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佛教南北傳修行方式差異。

作者: redbalon (紅色男爵)   2017-07-02 00:27:57
佛弟子的修為境界有四種果位:
代表修行智慧程度和境界。
禪定的修為程度則有四禪八定。
也是由淺入深。
小弟以為,是否南傳佛教的修行方式
四念住比較適合ㄧ般人,以循序漸進的方式,
只要肯努力用功,方法正確都會有ㄧ定的成果。
北傳佛教注重靈光ㄧ閃的頓悟,明心見性。
強調眾生皆有佛性,要藉修行找回自性。
或是念佛專注至ㄧ心不亂,自淨其意。
感覺不是ㄧ般人能夠簡單做到。
聖嚴法師也曾寫道:台灣的出家人地位很低落,受到在家人的鄙視。因此佛教無法發揚光
大,ㄧ般民眾只尊敬德高望重的高僧,對ㄧ般的比丘、比丘尼
是持輕視的態度,讓聖嚴法師很感概。
北傳佛教比較注重祖師大德的傳承?
所以成就者較少?
南傳佛教,在世尊時代就造就了許多阿羅漢。
很多阿羅漢也不是世尊自己教出來的。
南傳佛教比較重視修行方法傳承?
所以成就者較多嗎?
想問問大家修行想達成什麼成果?
去極樂世界進修?
這輩子就悟道成佛?
不受後有,成阿羅漢?
還是投生天界享福?
小弟我希望能減少一點煩惱,少掉悔,少生氣,常知足安樂,然後斷三結就是可以努力ㄧ
輩子的功課了,不奢求去極樂世界或是開悟成佛,那畢竟太遙遠。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7-07-02 01:05:00
南傳那一套修不成功的話,可能什麼都沒有。南傳佛教實際教學真的是完全以純觀禪方式進行嗎?我自己是懷疑啦!就一般人資質而言,止禪法門一大堆,如果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法門,未必難修。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7-07-02 01:13:00
其實有個小觀念,可能也是要瞭解~大乘佛教的修行位階和聲聞四果的稱呼是不同的,大乘分三個部分,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菩薩分別要斷這三種,而在大乘的定義中,聲聞只斷見思惑而在菩薩位階,七信位菩薩所斷 相等於 初果位聲聞,但菩薩還要往上修證,所以並不會自稱初果位,頂多只會稱說斷德等同初果,這也是漢傳很少出現阿羅漢之類果位原因~菩薩修證分很多,斷見思惑能出輪迴,但要度眾生要斷塵沙塵沙惑就是要明白眾生的根性、度眾生的方法、方法的道理所以菩薩要學的還很多。另外在此土修證與往生淨土,可以同時並進。淨土分四土,所分的也是依照此土證量來分。所以在此土修的越好,往生後自然成就的速度就越快。另外,在此土能修為什麼還要往生 ? 因為大乘是菩薩道。此土壽命短暫,並非所有人都能在短短百年內成佛,所以佛以淨土攝受教化大乘根性眾生,利益其早成佛道。聲聞證阿羅漢,入涅槃就不再來了,自然沒有往生的願心。這部分也是法緣的差異性。積極面來談,大乘在此土本就要認真修證,以成佛為目標,以往生淨土為成佛捷徑。現在末法提倡求生淨土,實話說已經是將大乘標準一降再降何以故 ? 末法如果要止觀認真修行次第,依照現緣環境,恐怕6成以上學佛人都註定要輪迴,因為不是每個人,尤其在家居士,能抽出時間來斷煩惱,隱居修行。以此原因,勸導求生淨土,實在是以度眾生解脫為先行目標這樣至少還能保住更多眾生有解脫的機緣。指望末法眾生自己努力斷盡見思惑,真的很困難。佛悲心無量,拔眾生苦自然不留餘力,廣設法門令其解脫。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feelthat (雲端傳送)   2017-07-02 02:10:00
前面有貼文了 修法一樣 沒有不同 到了密宗也一樣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7-07-02 02:14:00
請問哪篇 ?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7-07-02 02:20:00
我比較好奇聲聞的定義,還有哪一種修行者是非聞起修?其實修行真的只能靠自己,學佛修行前打定主意要學要修也是自己的緣,釋尊也留了方法,努力想解脫的人,什麼都不會成為藉口,要不要成就或繼續輪迴都是自己的意志,紅塵世事皆助緣,何來末法。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7-07-02 02:51:00
能夠自我策進,不受外緣影響,是再好不過的了。但如果眾生沒太大意願解脫,而能善巧救拔他們解脫,那就可好了,如同屋宅起火,裡面的小孩貪玩不肯出來,大人便善巧施設引其離開火宅,這就更圓滿了。畢竟佛氏門中,不捨一人。
作者: lk011382 (冰符酒釀)   2017-07-02 04:02:00
別嚷嚷了 去修!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7-07-02 06:08:00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7-07-02 09:18:00
現在已經變成,自己懶的修行,唸佛往生,佛幫你修.不打坐,不修慧.感受不到貪瞋痴,就以為沒有了貪瞋痴了.連九住心第一二心都沒有,連聞所成慧都沒有.就想成阿羅漢論上說證慧要60劫,我是越學越覺得,有道理,真的要這麼久.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7-07-02 10:40:00
時時要覺知身體,觀照心念,久了就變習慣,一年後遇到同樣的事情時,看看自己的起心動念與解決方式有沒有進步,沒有的話趕快在修行上檢討或問人,此世界每件事都有它的意義在,此岸彼岸都是你的心境。這陣子要把心思放工作上,過陣子有點時間再花點時間修,都是當下的隨順因緣,自己決定。有人要幫助我修行就不用花時間賺吃飯錢?即使這輩子沒辦法成就也沒關係,把握這一期的生命,一樣可以做些有意義的事,經歷一些悲歡離合,地球在法界中,一切也都是依照法界定律在走,皆是佛法,不用急著去哪裡,有機緣就修吧!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7-07-02 11:24:00
再次見文,最簡單的禪修,先學習專注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刻當下。吃飯時用心吃飯,喝水時用心喝水,騎車時用心騎車,上ptt時,也用心上ptt...初期 或許先練習在<專心> , 坐禪時可<專心> ,行住坐臥也<專心>(就如後學上面寫的)再更進階的 , 就是 慢慢覺察<念> ( 或 觀<念>)至於 是<觀>(覺察) , 當下念 , 或那一種念 , 就....只能說 等如實修行大家再慢慢討論了.至於 因為老禪師告訴末學 :許多事的因果 , 始於<第一念> , 當第一意念一生起 ,因果就已種下 ,故要<注意>當下念.當善念起 , 行之 . 惡念起 , 改之 再以善念行之.所以說 , 念念善又 , 雖善(惡)念起 , 中間的每一念 ,又可以是一個新的因果 , 故 善念要護之.所以 繼續念念善.當那一天能做到 , 能時時刻刻念念善 , 惡念自然不生.依老禪師所言 , 就離證果近了.末學所知道的禪修法 提供參考 ,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作者: redbalon (紅色男爵)   2017-07-02 12:20:00
贊嘆各位大學友,佛弟子要時時清醒,保持覺知,念念分明,這是不容易的大修行!要用心注意。
作者: feelthat (雲端傳送)   2017-07-02 12:38:00
T R R 皆是走向脫離輪迴路 很好 很好
作者: milkboy (牛奶小子)   2017-07-02 13:11:00
隨喜r大希望能減少煩惱的心。佛法本無南北傳,部宗亦為人分別,若能了知箇中理,何須執著煩惱增?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7-07-02 18:17:00
隨喜m大。阿彌陀佛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7-07-02 19:23:00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7-07-04 00:36:00
其實就是阿含經,哪有南傳北傳還有依照阿含經修出來的東西絕對比修脈輪實用不過我沒有研究現在南傳詳細的修行方式我只是依照自己的所得來做比較南傳阿含經與北傳阿含經其實相去不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