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佛乘思想看淨土
(一)佛陀的最終目的是要一切眾生都成佛。但必須先克服一道
最大關卡:
惡性輪迴==>執著五蘊為我的錯誤的識性思維方式結果。
所以先出三界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心出三界比身出三界
更為重要。
(二)第一點用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覺悟種性以及善根的培養為
首要之務。
一旦被培養起來,就如同菩提芽生,一生便不會再縮回去
,保証永不退轉。
實現(一)(二)的方法有:
(a)証初果以上: 有四禪八定者能得俱解脫,只能近分定者
慧解脫。捨報後往生涅槃土。恰與華嚴淨
土第一層,也就是極樂世界的方便有餘土
重疊。
須特別注意的是,大菩薩以上都會開始有
自己依願力形成的的報身淨土,而且永不
毀壞。而極樂世界是依最基本四聖諦法性
所形成的,故在最底層。而且因佛願力已
成就,且報身不壞,故與其當土共業的一
切有情,自然壽命無量壽。
(b)往生淨土: 不用斷煩惱,善根資糧具足,本著彌陀願
力,能至心念到一心不亂伏煩惱者,菩提
芽亦生。
(c)普賢行,大乘止觀,祖師禪....
(三)
(a)証阿羅漢果者,隨其畏懼生死的程度不同 ,開始接受大
乘善根的薰陶的時間早晚也不同。 但遲早會轉二乘種性
為如來種性。一定會脫離阿羅漢的涅槃狀態,回小向大。
因有強大的菩提芽的覺性善根作後盾。 所以能入三界修
六度, 且每一生都能快速的重回不落識性的思維模式。
形成能具有主控性的,良性的,不沾黏的, 入出三界而
快速增長菩提資糧的狀態。因此, 不可能被迫入三惡道。
(b)往生淨土者而未斷煩惱者,因有強大的師資, 與良好的
環境練37道品,遲早証阿羅漢。然後再修証六度。
(四)彌陀淨土雖是大乘不共土,但是其接引眾生的方式很"解脫"
。一切以出苦為考量。所以只要你生起覺悟心,能持續有彌
陀聖號或功德清淨念一段時間,願生該土。不管有無發菩提
心,通通可以去。反正先出三界再說。出了以後一切好辦事。
淨土最大的賣點是以最方便的方式取得出三界,永不退轉之
位。
(五)淨土行者時時都修普賢行,經上更是常常提到供養他方諸佛
,又諸法中法供養為最,資糧增加最直接,所以能示現於三
界行六度利益眾生,就等於在供養三世諸佛。根本不存在不
能修忍辱,不能捨身的問題。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
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
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
而無量壽經更是提到在娑婆種善根遠比在淨土容易多了。應
不至於自己打自己的臉。
另外,如果嫌方法太溫和,太慢,想發廣大願,行大供養,
培無量智,披荊斬棘利益眾生。那經中有寫,大可中途落跑
,去幹一番偉大菩薩事業。
因此,彌陀淨土提供你各種方案,你自己決定。
(六)大乘佛經的內容通常帶有表法的弦外之音,比如七寶池,八
功德水,...四邊街道,,以七寶做成的樓閣。這表示,淨土是
由37道品建構出來的世界。也就是心法形成的非"識"界的世
界。你以意識有能有所想撈到什麼好處的心態來求往生必定
是白忙一場。
再者,物以稀為貴,東西隨處可見還有啥好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