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yogi (Yogi)》之銘言:
: ※ 引述《amidha (東岐明)》之銘言:
: : 眼門心路歷程的所緣對象是色法,即使在確認心後的速行心所緣,也是同一色法。
: : 一色法生滅剎那有十七心識剎那,所以五門心路歷程不會超過十七心識剎那。
: : 這十七心識剎那都是有關觸及同一色法剎那而生起。
: : 其中速行心的所緣對象,既然與確定心所緣是同一色法,那怎麼能以概念法為所緣呢?
: : 既然速行心的所緣對象是色法,那應該是眼識所緣,而非意識所緣嗎?
: 簡單的回答是:在所緣被以概念來確定以後,速行心就依著概念來認知所緣。
: 這跟色法或者名法無關
: 色法或者名法都可能被認知為概念 也都可能被認知為究竟法
: 這只與是否如理作意有關 而和它們出現在什麼樣的心路過程中無關
: 一個簡單的思考方向是:
: 如果照你原本的講法 要怎麼解釋欲界不善心可能出現在五門心路的速行心中?
首先感謝Yogi大指教,糾正我原先誤解,以下謹說明一己對於論典問題的看法。
必須要瞭解,論典所言是禪觀心念剎那現象,而根據所觀現象經驗去定義心念作用。
並非是有某作用的心念去組成心流,而是我們根據心流中的變化規律去定義心念作用。
以最完整的眼門心路過程為例:
色法剎那————————————————————————————→
▼ ▽ ▽ ▼ ▽ ▽ ▽ ▼ ▽ ▽ ▽ ▽ ▽ ▽ ▽ ▽ ▽
過 有 有 五 眼 領 推 確 速 速 速 速 速 速 速 彼 彼
去 分 分 門 識 受 度 定 行 行 行 行 行 行 行 所 所
有 波 斷 轉 緣 緣
分 動 向
在阿毗達摩論典中,眼門心路歷程必須符合幾項條件:
◎心路轉向後的每個心念,都以眼識的色法對象為所緣。
◎確定心就是意門轉向心。
◎速行心可能會造善惡業。
我原先的誤解是:
既然心念所緣對象是色法,在心路過程中自然不應該有概念發生;
概念應該是意門心路歷程的所緣,而非眼門心路歷程的所緣。
我目前改正後的理解是:
眼耳鼻舌身識是由意識而衍生。
每一心念都有意識存在。而五門轉向後心路歷程的心念,有對應根識存在。
原本有分心流時,意識所緣是結生心所緣。
色法發生撞擊眼根淨色,眼根受到色法影響,開始影響意識心念;
有分心流開始不穩定,就會發生過去有分的心念,此時意識所緣還是結生心所緣。
一直到五門轉向心,意識轉向眼根所緣而眼識發生,眼識所緣即是眼根對應色法。
如果意識沒有轉向眼根所緣,就沒有轉向心與眼識心與其後心流發生。
並非只有眼識心才有眼識,從轉向心到彼所緣心都有眼識對應所緣色法發生。
眼識心應該是眼識所緣開始真正完全清楚顯現
接著的領受心、推度心、確定心,是意識根據眼識所緣在確認對應概念。
如果意識沒有確認到對應概念,就沒有造業的速行心流發生。
確認心就是確認對應概念的意門轉向心,此時發生意識所緣概念對應眼識所緣色法。
確認心前的推度心,意識尚未確認概念,所以只可能生起對於究竟色法的捨或悅。
確認心後速行心流的造業,是基於眼識所緣引發的意識概念,不是基於眼識所緣。
概念與色法不同,沒有自相生滅,是伴隨能緣概念的意識心念發生。
在意門心路歷程,當意門轉向心確認所緣概念後,速行心流就隨之發生。
所以眼門心路歷程:
從眼門轉向後就發生眼識,在心路歷程結束後,眼識流亦消失。
從(意門轉向)確認心後,意識就確認眼識所緣的對應概念,
在心路歷程結束後,意識就又轉回結生心所緣,落入有分心流。
所以在速行心發生後的心路歷程,眼識所緣是究竟色法,意識所緣是對應概念,
而這概念不是只基於此一心路歷程的所緣色法,而是基於過去許多心路歷程的經驗因緣。
速行心流有眼識對應所緣色法,有意識對應概念,如果將速行心流當成就只是眼識心,
就會認為眼識可以認知形狀概念,北傳有些論典可能就是因此才有誤解。
其實眼識依處是在眼根淨色,並無法思惟概念。
聽說是意識依於胸部中脈心輪的意根,發出心念脈動衝上腦部,而思惟抉擇概念。
論典在此問題並未直接說清楚,謹將我的看法說明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