00
玄奘大師並沒有翻譯成低賤,藏地也沒翻成低賤。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6-02-22 11:55:00
法增比丘追本溯源 指出北傳大乘千年來用Hina貶低解脫道 華人用小翻譯Hina是一回事 漢語貌似已中性化但這只是掩耳盜鈴 Hina原意是貶語 不是轉譯後貌似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2-22 11:58:00
又阿含經與大乘經,早有小乘一詞。並非中國獨創。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6-02-22 11:58:00
還好而已的中性語 然後眾人拿不精準的轉譯語當答案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2-22 11:59:00
佛果 與 阿羅漢 哪個果位大究竟,哪個小,這是很清楚的。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6-02-22 11:59:00
阿含經的小乘並非指解脫道 這又是你的腦補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2-22 12:00:00
我想經文已經寫得很清楚了。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6-02-22 12:00:00
接著你又瞎掰小乘是解脫道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6-02-22 12:01:00
阿含經文寫得很清楚 小乘是指外道 不是指解脫道我手邊就有明昆尊者此書 完全沒看到你瞎掰的部份做人要實事求是 這話回送給你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2-22 12:02:00
乘是指通往解脫路,如果外道也可解脫,何來外道之說 ?請詳讀經文,切勿混淆視聽。言盡於此 ~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6-02-22 12:03:00
乘不是通往解脫路 乘是中性車輛 或者通往正路或歪路不過你的閱讀程度不意外 對文字的理解力向來差為了你瞎掰的明昆尊者的話 我剛翻了南傳菩薩道一書到底哪一頁?虧你掰個爽....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2-22 12:05:00
請翻至 "至上願" 以下有詳述。第六篇:什麼是波羅蜜的基本條件?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6-02-22 12:09:00
分享給法友們 在第84頁所以 大菩提乘 大悲心 很Maha沒錯 這跟說另一方Hina是怎麼推論出來的<--法增比丘指出的是這方面~~北傳菩薩道的梵文佛經說解脫道Hina Hina寫得很暢快南傳菩薩道經典可沒有寫解脫道是Hina法增比丘指出 北傳菩薩道的菩薩 發願讓眾生都成佛<-(管太多了吧?不想成佛不行喔?)明昆尊者南傳菩薩道說 釋迦牟尼前世發願讓眾生"解脫"--成阿羅漢即可 因為成佛是很稀有的 不必管到海邊~所以我說Am你閱讀南傳與阿含別只會抓名詞自彈自唱~~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2-22 12:19:00
如果佛陀當年也是你這種想法,恐怕您今天連一個佛字都聽不到,更罔論探討佛法了,請慎思。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6-02-22 12:23:00
我慎思過了 同樣在p.84 南傳菩薩道說佛陀前身--妙智尊者發至上願要助眾生解脫證涅槃--多數眾生根性可往解脫道證阿羅漢果 稀有的眾生可努力往正等覺之方向兼容並蓄v.北傳的菩薩則管到海邊要眾生都成佛所以法增比丘指出大乘佛教(意指北傳菩薩道)這樣不妥涅槃又不是只有佛才能涅槃~~就在第84頁 你自己複習~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2-22 12:29:00
能聞佛法,本是稀有,而今您已聞佛。總有一天,您也會是發至上願的稀有眾生之一。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6-02-22 12:30:00
那是你思考狹隘~佛果跟阿羅漢果都能涅槃南傳菩薩道的妙智菩薩(釋迦牟尼前身)並未發願讓眾生成佛 白紙黑字就在第84頁&11-12頁 跟北傳菩薩道不同並未發願讓眾生都成佛 不等於不去宣講(南傳)菩薩道所以你上述擔心說菩薩道就無法傳世 是你自己多慮了講當然還是照講 但一者佛陀並未因此說解脫道是小乘所以多數佛子選證阿羅漢 佛也隨喜~若少數未來佛子選證佛果 且功德具足蒙某佛授記為菩薩 那也隨喜~總之讀完明昆尊者之書 南傳菩薩道法理從未向北傳版那樣一者說解脫道是小乘很Hina二者表面上有理想 實則管到海邊 要助眾生都成佛<--毫不尊重對方選擇權的鴨霸心態 怪了 成阿羅漢不行喔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2-22 12:45:00
如果有一天你證果解脫了,看到你至親的父母還在三途受苦你會不會想救他們 ? 你會不會覺得自己有義務來救他們 ?那種想報恩感恩的心,就是菩提心。為什麼佛陀希望大家成佛,就是因為有這份恩情要報,所以無量劫來生生世世的眾生,都曾當過我們的父母眷屬,這份恩情是要回報的,正因為如此,所以才要成佛。只有成佛,才有那份圓滿的智慧與悲心來幫眾生離苦得樂。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6-02-22 14:55:00
我知道原因了!依照南傳法義 佛沒有三身 所以未來世成佛也只有色身未滅時 可以傳佛法救度各世父母 一旦般涅槃 就算佛也無法"親自"救度-可沒有法身報身化身因為南傳認為釋迦牟尼已滅度 就算釋尊要救他各世父母 他也是靠佛法教義來救--跟阿羅漢要救各世父母的救度範圍 並無兩樣 講穿了你說的並不是多大的意義就算前一佛已滅度 但只要其傳下的佛法未滅 那麼我們各世的父母自然依其因緣看是否得度--為佛 或阿羅漢我們各世的父母們已阿羅漢涅槃已很好了 令其"必須"成佛 仍然算是撈過界 干涉他們修佛法解脫道的選擇權所以我們硬要插一腳"加入成佛大願的行列" 效益不大各世父母是否得度(為佛或阿羅漢)看其因緣 有緣則自然會接觸到其他佛的佛法 我們不必硬要插一腳去度況且依照南傳法義 不像北傳:你想當菩薩完全可靠自主決定發願成佛-依南傳理 若沒蒙佛授記 你發的願不算至上願 只是你自以為合格的菩提心而已罷了 海市蜃樓這就是何以你跟我雞同鴨講的原因你12:45-12:50的理由 在南傳法義裡無法被認為有實益當事人要成佛或成阿羅漢 南傳認應以他自身根性為主~若根性不合 想靠自主硬是發願--而沒佛理你 則依南傳法義 這個想當菩薩的當事人 只是唱無效的獨角戲而已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2-22 15:59:00
書中已有說明,菩薩尚且有能力以智慧證涅槃,以悲心入輪迴。何況俱足與聲聞,菩薩十八不共法的佛陀。別將佛陀的廣大性窄化成凡夫佛了。您如果靜下心來思維,就不難發現一個細節,佛為三界天人師,其過去修習無量劫的功德善業以及熄滅三毒依照因果輪迴的規則,佛陀的功德會比天人千萬年壽命少 ?"人道"在天人眼中如糞蟲,依照佛陀功德卻輪迴人道 ?從這種種細節都可知道佛陀的智慧善巧方便示現。而依佛陀的無量功德智慧,會在人壽不到百年壽命色身滅盡,就隨之真的入滅消失 ? 這是完全違背因果的見解。反而從八相成道示現教化的角度,才真正符合佛陀功德與因果的規律。另漢傳是以大乘佛教為主,自然以鼓勵大眾以成佛為目標,但這不意味著強迫大家都走大乘,每個人本有選擇的自由,只是將整個次第論述清楚而已。而菩提心是可以修持的,佛陀曾提過自己發菩提心時,是自己某世在地獄鐵輪受苦,被火燒的鐵器擊打,一念為了同伴而生起菩提善心,這也說明菩提心是眾生都能發起的。固然蒙佛授記,必須有足夠資糧基礎,但成佛之路必定要有開始播種栽培的時候,這就是菩提心的重要性。
作者: ilvepce (求真求圓融求和平)   2016-02-23 20:28:00
A大講的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