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經卷477
「復次,善現!諸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修行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安住內空乃至無性自性
空,安住真如乃至不思議界,安住苦、集、滅、道聖諦,修行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
,修行八解脫乃至十遍處,修行空、無相、無願解脫門,修行菩薩摩訶薩地,修行一切陀
羅尼門、三摩地門,修行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修行無忘失法、恒住捨性,修行一
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於中都無分別執著,謂作是念:『此是四念住乃至一切相智,
由此、為此而修四念住乃至一切相智。』是三分別執著都無,知一切法自性空故。由此所
修四念住乃至一切相智,能自饒益,亦能饒益一切有情,令出生死得涅槃故,說為善法,
亦名菩薩菩提資糧,亦名菩薩摩訶薩道。過去未來現在菩薩摩訶薩眾行此道故,已得當得
今得無上正等菩提,亦令有情已當今度生死大海得涅槃樂。
我這幾天常常節錄關於大乘經中強調解脫道的重要的部分,我的目的是想彰顯大乘是
不能將解脫道拋棄掉的。
我曾經遇過有大乘學人是不讀般若經的,他的理由是般若經就是從阿含經衍生而來的,
可見這是對於阿含經的排斥延伸到了大般若經...
所以我阿含經大乘經都有看都有修,我是不覺得有甚麼阻礙就是了。頂多就是般若
經艱澀的地方比較多。
從大般若經可以看出那時候的大乘跟現在的大乘是有十萬八千里的差距....
當然也不排除有深入大乘經典也不排斥阿含經的大乘法師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