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中,有梵文的羅馬拼音
〈培養慈悲心:觀世音菩薩相應法〉
Clutivating A Compassionate Heart: The Yoga Method of Chenrezig
作者:圖丹.卻准(Thubten Chodron)
譯者:郭淑清.楊書婷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7884787
作者簡介
圖丹.卻准(Thubten Chodron)
生於美國的西藏佛教尼師圖丹‧卻准,自一九七五年即在印度和尼泊爾修學佛法。她
之前在新加坡阿彌陀佛佛教中心擔任常住老師,目前為西雅圖的法友基金會常住老師。圖
丹‧卻准法師到世界各地講學並帶領禪修閉關,她清楚、實際的佛法講解利益了許多人。
著有《我想知道什麼是佛法》(橡樹林文化)、《開闊心,清淨心》(佛光出版社)、《
誰惹你生氣》(法鼓文化)、《當囚徒遇見佛陀》(心靈工坊)等書。
Ven. Thubten Chodron,美國人,1971年畢業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自1975年起追
隨達賴喇嘛尊者及梭巴仁波切修習佛法,1977年出家,1986年在台灣佛光山受比丘尼戒,
並在嘉義香光尼眾佛學院講學,曾在印度及尼泊爾求法多年,並在歐美亞等地以適合現代
人的心態、平易近人的方式講經說法,深受信眾們的愛戴,引起廣大的共鳴。
───────────────────────────────────────
序 達賴喇嘛
今日人類所面臨的問題,需要以對其他眾生懷著一種正面心態和慈悲心來面對。我堅
信,藉著開展一種普世的責任感,便能解決我們大部分的問題,而這種普世的責任感,是
想為其他眾生做事卻不帶自私自利的動機,且是出於一種慈悲的感受。此外,用來敘述這
種情操的藏文字眼,意涵著大膽無畏的果決──不僅掛念其他眾生,想為他們貢獻心力,
還實際上將這些美好心願付諸行動。
以喚醒慈悲這方面來說,各種不同的宗教都扮演著特殊的角色,它們都明瞭慈悲的重
要性,並有提高且增強慈悲與和諧的潛力。便是在這種相同的潛力基礎上,這些宗教才能
彼此瞭解並一起合作。另一方面,我相信,諸如慈悲與寬恕這樣的特質,是人類的根本特
質,並非專屬宗教才有的。身為一個佛教徒,我相信,宗教根植於人類的真正天性而逐漸
演進,它強化並增進我們與生俱來的正面特質。因而,對我們來說,真正重要的是慈悲,
而非宗教。身為有情眾生,大家彼此互相依賴,我們並非孤立存在。所以,如偉大的印度
哲人寂天菩薩(Shantideva)所鼓勵大家的,我們應當急切地互相幫助,就如同用我們的
手將腳上的一根棘刺拔出來那般急切。
一切諸佛的慈悲化現為觀世音菩薩(Chenrezig)的形象,他也被稱為「觀音」(
Kuan Yin)、「?音」(Kannon)(譯註:日文稱法)和「觀自在」(Avalokiteshvara)
(譯註:梵文,發音為「阿瓦婁克得須瓦惹」)。我以每日為基礎,進行觀世音菩薩的禪
坐修持,如此一來,慈悲便能引領我的生活。儘管如此,單單祈求觀世音菩薩讓我們的心
變得慈悲是不夠的,我們必須修習諸如《菩提道次第》(the Stages of the Path to
Enlightenment)(藏文稱Lam-rim)、說明轉化心念(Thought Transformation),或稱
「修心訓練」(Mind Training;藏文稱Lo-jong)的典籍,和寂天菩薩的《入菩薩行論》
(Guide to the Bodhisattva’s Way of Life)(藏文稱Bodhicharyavatara)等這類珍
貴書籍中所介紹的分析性或省思性禪修方法。這些禪修方法在幫助我開展任何我所可能具
有的慈悲感時,一向具有特別的效果。
我毫不懷疑,如果我們耕耘這些分析性禪修,並集中心力結合觀世音菩薩的相應法來
開展菩提心,也就是為所有眾生的利益而發願成佛的願心,它將能有效減低我們的自我中
心,並向其他眾生開放我們的心扉,因為我們對其他眾生、也對自己生起了慈悲。我有信
心,這本積極轉化心念的禪修手冊中所呈現的雙重方法,亦即藉由省思性禪修,以及藉由
觀想觀世音菩薩和持誦他的咒語這兩種方法,具有效果特別顯著的潛力。
從我認識她許多年來,比丘尼圖丹.卻准便時常以她實事求是、頭腦清晰、切合實際
的禪修方法,令我佩服不已。就如同木匠和石匠在開始進行任何建造工作之前,要先準備
好工具,並備妥必要的建造材料一樣,在這本書中,她集結了自己培養慈悲心的體驗中所
得到的教示、啟發和忠告;其他,便是讓有興趣的讀者將它們付諸實現。我獻出我的祈禱
,願所有真心誠意試圖要實踐它們的人,為了其他眾生的利益,也為了自己的利益,都能
順利成功。
二○○五年十月二十六日
───────────────────────────────────────
前言 梭巴仁波切
這本觀世音禪修法門的親愛讀者們
亦即我的法友手足們,
觀世音菩薩是一切諸佛慈悲的體現。這位稱為觀世音菩薩的本尊其主要功能,是為了
開展個人和一切有情眾生心中的慈悲。慈悲便是關照其他眾生的心,無論他們是否幫助你
、傷害你,或對你漠不關心。何以對我們有情眾生來說,在我們心中生起慈悲是如此重要
呢?因為沒有了慈悲,這個世界會比它的現狀還要糟糕十億倍。有了慈悲,將會有比較少
的戰爭、飢饉、疾病、虐待和天災,所有這些問題都來自業力。
你的心創造了業力。它們全都仰仗你和你的思惟而生。正確的思惟方式能轉化行動為
善行,因此這些行動所帶來的結果只有快樂。錯誤的思惟方式則導致從事不善行,而其所
招致的後果,只有痛苦而已。懷抱對其他眾生的慈悲度過每天的生活,便是最清淨的態度
,因而你的行動便成了最佳的善行。這些行動成就眼前和未來生生世世的快樂與成功,也
成就離於輪迴苦痛之海的解脫。這些結果包括了一個人所企求的一切:一個美好的來生以
及無與倫比的成佛之樂。倘使你抱持著一顆開放的心懷,而非自掃門前雪的封閉僵化過活
,你的生活會充滿正面的事物和喜悅。此刻你不會有許多遺憾,臨終的那刻甚至遺憾更少
。你因良善而開懷,而你也將利益這個世界的其他眾生,包括動物在內。你和其他眾生之
間沒有隔閡,而你感受每個眾生都與你相連相繫,對你寬厚仁慈──其他眾生對你而言,
變得珍貴,就像家人一般。當你懷抱那樣的感受,並做出那樣的行動,其他人也將對你抱
持相同的看法──你將是他們所珍視的人,就像家人一樣。他們將會照顧你、愛你、支持
你,並和你分享點滴,而你的心和生活將遍滿光明。藉由懷抱一顆良善的心度過每一天,
你便能和憂鬱,以及導致憂鬱的自私自利心說再見。
慈悲為這個世界、為你的國家和你的家庭帶來和平。它為孩子與父母和愛侶之間帶來
和諧與平靜。有了慈悲,你所有對快樂的企求便將實現。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有了慈悲
,你會幫助他人離於困境。你為他人帶來利益,讓他們免於困難,而其結果便是其他人將
幫助你實現你的心願。你將依賴自己對他人的幫助而領受來自他人的扶持;就科學的角度
來說,這便是因果定律。所有這一切都仰賴於我們自己的所作所為,無論我們是佛教徒或
非信徒。
慈悲的相反,亦即摒棄他人福祉且不在乎他人的自我珍重(self-cherishing)想法
,會傷害其他眾生。它造成你以自己的身體、言語和心念,傷害如此多的有情眾生。由於
這些行動(因),你領受其結果,也就是他人對你的傷害。你得到的並不是快樂,反而是
持續不斷地經驗苦難與困境。如果我們查看我們的生活,並檢視我們的經驗,我們便能非
常清楚地見到這一點。我們能夠明白,一個快樂的生活和一個痛苦的生活,是如何仰仗個
人所造下的因緣。想想這一點,即便你沒有宗教信仰,也不想依循任何宗教。假使你想要
快樂,那麼修持良善的心便不可或缺。
因此,慈悲是所有快樂的根基──無與倫比的成佛之樂、自輪迴中解脫的平靜,以及
此生我們時時刻刻所經驗到的快樂。沒有慈悲,你的生活便會滿佈無止無盡的難題。所以
,慈悲是你自己和所有其他有情眾生快樂的根源。由於你慈悲的舉動,那麼多的有情眾生
將在此生得到快樂;你的慈悲也讓不勝可數的其他有情眾生在未來生生世世都快樂、擺脫
輪迴的痛苦,並成為圓滿證悟的佛。
無論他人是否對你修習慈悲,倘使你不修習善心,則你在一生之中,便可能傷害其他
有情眾生。一個不具慈悲的人,能夠令數以百萬的人受苦。那樣的人可以摧毀世界,就算
不是在這一生,也可能在另一生這麼做。因此,修習慈悲是最重要的禪修、最要緊的修持
,也是引導你一生的最佳方式。對每個人來說──不管你是一位國家的領袖、商業人士、
農夫、演員、士兵或女兵、勞工、已婚人士、出家人、醫生、護士,或是妓女──慈悲是
度過生命的最佳方式。
要開展慈悲,祈禱是不足的。在智識上詳盡地理解哲學,也是不夠的。個人必須禪修
。然而,即便禪修也不充足。個人需要領受慈悲本尊,也就是觀世音菩薩的特殊加持。因
此,個人必須禪修觀世音菩薩,並持誦慈悲本尊的咒語,即「嗡 瑪尼 唄美 吽」。「嗡
瑪尼 唄美 吽」是一切諸佛所珍視的咒語。藉著持誦這個咒語,你將能滿足一切有情眾生
的願望。這個咒語可以被任何想要得到快樂的眾生所持誦,即便是動物、蚊子、蜘蛛、龍
蝦和螞蟻都需要持誦它,如果牠們辦得到的話!
這本禪修書籍的作者圖丹‧卻准法師,從一九七五年開始成為佛門弟子,一九七七年
受戒成為沙彌尼,一九八六年成為比丘尼,她已經在世界各地教學多年,喚起許多有情眾
生,給予他們生命亮光,將他們自痛苦的成因中解救出來,幫助他們獲得不只是短暫的、
而且是究竟的快樂。她的態度和事業與慈眼之佛(Compassionate-Eyed Buddha),以及
咒語「嗡 瑪尼 唄美 吽」的涵義相契合,而「嗡 瑪尼 唄美 吽」的涵義,便是在沒有任
何條件下,真誠地期盼能摒棄苦因並修持善行,這即是上至證悟成佛的所有快樂之因;她
以許多相異的方式來利益他人;像是將監獄囚犯從真正的輪迴監獄中解救出來,而輪迴監
獄的延續是無從追溯的;輕鬆自如地帶領他人閉關;孜孜不倦地給予啟發人心的佛法講座
;在許多不同國家帶領課程;創立一個修持的處所;作一個良好的典範──一個全世界女
性的啟發,藉由懷抱完滿自信而將自己奉獻給他人。
非常感謝觀世音菩薩、感謝卻准法師,也感謝閱讀這本書的人。
梭巴仁波切
二○○五年七月三十日
───────────────────────────────────────
[目錄]
法王序 達賴喇嘛
前言 梭巴仁波切
譯者序 遇見心目中的觀世音
致謝辭 比丘尼圖丹.卻准
禪修千手千眼觀世音
悲求大悲觀世音菩薩加持
觀世音菩薩相應法評註
第一章 開始進行
第二章 淨化負面業力並累積正向潛力
第三章 祈願文
第四章 修心八頌
第五章 淨化並領受啟發
第六章 禪修空性
第七章 現為觀世音菩薩
第八章 本尊的清晰樣貌與超凡身份
第九章 持咒
第十章 處理我們的煩惱
第十一章 更多禪修練習
第十二章 結束儀軌與日常生活的修持
附錄一 禪修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修持法本
附錄二 延伸閱讀(一)
附錄三 延伸閱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