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中部.蛇喻經》某些人學佛只是為了辯論獲勝

作者: EvolutionWin (Mindfulness)   2016-07-27 13:04:25
: 推 ilvepce: 其實,真正存惡心要爭勝的學佛者應該不多。最多的是憑著 07/27 09:28
: → ilvepce: 學術立場與主觀經驗用"正義感"或"優越感"想"勸世利他"的 07/27 09:28
《中部.蛇喻經》
... 略
但是在學習之後不以智慧來探討佛法之涵義,
^^^^^^^^^^^^^^^^^^^^^^^^^^^^^^^^^^^^^^^^
不能領悟它們。
^^^^^^^^^^^^^
他們學習佛法只是為了批評他人及辯論獲勝,
而沒有獲得學習佛法的利益。
他們以錯誤的方法來學習那些法而傷害了自己,
將會遭受很長久的痛苦。
: → ilvepce: 人。而由這批人又激出另一批"看不下去"的信徒出言反駁。 07/27 09:28
: → ilvepce: 這就跟一些人以不科學為理由提倡廢除中醫類似。 07/27 09:28
: → ilvepce: 我相信大家都是善意。只是,凡夫的善導致惡果的很多呀! 07/27 09:39
: → ilvepce: 因為許多人看事情往往欠缺通盤考量,且不知不覺把錯誤的 07/27 09:39
: → ilvepce: 假設當真理,結果還用意志力貫徹之。那結果必然十分不妙 07/27 09:39
: → ilvepce: 。 07/27 09:39
: → ilvepce: 要受用法門的真實利益需要長期的耕耘之,如果在尚未得到 07/27 09:58
: → ilvepce: 法味時,便接觸到如此這般的質疑,輕者心生疑苗,久修不 07/27 09:58
: → ilvepce: 利,重者不僅棄之,還加入攻擊行列。這種例子我說過很多 07/27 09:58
: → ilvepce: 。之前,一位念佛的親戚長者跟我說:他看到一本書說阿彌 07/27 09:58
: → ilvepce: 陀佛是XXX等類似的言語,我跟他解釋很久,也強烈感受到他 07/27 09:58
: → ilvepce: 的不安。一個老人家還能懂啥四念處? 還要把他的唯一希望 07/27 09:58
有一次,佛陀看見一對年老的乞丐夫婦,就露出微笑,
因此阿難尊者就請問佛陀為什?微笑。
佛陀告訴他說:那對乞丐夫婦當中,丈夫名叫大財長者子。
如果他們在早年時修行佛法,丈夫將會證悟阿羅漢果,妻子會證悟阿那含道果;
如果在中年時修行佛法,丈夫會證悟阿那含道果,妻子會證悟斯陀含道果;
如果在晚年初期修行佛法,丈夫會證悟斯陀含道果,妻子會證悟須陀洹道果。
但是他們卻一直蹉跎到淪落為乞丐,現在已經太老也太虛弱而不能修行佛法,
他們錯過了修行佛法的時機,也就無法證得任何道果。
: → ilvepce: 剝奪嗎?我對自己信受的法門有堅定的信心,但因為雞婆心 07/27 09:58
: → ilvepce: 故 ,實在不得不提出說明。口氣弱差,還請海涵。 07/27 09:58
: → ilvepce: 若差 07/27 09:59
: → ilvepce: PTT是個言論自由的平臺 ,要求不散播質疑他宗的言詞完全 07/27 10:06
: → ilvepce: 不切實際。 07/27 10:06
如果這麼做會讓你起嗔心 那你就已經先傷害了自己
嗔心是五蓋
不可能帶著厚重的五蓋而想修行成功
再者,《念處經》的注釋提及有六種法是有助於斷除瞋恨的,即:
一、學習慈心觀;
二、投入于修行慈心觀;
三、思惟自己是自己的業的主人及繼承人;
四、時常做(有助於斷除瞋恨的)思惟;
五、結交善知識;
^^^^^^^^^^^^^^^^
六、適當的言談。
^^^^^^^^^^^^^^^^
《增支部.五集》裏《降伏瞋恨經》的開示如下:
「諸比丘,有五種降伏瞋恨的方法。
……
……
應當忘掉及不思惟能引起瞋恨的目標……
^^^^^^^^^^^^^^^^^^^^^^^^^^^^^^^^
: → ilvepce: 但我認為適當的推出意見是正當的。因為這裡有新信徒,老 07/27 10:10
: → ilvepce: 信徒,初學老參一家親。不能輕易的讓言論風向壓垮諸多幼 07/27 10:10
: → ilvepce: 苗。 07/27 10:10
: → ilvepce: 我向來是不會主動質疑他派,長期在此二版的法友應該清楚 07/27 10:16
: → ilvepce: 。我尊重諸位的信仰,也建議大家尊重別人的信仰。要討論 07/27 10:16
: → ilvepce: 可以,以和為貴。畢竟對信仰更了解更能挹注法門的實踐效 07/27 10:16
: → ilvepce: 果。 07/27 10:16
信佛的人很多
以智慧領悟佛法的人很少
也就是處在於信 >>>>>>>>>>>>>> 慧的狀態
有一個關於三條魚的故事,
能給予我們更清楚的瞭解:
從前,有個漁夫在恒河捉到三條魚。
這三條魚當中,一條相信努力,一條相信業力,另一條相信智慧。
相信努力的那條魚,認為自己單靠努力就能逃脫。
因此牠一再地奮力跳躍,企圖掙脫漁網。
漁夫被牠激怒了,就用划船的槳狠狠地打牠,把牠打死了。
相信業力的那條魚認為,如果自己有逃脫厄運的善業力,該業力會自動地產生果報;
因此牠靜靜地躺在甲板上,等待好運自動來臨,一點也不想付出任何努力。
第三條魚相信智慧,牠認為自己能採取理智的行動而逃脫,
因此牠一直觀察周遭的情況,留意適合採取行動的時機
^^^^^^^^^^^^^^^^^^ ^^^^^^^^^^^^^^^^^^^^^^。
漁夫將船劃向岸邊。當船接近岸邊時,他一腳跨上岸,另一腳還留在船上,
那時他無意中讓漁網打開了一道隙縫。
那條相信智慧的魚,把握這稍縱即逝的良機,迅速地從那道隙縫中跳出漁網,
落入水中,並且立刻遊回恒河去。
由這個故事的啟示,我們可以瞭解,智慧是這三項因素當中最重要的。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間只差一撮孜然)   2016-07-27 13:23:00
推 不過三條魚的譬喻可能不太好號稱智慧的魚 表現的卻像是投機主義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6-07-27 13:43:00
推智慧,它的重要程度遠超乎你的想像,比如為了求功德而去大量購買家禽放生的信徒,一般認為其何等愚痴的眾生未必有高智慧,但這些信徒卻展現了沒有智慧的可怕,而他們的的行為也源自於貪,可見貪瞋癡無明對智慧的矇蔽。
作者: ilvepce (求真求圓融求和平)   2016-07-27 14:02:00
E大,我是說他們不是為爭勝而辯。而是為做好事而辯。沒有智慧這我同意。所以你之前的標題有點籠統。還有,一定起瞋心才能回應嗎?難道您否定良性互動的可能性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