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關於教義間並非矛盾

作者: tangchin (tangchin)   2018-01-14 09:52:18
我們的導師世尊對於不同根器的弟子給予了最適合他的不同的教授,這當中產生了看似自
語相違的矛盾,其中宗義最主要分支毗婆沙宗、經部宗、唯識宗、中觀宗的見解,四宗之
間對二諦的看法皆不一致,也就是對表面的現象-世俗諦,跟真實的情況-勝義諦,認知並
不相同。
如同前面所說導師世尊為教化不同根器的弟子,選擇最適合他的教授予他,目的是要對他
產生一定的幫助。
而佛法流傳的過程中,巴利語係的傳承有認為梵文語系傳承並非佛所說、而梵文語系傳承
則有認為巴利語系傳承並非究竟等等的說法。
教法又因為流傳學習的過程有「依共教成」與「依別眾生」這兩種,前者修習方式是依據
無垢大經大論,後者則由師長根據弟子給予適合他的教授、口訣。明顯的,我們知道後者
並不是適用所有人,並且在某些時候是具有危險性;而前者不僅對教法的長久住世有幫助
,修習的過程,相對危險也較小,我們必須分辨行者是以何種方式學習。
這裡只是要說明的是,教義中間的差別僅僅是善巧具悲的世尊,為調伏教化不同根器的弟
子,而流傳的過程又有依別眾生的方式。所以這樣說來,批評不同宗義者顯然是不恰當的
、非智者所為,如果可以,應該試著幫助讓他接受更深奧的教授,如同我們的導師一般,
是這樣嗎?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8-01-14 11:17:00
是的,所以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法會上才會說: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不信奉佛法,不如法修持,則是機緣未到,不需爭辨,亦不攀緣。( 機緣未到時的強制推銷,亦是攀緣 )而釋迦牟尼佛為破眾生無明,會依當下的狀況如法說出。適用於此人,卻可能對另一人則是矛盾。為不讓後人起分別心,壞了修行,故說:不立文字然而,當如法修行時,會深知:一切都是佛法。並基於<不可說的第一義>,而延伸出的諸多<說法>( 推文第第四段:不攀緣。( 後面要加一段:故說,教外別傳。教外別傳並不是說,非教內人士不能知道。而是不讓教外人士聽聞佛法之後,反起謗佛謗法的念與行,是佛守護眾生的善念。
作者: ultrayoga (天星)   2018-01-14 11:44:00
教外別傳,應該是另一個含義。
作者: MartinJu (荒謬人生)   2018-01-14 12:44:00
推,金剛經云: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又云: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根器不一樣是故有不同聖弟子聲聞雖證得涅槃,但無法看破生死涅槃不二,是故無法繼續留在生死苦海而已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18-01-14 13:21:00
ㄟ樓上你這個解釋就很好,無法看破生死涅槃不二所以才會選擇去清修或乾脆直接往生。 這個要看機運跟環境外境上要突破這些困境要有機緣,或者很強的執著就是他就是要跟眾生同生死共患難 這個要靠十方如來加持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8-01-14 14:34:00
聲聞.....有哪位是不聞的介紹一下。加持?能開光嗎?所謂我我相無眾生相....等是靈性的體驗,沒文字,也不是用頭腦能解釋的,頂多說個大概。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18-01-14 15:28:00
十方如來灌頂在楞嚴經裡有提過 這個就是以心印心體會空性是一回事 證量能否通達十方又是一回事聲聞是指他要依靠語言文字去修行開悟。 你說的不聞就是緣覺乘 他可以顯現內在的覺知 以覺知去深入空性你就有一點介於聲聞跟緣覺中 但有覺知尚未入覺照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8-01-14 16:18:00
我也不知道是聞還覺,但我常聽大乘人說加持與灌頂,達賴喇嘛也會幫人灌頂,但我始終無法了解那個到底有什麼效果,一貫道也有所謂開光,但我跟他們說話時倒也沒什麼感覺。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18-01-14 16:31:00
要能放光才能灌頂 但大乘很多只徒留形式 因為你有一點覺知開啟 所以會很明顯感覺到 沒有真的被加持和灌頂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8-01-14 17:50:00
我還是不認同將所有的教義演變都歸於佛說
作者: abbasxu (abbasxu)   2018-01-14 17:51:00
別忘記擇法覺支。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8-01-14 18:17:00
《大師在喜馬拉雅山》一書提到印度有些瑜伽門派認為只有上師才能給予弟子三摩地,該書作者追隨其上師十餘年,一直無法體驗三摩地,有一天耍賴說他不想再練了,因為什麼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8-01-14 18:18:00
其實你只要了解佛陀傳授的實際修行方式是要讓你有什麼樣的發展,再看看大乘的法門,不管是禪宗還是淨土,你會發現有些東西是為了達到相同目的,但方式不同,不夠若曲解了其中的含義,就完全不會有效果,這就跟淨土指的是彼岸的心靈境界還是真有一個地方是死後會被帶去的認知差異,而坐禪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讓自己達到容易覺知念處還是坐到底就能證果,坐著但是不是枯坐?這些理解若偏差,將會走偏掉,是修到一個證量再來契合經文,還是先看經文取其意,這也有很大差別,但記得,佛陀在世時沒經可看,弟子一堆證果,而很多經文內容到底是說給誰聽,弟子還是一般民眾,對弟子修了再講或對民眾說了再看緣分修,都可以思考。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8-01-14 18:19:00
都沒有體驗到,當天該上師給予他三摩地。
作者: tangchin (tangchin)   2018-01-14 18:21:00
當行者慧眼具足,自然看到一切聖教無違殊勝!
作者: ultrayoga (天星)   2018-01-14 19:27:00
無色聲香味觸法,就是三摩地的關鍵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8-01-14 19:37:00
感謝 U大 回應,後學有聽過不同的<教外別傳>之意。大部份的解釋,網路上也搜尋得到,如果,U大的解釋有所不同,歡迎 U大公開分享,或私訊後學,後學感恩在心而後學所寫的<教外別傳>的根本,是以<慈悲心> : 不讓眾生心生起謗佛謗法的意圖,為基礎對於 信佛者 , 信法者 , 我們當然可以與他們多聊 ,多溝通 , 正面的用意則可以檢視 彼此對佛法的認識,增加學習的信心 , 甚至若注意到自己有偏 , 也可以更正.對於 不信佛 不信法者 , 則需多保留.為的是 , 不要在<未緣起>前 , 斷<佛慧命>.<緣起> 是對方有開始想信佛 想學法 是為<緣起>.<半信佛法>前 , 亦可是緣起 , 然對這類眾生則要非常小心千萬不要讓他起謗佛之意 , 那時 可能就斷他的佛緣了.未來 要再結佛緣 , 就不知道要到何時了.由上述若再延伸,今天,若有一行 或 有一法,會害一位眼前的眾生斷了佛緣 , 甚至 下地獄.難道 , 我們不會跟去嗎在後學的認知中 , 後學應該也會跟著去.(祖父早就為後學命名為:下地獄 了) XD~(純屬玩笑應該說 , 在四弘願中 , 已向釋迦立誓 : 眾生無邊誓願度今日害人下地獄 , 當然就會跟過去 渡他了.以上 是後學的淺見 , 分享參考.頂禮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作者: ultrayoga (天星)   2018-01-14 22:23:00
就是網路最流行的看法,來自禪宗的釋義,天星覺得蠻合理的。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8-01-14 22:45:00
謝謝天星大分享上述 是後學在實修老禪師所指導的禪,所領悟的淺見。老禪師所傳之禪法,就如六祖慧能大師在廚房中悟道一般。專心廚務而見自性本心,由此,其實多數教外人士,其實也能見自性本心。只差別在 對方同不同意這是自性本心,而已。後學 也是因著思考六祖的這段,因而領悟出這淺見 分享參考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8-01-14 23:25:00
能不昏沈不散亂,這就是定了。並沒有玄之又玄的東西,但知易行難。
作者: lk011382 (冰符酒釀)   2018-01-15 00:42:00
學佛修行不是考試,沒有成就感,也沒有對抗者,也無需比較或佔有,我們只是運氣好碰到方法了解自己和整個世界,這一個房間沒有別人,就是自己和自己,如果還要依著習氣產生的各種妄想造作,那撿到的任何秘笈都只是小說而已,對我們對身邊的人都沒有任何意義。我們撿到的法門,修到的果位,不是武器,也不是權力,也不是自我認同的任何東西,是捷徑!但也要願意走,不願意走,光比光說,人還在原點,還在路上鬼打牆。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8-01-15 08:42:00
佛教是無常,隨世間因緣的變化,佛教是會一直改變,改變是為適合配合眾生根性,更為了佛法能繼續延續下去,佛教是一直變化中,我們佛弟子有責任,使佛法能長久留傳在世間上.很多佛教派系,佛法越來越淡了,只求信仰,沒有正見智慧,只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