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末法時期也許只是個幌子

作者: Sorahane (空羽)   2018-10-25 22:21:25
※ 引述《hawls ()》之銘言:
: Sorahane大德您好:對於認真討論的末學而言,這真是一個壞消息,代表討論的有效性實
: 在太差。如果誤解的比例這麼高,請大德在發現時就做個澄清。畢竟良好的討論,要顧及
: 所傳達的意思有沒有確實被理解。不然自個說自個話,就不是討論了。
基本上,小的發文or推文的討論,可以分兩部分去看 : 1.論事。 2.論實修。
"不分別、不執著" 屬於論實修。
因為小的希望把焦點引導回實修層面,不過幾次討論下來,您似乎比較希望論事。
之前提到,真經偽經這部份,不分別、不執著,屬於修止觀、修離相清淨心。
這個是對任何境緣情況下,練習安住空性,不隨妄轉。
但這部分,是對內的自修,如經上說 : 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聖解、魔解,二者都不執著,這時候是善境界。
對外呢 ? 如果對世間法迷迷糊糊,稱為白癡,這叫無明。
對外清楚明白一切法,但對內不將法放在心上執取分別,真經偽經議題,是這個道理。
意旨所談,屬對內的時候該怎麼練習。
對外,當然還是要有區別,知因果、懂規矩、有原則。
並不是要人真的將真經、偽經混為一談而不知。
這一點稍為補充。
============
論事,屬於對外。
對外,小的自然是順一般講的邏輯、概率..等等角度在討論。
但前一篇其實已經總結過了。
舉例 : 溫度攝氏18度,在台灣的人民感覺冷,在高緯度極地的人民會感覺熱。
18度,屬於客觀事實的條件。
但冷與熱,屬於相對性的認知,這部分確實有差異,也確實二者都客觀存在。
在這個情況之下,要去分別誰的認知 "對與錯",沒太大的意義。
一位支持末法說的佛弟子,他若舉證經教所說 : 正法1000年,像法1000年,末法1萬年。
(台灣)
然後根據佛曆推算,論定現在屬於末法。
你能說他錯嗎 ? 依照他的根據,完全沒任何錯誤之處,這不就是客觀事實。
今天某甲想推翻這個論點,引述 教、行、證 來反駁,而不是根據前者的時間定義討論,
(極地)
這樣的反駁,基本上只是一種 "不同定義前提"之下的論證,自然沒有共識。
除非前者放棄時間定義,或改變引用不同定義,這才有意義。
某甲根據他的引述推斷,有錯嗎 ? 某甲也沒錯。
但某甲錯在,想去挑戰前者的論點。
這就是很多世間選舉、宗派分歧...什麼的,常常發生口角問題的根源。
就像前面的例子,高緯度 與 低緯度的雙方,在18度C下爭執對與錯。
這樣講應該很清楚了 ~
是末法 (冷) 是像法 (熱)
時間 (台灣) <===========> 正 像 末 (攝氏18度) <============> 教行證 (極地)
討論問題,動機是什麼非常重要,
例如您聽我這樣分析,
小的提過,我支持您的想法,也認同您的見解。但您似乎不接受這樣的認同分析。
小的也說,我也支持末法說的見解與想法,您又說我支持的證據力不足。
兩難阿 ~ 呵呵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18-10-25 23:03:00
Sorahane大德您好:末學以為,本次的問題就是論事,即使是實修,也是要在能回答本次問題的範圍。比如:如果有怎樣的實修,就可以知道「當今是/不是末法時期」。另外,末學在論事的部分也多次指出,您的說法仍不能為「當今是末法時期」提供足夠的支持,這部分可能是末學的表達太差,使人看不出要處在哪,被認為大半是在做誤解並且自說自話。不過也許您只想把本次問題化約到個人主觀認知就停住。如您所言,把焦點帶往實修的方向。
作者: Sorahane (空羽)   2018-10-25 23:05:00
停住,是因為希望您先看到 "定義不同" 的先決要素,這部分如果沒有先有共識,後面的討論只是會不斷的加入更多定義下去混雜,會更無共識。既然已經看到結果,當然我就沒有想深入討論的意思~光是三法期的時間,就有不少經教的論述,各自有差異性,只要每個人主張的前提定義不同,那結果當然不同。你要做的並不是在事證上面花時間,而是應該檢視前提定義為什麼你沒有信心 ? 為什麼會懷疑 ? 從根源下手去解決。佛法當中有很多相同名詞的經教,但詮釋角度卻差異性很大這原因是,1.佛說法本來就會看聽眾根基而講淺深權實。2.所以,佛特別強調四依法,依義不依語的標準。3.差異性的詮釋,也是要破眾生邊見的分別執著心。4.離言說相、離文字相、離心緣相,是學佛的強調的要領。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18-10-26 00:16:00
末學在本次問題上的態度一直相當明確:即是在求得經得起事實檢驗的「當今是末法時期」的支持證據。您提「光是三法期的時間,就有不少經教的論述,各自有差異性,只要每個人主張的前提定義不同,那結果當然不同。」這些論述裡面有經得起事實檢驗的支持證據嗎?如果論述各自有差異,那有一致的證據能斷定「當今是末法時期」?如果這兩個的回答都是「有」,那就具備被檢驗的價值。如果回答是「不清楚」、「不一定」,那用這些論述來支持「當今是末法時期」,只會變成:「當今是末法時期」是不清楚的主張、「當今是末法時期」是不一定成立的主張。您認為這樣是前提定義的問題嗎?末學認為並不是前提定義的問題。如果各個論述互相扞格,莫非從前提定義處理,它們之間就不再扞格了?如果沒有辦法讓它們之間不再扞格,那就要逐個檢視,哪個論述比較可信。這邊也許前提定義派得上用場,可以把比較不合理的論述淘汰。但問題是這部分應該是主張「當今是末法時期」的支持者應該要做好的事情。總不能說,支持者連這部分都沒做好,就在主張「當今是末法時期」。您覺得在乍聽之下,這樣的證據力會充足嗎?舉一個虛設的例子:如果基督教徒跟您說:「世界末日即將到來是真的事情,我們有許多經典論述都有提到,雖然那些論述彼此扞格,哪一個論述又是比較可信還不知道,但的確是可以支持世界末日即將到來,我們是主張世界末日即將到來。所以相信我們吧,相信上帝吧。」您心裡難道不會認為,他們自己「至少」要把那些論述做明白,否則先不論世界末日會不會到來,「即將」是多「即將」?有證據嗎?證據符合事實嗎?如果沒有或不清楚,那是不是要再繼續問「真的有世界末日嗎?」問到最後會不會發現,「世界末日即將到來」只是個沒有經得起事實檢驗的證據,主要是憑信仰而有的主張。(末學不反對憑信仰而有主張。而是反對,憑信仰而有主張,卻否定是憑信仰而有主張)這裡末學詳細說了為何是證據力不足,以及即使是涉及前提定義,那也是支持者應該要做好的事情。如果有依據經文(例如大德在本文的佛弟子例子),末學認為這可以是證據。不過,那必須是主張「當今是末法時期」的支持者所認定接受的經文,而且如果有其它同樣是支持「當今是末法時期」的經文,但是和這份經文相斥的話,那麼支持者只能擇一。末學以擇一後的經文當做應被檢驗的證據。
作者: Sorahane (空羽)   2018-10-26 00:28:00
證據足不足,是看接受者的認知。有些人對大乘佛教有信心,別人引用經教的說法,對這些人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18-10-26 00:28:00
沒有證據,也是看接受者的認知。
作者: Sorahane (空羽)   2018-10-26 00:29:00
而言,證據力就很足夠了。我舉一個例子,對無神論而言,輪迴存在嗎 ? 涅槃存在嗎?請問您如何證明 ?我曾經引用西方科學家對輪迴的研究報告,上千案例,還有許多佛法三傳各修行人證的論述,無神論不信就是不信他們認為證據力不足以說服他們,這難道要打架嗎? 哈哈香港前理工大學校長(諾貝爾獎被提名人),潘宗光教授,他現在就是修淨土法門,也常演講,用科學的角度分析淨土的真實可信度,連他這樣的背景學術身分,都不一定有能力說服別人了,這就是佛法講的,有沒有法緣的問題。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18-10-26 09:35:00
大德您好:如果要這樣談「接受者的認知」,那麼對「寧可信其有」的人,其實不用什麼證據,只要有個說法就差不多了。末學認為,這樣使用「接受者的認知」只是一個泛濫的做法,把不同水準的差異給削弱或抹平。對任何人而言,包括騙徒都可以拿「接受者的認知」來做辯護。如果有任何一位「當今是末法時期」的支持者要用「接受者的認知」來辯護而且不提供自己認為最為可信的證據,那此人可信的程度要低於平常人。因為當平常人被要求為自己的話提供證據以示負責時,他們的態度起碼會比較積極尋求事實上可支持自己所說的話的證據。即使直接事證不足,他們也會提供最有利的間接事證和說法,而不是愈來愈往「接受者的認知」走去。末學認為,提「接受者的認知」比較是在削弱「當今是末法時期」的主張。倒過來講,如果有不錯的證據,應該已經要提出來了,不用再多提「接受者的認知」。
作者: Sorahane (空羽)   2018-10-26 09:46:00
你的想法,或許應該讓自己多一點彈性。0 ~ 100,這當中什麼樣的情況都有,這才是真正現實社會~所謂的證據力,只是讓大眾有共識,最大公因數。但您必須學習接受,社會上所有人的觀點與想法。學習與尊重,才是客觀學術的基礎。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18-10-26 09:50:00
末學要再提一次這件事實:「當今是末法時期」在台灣佛教並不是不主流的主張。
作者: Sorahane (空羽)   2018-10-26 09:50:00
為什麼我比較重視古代學者與修行人的論著與考據說法,因為古人的人格修養,確實在這方面更客觀理性。不會隨便妄下斷論。我之前的文章其實已經提過了,時間 + 修證 + 環境評估所得到的百分比概率,是主張「當今是末法時期」的證據力您無法接受,但應該去想一想,為什麼這麼多人會接受,當中甚至有許多佛門德高望重的修行人,如虛雲老和尚。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18-10-26 11:04:00
大德您好:如果您沒有談證據的部分,末學只當是閒談了。這裡末學也閒談吧。如果以人格修養來談,並不是漢傳的修行者才有,今日資訊流通,我們知道各個傳承之間有不同的地方,粗分來看,最為傳統保守的上座部,和漢藏兩傳的差異最為重大明顯,甚至教理就不同。如果上座部接受所謂的大乘,那的確可以認為大乘是比較圓滿的教派。但是事實上,上座部是不接受所謂的大乘。在兩造雙方見解不同之下,不可能兩者皆為真,勢必得求一解。但即使是講求「方便」講求「八萬四千法門」的大乘,對於上座部的瞭解又有多足夠?(末學對上座部比較不抱持跨教派交流的期待。不過,比起將自己根器講比較大,但實際上是守自已門戶的大乘。一致性方面,應該是上座部做的比較好。)上座部和大乘,教派之間能跨出門戶進行正式交流的案例,目前末學尚未聽聞過知名的案例。倒是有跨出佛教門戶的案例,這以達賴喇嘛和科學的交流最知名。只是教派間沒有互相都承認,又沒有足夠的相互交流,在不能直接認定兩者皆是佛教正法(直接認定會顧此失彼),不管是對常人或已經是信眾的人來說,這是個困難的問題。
作者: Sorahane (空羽)   2018-10-26 11:06:00
大乘跟小乘,不是從地區性或宗派去區分的。上座部也有菩薩道,那就是屬於大乘法。以成佛為最終修學目標稱為大乘,以阿羅漢為最終修學目標稱為小乘。這本身沒有什麼高下優劣,只是就客觀條件下,佛與阿羅漢之間的差異性來區分,走成佛的屬於大,這個大是責任大,心量要大,能力要大,智慧要大,所以,要學的非常廣大。不是說今日修大乘就很大,沒這回事的,大是從果地談。其餘的就不多談了,討論就先這樣吧。感恩您~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18-10-26 11:41:00
大德您好:這應該是偏向大乘的說法。如果您重視各個不同的觀點,那麼陳述各個教派的說法,應該會是比較好的方式。不妨可以先提「以大乘觀點而言」這類的話。
作者: Sorahane (空羽)   2018-10-26 11:46:00
大小很敏感,我知道~簡單講,佛乘、菩薩乘、聲聞乘。這樣就不敏感了~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18-10-26 11:51:00
是的,大德。持平而論的壞處比較小。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8-10-26 13:29:00
閒聊 交流前要先想想目的是什麼才知道為什麼要交流...如果是教理差異的話https://reurl.cc/Mdld4上座部與大乘佛教的分別 羅候羅法師個人是覺得論上座部與大乘兩邊的差異其實沒有那麼大大乘自然寫了很多不共的經典 但是大乘積極論破的小乘有可能是偏說一切有部的傳承 那個也是上座部不許的以空觀的意見來說兩邊大方向是類似的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8-10-26 14:07:00
上座長老們也集結過菩薩道的佛經 只是範圍很嚴謹沒有收錄那些牴觸阿含牴觸律藏牴觸佛陀本生的內容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8-10-26 14:14:00
還是閒聊 上座部比大乘系統兩者的修行體系(修行位階)因為歷史發展跟論典的整理 寫出不同的架構 但是回到基本的佛教元素來看 都有空觀(解脫) 慈悲(菩薩) 這兩個主要的元素在 可能只是比重差異 而我們知道佛陀的十大弟子本身就個性不一樣 喜歡跟大眾辯論的舍利佛還是喜歡持戒修的大迦葉 後世也存有這樣差異亦屬正常另外像是林住僧跟村住僧因為可以握有的社會資源不同兩者間的對立關係 要處理這些問題還是需要用現代人文學科的研究法下來討論可以獲得更多洞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