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四念處的感想

作者: yoyoman001 (抱歉,我專發廢文。)   2019-01-02 00:15:37
※ 引述《soulism (soulism)》之銘言:
: 四念處
: 觀身不淨
: 觀受是苦
: 觀心無常
: 觀法無我
: 這裏的觀,其實是修所成慧裏的止觀的觀,
: 但是我沒有定的能力,以散亂心想一想,
: 薰習清淨佛法,增進慧學,也是很好的.
: 觀身不淨,
: 身有種種不淨,就是經論裏面的不淨觀,共有九種不淨觀,
: 就是觀身不淨,但是我沒有實物可以觀,只能想像的觀想.
: 修法是把經文背下來,唸一唸,想一想,
: 漸漸心能顯出,越來越清楚的不淨相.
身不淨 為何沒有實物可以觀?
經論上提到的 眼屎耳屎鼻屎等等 便溺等等 膿血涕淚等等
不就全部都是了嗎
身體是堅固妄想 眾生以為身體便是實實在在的我
卻不知道身體不過是四大假和之身
觀身不淨 為的是不執著色身
觀受是苦,
: 受是感受,受有苦樂受,和不苦不樂受三種
: 受是由根+境+識=>觸再產生受,有6種受
: 可以這樣觀察,
: 如眼看到美女,產生樂受,然後老是想著美女,漸漸產生求不得苦.
: 所以雖然有樂受,但不是真的樂,終究還是苦.
受是苦 你說完了 可是又沒說完
苦受 樂受 不苦不樂受三種
苦受 是苦 這很容易了解
樂受為何是苦 因為容易貪愛及執著
觀受是苦 為的是不執著外境
: 觀心無常
: 心無常比較難一點了,前兩個想一下就能明白.
: 心無常是指,
: 心在六識上亂跑,一心的時間單位是剎那,
: 有多少心產生= 心的生滅/剎那 * 時間
: 我只是要表達心,亂跑的程度,生滅的快速,是遠遠超過想像.
: 常以為我很專心,專注,但通常是心跑掉,而沒察覺,
: 所以打坐,是很困難的事
: 因為六識的資訊不斷的傳送給心.但心只有一個,卻要應付六個對手.
: 打坐修止成定,而
: 定的定義是心一境性
: 意思是若能,止心保持,一心一段時間,就會產生定.
: 很簡單的事,做起來很困難,因為我已經散亂慣了.
: 因此說觀心無常.
心無常 這邊指的是妄心
妄心是生滅的
觀心無常 為的是不執著妄心 將妄心以為是真心
妄心無常 真心有常 真心是不生滅的那個
: 觀法無我
: 這句是四念處的結論,是佛陀真正想告訴我們的事
: 我的理解是
: 法指身+受+心 是 無我
: 也就是要觀身,受,心,是無我
: 無明就是自己以為身,受,心有我,是我,或我在其中,這叫我執,這樣的錯誤叫無明.
: 這無明我執,是一切煩惱的源頭,
: 無明的相反詞是明,是慧,是般若
: 觀法無我,是斷掉煩惱的源頭,煩惱的功能是潤業造業.
: 當沒有煩惱時,
: 惑業苦的三世輪迴環,就會被打斷
: 因緣漸漸不會再生滅,最終就能到達寂靜的涅槃.
: 以上是分別觀,還有雜觀,總觀.
: 是在分別觀的基礎,
: 觀身受心法都是,不淨苦無常無我,
法無我 法是一切法的總稱
色法跟心法 色法是四大假和
心法是受想行識
色法跟心法皆是緣起性空
裏頭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我
也就破除我執
觀法無我 就是破除我執 不執著"我"為真實
: 這四念處,真是好,從簡到難,從淺到深,從有到無
: 想起H大常常說要修四念處,
: 只要照這四種觀修行,就能到達涅槃.
: 我想補充一些:
: 一.
: 四念處因為是佛說的,所以我相信,也明白一些裏面道理.
: 但心裏其實是不太認同,尤其是無我論.
: 這是知情意不能配合的問題,知道而不認同.認同=能當成人生的觀念,準則.
: 二.
: 觀身不淨,大家都能明白,就像今天洗澡明天還是會髒,小孩子都懂.
: 觀受是苦,恐怕八成的人不會同意,因為有五欲之樂,怎能說是苦.
: 觀心無常,恐怕沒幾個人會同意,只有極少數人,需要專心一致的人,
: 才會明白,心是多麼的散亂.
: 觀法無我,根本沒人會同意,這種違反人性的無我論,就算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
: 也不會同意無我.只有極少數在因緣具足下:要非常聰明,極具分析與判斷的能力,
: 加上時常反省自己的人格特質,才能領悟到"我"的困難,進一步得到無我才是正確.
: 三.
: 四念處是佛陀最後的教導之一,由此可見佛陀對四念處的重視.
修四念處
不用想得太複雜
不然就只是形式上的琢磨而已
最終目的也不過就是破除執著
不要執著色身 外境 妄心 我執
以為色身 外境 妄心 我執是實有
破除這樣的執著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9-01-02 07:36:00
因為不淨觀是勝解作意,得要取一個像在心中現起,用這個像來破除貪欲.所以需要有圖,或要背經文,心才能取像.說都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其實困難很多,比如放下我執,難道就能把財產都捐出去,被打被罵都不在意,任勞任怨的做事,所以這對我來講仍是不可能的事,但聖人卻能做到.
作者: igoam (igoam)   2019-01-02 08:01:00
啥?
作者: lk011382 (冰符酒釀)   2019-01-02 08:09:00
那是不是要等您成為聖人了再來觀修呢?
作者: igoam (igoam)   2019-01-02 08:15:00
成了聖人就不用修啦,修了會壞掉 XD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9-01-02 09:34:00
有的人未必能觀得起來,像我也搞過白骨觀之類的,試了幾次就不試了,因為實在是跟吾之根器搭不上來。不是行者去適應特定法門,是行者要了解自身的根器及目前身心狀態,去找出當下適合自己的法門,這才是修行的真正秘訣。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19-01-02 10:50:00
若只修南傳解脫道,四念處是必修的,繞不過去
作者: yogi (Yogi)   2019-01-02 10:55:00
如果要修北傳菩薩道,四念處也是必修啊#1OKhN6PN (Buddha)
作者: lk011382 (冰符酒釀)   2019-01-02 10:57:00
如果義理真的讓您混亂,那可試試念佛、持咒、禮懺,反正很難如理作意,那就先讓自己安定下來。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9-01-02 11:36:00
我以前誤解「俱解脫阿羅漢」的意思,以為修成滅盡定就可以解脫,事實上這是錯的。俱解脫阿羅漢實際上是經由觀禪才解脫的,只是這種阿羅漢在止禪上也有相當的造詣就是了。既然依釋迦牟佛所說的教法,觀禪才是解脫唯一之法,哪唸佛就不是解脫之法,而是往生佛國之法,順便在此提一下。又唸佛除去與神祇相應部分,本質上為止禪,故就此法而言,並非解脫之法。
作者: lk011382 (冰符酒釀)   2019-01-02 15:52:00
ilanese大您之前以為定是惟一解脫之法,現在認為觀是惟一解脫之法,我覺得這樣的求法習慣前後沒有差別。您還是您,法還是法。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9-01-02 16:25:00
以前快樂虎大的天台的講法我想解釋一下 雖然我覺得他想講的東西沒有學過天台就不會知道在說什麼 在與其他傳承溝通的時候有點需要多用心就是了簡單講說天台不是把四念處當成如身觀身 如受觀受這樣大乘系統常把四念處三個字只當成 身不淨苦無常無我他的意思是觀察身心後的解釋理論的差異 所以像是這裡也同意其實不一定要修不淨觀 而無常無我 因為天台是大乘中的真常為心系 所有理論要回歸到心性(一實相印)來解釋真空妙有 所以主力解釋法就不是無常無我觀了
作者: yoyoman001 (抱歉,我專發廢文。)   2019-01-02 16:48:00
本來就是 不一定要修不淨觀 如果有人千百劫來就對色身的執著很低了 那修不淨觀就很容易入手 也比較不須特別著力於此
作者: lk011382 (冰符酒釀)   2019-01-02 17:50:00
感謝創造88大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9-01-02 20:40:00
這是我對釋迦牟佛所說的教法的看法,但我不相信現代有人能修成阿羅漢。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19-01-03 07:54:00
廣欽入定四個月沒呼吸不喝水,也不是阿羅漢?
作者: Xras (想不出來)   2019-01-03 10:23:00
誰說禪定跟證果有絕對關係的?須深盜法經多讀兩遍吧…
作者: yoyoman001 (抱歉,我專發廢文。)   2019-01-03 11:13:00
恩恩 禪定跟證果無關 外道也能得到禪定 或者有的方法亦可能達成 沒有絕對關連性 至於廣欽老和尚是否證果應該無從得知起 而且有無證果也不是修行的重點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19-01-03 11:46:00
末學有個疑問:佛陀十號當中有「阿羅漢」,佛陀自然應有達到阿羅漢果位。而且阿羅漢果代表漏盡無明,斷盡所有煩惱,四雙八輩的僧團在世間亦是無上的福田,證果為何不會是修行的重點呢?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19-01-03 12:24:00
廣欽不是外道吧,且已由宣化證阿羅漢。
作者: lk011382 (冰符酒釀)   2019-01-03 12:47:00
證果如果是修行的重點,那我說您證果了,您便成就了!100個人說您證果了,您就成就了!1000個人說您證果了,您就成就了! 如果是證個果便修行,那搞廣宣也可以證果。中國歷史上的明君都是玩這套的即使千千萬萬人認證了,我們還是不能知道您到底有沒有證果。所以這個果在哪裡?怎麼證?在我們這裡嗎?
作者: yogi (Yogi)   2019-01-03 13:35:00
這樣說就淺了。修行的目標與重點當然是道果,但它不是像玩遊戲解成就拿徽章,它代表的實質意義是煩惱的根除,這個根除是完全斬斷的根除,自從證道果以後乃至輪迴的終點都不會再生起相應的煩惱。斷除煩惱本來就是佛弟子修行的目標與重點。所以在十六觀智修行次第中第十四是道智第十五是果智,第十六觀智是省察智,也就是已經實證道果的人應不斷省察確認自己心中已經不再生起那些相應被斬斷的煩惱。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19-01-03 14:04:00
lk011382大德您好:解脫道是以證四果為目標,菩薩道是以證佛果(內含阿羅漢果)為目標。儘管世俗有許多虛妄、欺世的事情,但皈依了佛教,當然是以佛教為本位。不能因爲世俗方面的影響,反而認為證果不是修行的目標、不是修行的重點。至於一個人有沒有證果,北傳菩薩道和南傳佛教的檢驗標準並不一樣。這方面末學是支持南傳佛教的觀點。以證得一果須陀洹的聖者而言,成就斷三結(斷身見、斷疑見、斷戒禁取見、四不壞信(佛、法、僧、戒),另外末學當面聽聞緬甸禪師開示,一果聖者是寧可捨命而不會刻意違犯五戒。所以一個比較簡易的標準是:如果一個人會刻意違犯五戒,那他就不是證果的聖者。至於有沒有更可靠的方式能檢驗他人是否有證果呢?可能沒有。在末學的印象裡,馬哈希系統保守地認為:證果是屬於個人的事情,當世並沒有人可以完全驗證和保證他人有證果,能真正完全驗證和保證他人有沒有證果是屬於佛陀的能力。
作者: yogi (Yogi)   2019-01-03 14:16:00
佛教的根本是四聖諦。佛陀說他只教人兩件事:苦與苦的止息。也就是知道苦與苦的原因=苦&集聖諦,苦的止息就是滅聖諦,也就是道果涅槃。從知苦到滅苦,就是透過道聖諦的修行來實證。這些都是佛法的根基,怎麼可以說證道果=苦滅不重要呢?
作者: lk011382 (冰符酒釀)   2019-01-03 14:18:00
果地既然除佛之外無人可為眾認證,那凡夫以證果為修行目標是否虛妄?凡夫所認的果是不存在的目標。不是嗎?
作者: yogi (Yogi)   2019-01-03 14:25:00
證果是自證自知的。禪修者在證果以前透過不斷觀照身心,對於意門的出入早就能夠清楚觀照,煩惱的生起是很粗的心所,對於這些禪修者來說是很容易觀照到的。當煩惱生起他們都能清楚觀照,煩惱不再生起時他們也都能如實了知,於是這些禪修者能肯定哪些煩惱已經斷除,又還殘留哪些煩惱,他們於是自知已證何果。
作者: lk011382 (冰符酒釀)   2019-01-03 14:30:00
那修行的重點應該就會在如實觀察身心,澈見粗細之煩惱,免再迷惑於生死輪迴中,這樣對吧!
作者: yoyoman001 (抱歉,我專發廢文。)   2019-01-03 14:35:00
回adampolo 我沒說廣欽老和尚是外道 我是說外道也能得禪定 請不要再把兩個命題都綁在一起思考證果既然自知 就不是需要拿出來證明什麼的 而且得阿羅漢者 也不會起念頭認為"自己已是阿羅漢"而且四聖諦 苦集滅道 知苦斷集慕滅修道苦是果 集是因 滅是果 道是因滅苦是什麼?我還真的第一次聽到 滅苦好像要在果上用功的感覺 可是明明要從因地上用功 也就是斷集 集就是煩惱如果只是求果 卻不在因上用功 終不可得
作者: yogi (Yogi)   2019-01-03 14:44:00
要肯定修行終點的存在與可行性,這樣修行才有意義。在佛陀以前大家都糊裡糊塗修,也不知道苦滅是不是真的可能做到的,佛陀悟道並且創立僧團幫助無數弟子證果以後,才讓世人肯定苦滅的存在與可行性。佛陀說的苦集滅道,每一個聖諦都是重點。說到這樣要去凹道果是不是修行的重點都只是詭辯之辭了,隨便啦。
作者: yoyoman001 (抱歉,我專發廢文。)   2019-01-03 14:44:00
出生死輪迴就是斷見思惑 見思惑漏盡 就出三界 證阿羅漢
作者: lk011382 (冰符酒釀)   2019-01-03 14:44:00
現在很多人對自己想證的果位起了貪執 ,對他人證的果位也爭論不休,但是真正要負責的卻部分視若無睹。這難道便是想證羅漢果的決心嗎?
作者: yoyoman001 (抱歉,我專發廢文。)   2019-01-03 14:45:00
呵呵 你愛在意什麼是你的事一直在意證果不過就是多了一個貪愛的心念
作者: yogi (Yogi)   2019-01-03 14:58:00
欲心所是欲心所,貪心所是貪心所,不要混為一談。不是說想要做什麼達成什麼都是貪欲,欲求菩提是與貪不相應的善法欲。這去讀一下南傳阿毘達摩或是北傳唯識都是很清楚的,不要這樣亂扯。
作者: yoyoman001 (抱歉,我專發廢文。)   2019-01-03 15:03:00
在意證果就證不到啦 我就明白的跟你講 講一堆名相
作者: lk011382 (冰符酒釀)   2019-01-03 15:06:00
引起爭論的是欲心還是貪心?修行想證果的人是真的了解欽慕阿羅漢道的功德而精進還是一個可以得到威勢的目標?凡夫所思惟的阿羅漢道是什麼?如果以此為目標會修成什麼?十個人就有十種阿羅漢道、菩薩道;百個人就有百種;千人就有千種。這不就是爭論的主因嗎?
作者: yogi (Yogi)   2019-01-03 15:18:00
多讀些經論,搞清楚貪是貪 欲是欲,搞清楚四聖諦的內含,立論前先確認自己主張的東東在三藏能否找到立論基礎,不要用想當然耳的態度把什麼都混為一談就沒事了,至於各自五取蘊的熾盛燃燒是各人各自清楚就好,拿來指著別人作誅心之論就蠻無聊的了。加油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