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之銘言:
: 後學年幼隨祖母皈依承天禪寺廣欽老和尚,也因此很習慣將皈依證上的三皈依與四弘誓願,
: 掛在心上。
: 三皈依佛教三寶 佛 法 僧。
: 有佛友知道出處嗎?
: 又為何 不能謗佛,謗法,謗僧 的出處嗎?
我在佛教經典中看到謗佛的案例都被佛化解了,
我沒看過佛說謗法有什麼惡報的案例,
雜阿含經(一二七八)有記載瞿迦梨誹謗舍利弗和目揵連死後墮入地獄,
這是比較有名的謗僧案例。
http://tripitaka.cbeta.org/T02n0099_048
雜阿含經(一二七八)
: ( 後學有非經典的心得,即然是在學術基礎的版上發問,就先以學術資料為依歸吧… )
: 頂禮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http://tripitaka.cbeta.org/T01n0001_002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二
佛告阿難:「眾僧於我有所須耶?若有自言:『我持眾僧,我攝眾僧。』斯人於眾應有教
命,如來不言:『我持於眾,我攝於眾。』豈當於眾有教令乎?阿難!我所說法,內外已
訖,終不自稱所見通達。吾已老矣,年且八十。譬如故車,方便修治得有所至。吾身亦然
,以方便力得少留壽,自力精進,忍此苦痛,不念一切想,入無想定,時,我身安隱,無
有惱患。是故,阿難!當自熾燃,熾燃於法,勿他熾燃;當自歸依,歸依於法,勿他歸依
。云何自熾燃,熾燃於法,勿他熾燃;當自歸依,歸依於法,勿他歸依?阿難!比丘觀內
身精勤無懈,憶念不忘,除世貪憂;觀外身、觀內外身,精勤不懈,憶念不忘,除世貪憂
。受、意、法觀,亦復如是。是謂,阿難!自熾燃,熾燃於法,勿他熾燃;當自歸依,歸
依於法,勿他歸依。」
佛告阿難:「吾滅度後,能有修行此法者,則為真我弟子第一學者。」
長阿含經說明歸依法就是修四念處,
如果只是嘴吧念歸依法卻沒修四念處這樣並沒有真的歸依法。
http://agama.buddhason.org/AN/AN1039.htm
增支部5集179經/在家人經(莊春江譯)
那時,屋主給孤獨被五百位優婆塞圍繞,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
旁坐下。那時,世尊召喚尊者舍利弗:
「舍利弗!你應該知道:凡任何白衣在家人行為在五學處上防護,是四個關於增上心
之當生樂住處的隨欲獲得者、不困難獲得者、無困難獲得者,當他願意時,他就能以自己
記說自己:『於地獄已盡,畜生界已盡,餓鬼界已盡,苦界、惡趣、下界已盡,我是入流
者,不墮惡趣法、決定、以正覺為彼岸。』
行為在哪五學處上防護呢?舍利弗!這裡,聖弟子是離殺生者,是離未給予而取者,
是離邪淫者,是離妄語者,是離榖酒、果酒、酒放逸處者,他的行為在這五學處上防護
。
什麼是四個關於增上心之當生樂住處的隨欲獲得者、不困難獲得者、無困難獲得者呢
?舍利弗!這裡,聖弟子對佛具備不壞淨:『像這樣,那位世尊是阿羅漢、遍正覺者、明
與行具足者、善逝、世間知者、應該被調御人的無上調御者、人天之師、佛陀、世尊。』
這是為了未清淨心之清淨、為了未淨化心之淨化而被證得的第一個關於增上心之當生樂住
處。
再者,舍利弗!這裡,聖弟子對法具備不壞淨:『法是被世尊善說的、直接可見的、
即時的、請你來見的、能引導的、智者應該自己經驗的。』這是為了未清淨心之清淨、為
了未淨化心之淨化而被證得的第二個關於增上心之當生樂住處。
再者,舍利弗!這裡,聖弟子對僧團具備不壞淨:『世尊的弟子僧團是依善而行者,
世尊的弟子僧團是依正直而行者,世尊的弟子僧團是依真理而行者,世尊的弟子僧團是如
法而行者,即:四雙之人、八輩之士,這世尊的弟子僧團應該被奉獻、應該被供奉、應該
被供養、應該被合掌,為世間的無上福田。』這是為了未清淨心之清淨、為了未淨化心之
淨化而被證得的第三個關於增上心之當生樂住處。
根據南傳增支部5集179經
1.必須修四念處才能了解法的特性。
2.歸依僧的僧指的是僧團的四雙八輩。
http://tripitaka.cbeta.org/T02n0125_014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四
高幢品第二十四之一
(一)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昔者,天帝釋告三十三天:『卿等若入大戰中時,設有恐怖畏懼
之心者,汝等還顧視我高廣之幢,設見我幢者,便無畏怖。若不憶我幢者,當憶伊沙天王
幢;以憶彼幢者,所有畏怖,便自消滅。若不憶我幢,及不憶伊沙幢者,爾時當憶婆留那
天王幢;以憶彼幢,所有恐怖,便自消滅。』
「我今亦復告汝等,設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若有畏怖衣毛竪者,爾時當念
我身,此是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
號佛、眾祐,出現於世。設有恐怖衣毛竪者,便自消滅。
「若復不念我者,爾時當念於法。如來法者甚為微妙,智者所學。以念法者,所有恐怖,
便自消滅。
「設不念我,復不念法,爾時當念聖眾。如來聖眾極為和順,法法成就:戒成就、三昧
成就、智慧成就、解脫成就、解脫見慧成就。所謂四雙八輩,此是如來聖眾,可敬可事,
世間福田,是謂如來聖眾。爾時若念僧已,所有恐怖,便自消滅。
「比丘當知,釋提桓因猶有淫、怒、癡,然三十三天念其主即無恐怖;況復如來無有欲、
怒、癡心,當念有恐怖乎?若有比丘有恐怖者,便自消滅。是故,諸比丘!當念三尊:佛
、法、聖眾。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根據漢傳增壹阿含經
歸依僧的僧指的是聖眾四雙八輩。
http://tripitaka.cbeta.org/T22n1428_031
四分律卷第三十一(二分之十)
時菩薩即於彼處六年苦行,雖爾猶不證增上聖智勝法。爾時菩薩自念:「昔在父王田上坐
閻浮樹下,除去欲心惡不善法,有覺有觀喜樂一心,遊戲初禪。」時菩薩復作是念:「頗
有如此道可從得盡苦原耶?」復作是念:「如此道能盡苦原。」時菩薩即以精進力修習此
智,從此道得盡苦原。時菩薩復作是念:「頗因欲不善法得樂法不?」復作是念:「不由
欲不善法得樂法。」復作是念:「頗有習無欲捨不善法得樂法耶?然我不由此自苦身得樂
法,我今寧可食少飯麨得充氣力耶?」
根據漢傳四分律記載,
釋迦牟尼最後一世沒成佛還是菩薩時因為不懂佛法,
所以浪費六年修外道苦行。
這就說明了菩薩不是三寶,
真正的三寶不會去修外道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