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reative88 (create)》之銘言:
: 標題: Re: 智者的境界,愚人無法理解
: → Mian1997: 心魔 05/27 22:37
: → Mian1997: 對兩個早在兩千年前就因意見分歧而分道揚鑣的派門抱持著 05/27 23:18
: → Mian1997: 應該要有共識的妄想才是非現實的吧? 05/27 23:18
: → Mian1997: 猶太教與伊斯蘭教有著共通的起源,表現方式卻是大相逕庭 05/27 23:25
: → Mian1997: ,從來也沒有人會認為它們應該要有共通性。 05/27 23:25
: → Mian1997: 猶太人眼中的回教徒與回教徒眼中的猶太人當然是不一樣的 05/27 23:30
: → Mian1997: 。 05/27 23:30
是的 有沒有差異或是要不要有共識 是一個議題
但若假設兩者現在沒有共識
那這件事會不會對當事人造成心理上的壓力?
如果有造成心理上的壓力 感到很不舒服了 那可以找人談談 或是應該好好禪修化解
有共識或是沒有共識 應不應該有共識 的外在世界不是第一處裡的要務
而是看當事人怎麼面對這件事 當事人希望什麼?
: → eleta: 但不表示想探討的人就應該心理諮商吧,這種講法我覺得太誇 05/27 23:34
: → eleta: 張了,這種說法就是叫所有哲學家都去心理諮商,他們都有心 05/27 23:34
: → eleta: 理問題一樣,真的很奇怪,也有一點侮辱人,那反過來說所有 05/27 23:34
: → eleta: 回文推文的人該不該心理諮商呢? 05/27 23:34
狀況是這種探究會不會對當事人產生過大的壓力
如果有造成壓力才需要諮商
處理的是壓力 而不是探究的行為
探究的過程中
適度的壓力也會有的 (依佛教的禪修來說 應該要努力修掉依我執產生的各種壓力)
過度我覺得需要找人談談
侮辱人的感覺 不好意思
這邊當然是我主觀的從文字判斷版友有在比較有壓力狀態才會提出這個建議
造成感覺不好 真抱歉
心理諮商對我來說可能接觸久了 感覺是比較正面的東西
他其實是一位穩定的商談者 坐下來慢慢談生活中遇到的各種事情
有時候現實生活中剛好找不到這種人(主管父母老師學長都不好談)
那會需要心理諮商師 名人像是拍美國隊長的那位也有在長期諮商 像在做心理保養的感覺
佛教徒可以透過懺法 各種定課來達到自我心理保養的效果
也可以找同宗派的共同論法義
但是實踐上其實要花功夫 雖是長久之道 就是說有需要時可以尋求幫助這樣
: 推 hawls: 回creative88大德:想和您討教心理學的部份。這裡的病理等 05/27 23:49
: → hawls: 級是指會用到藥物控制或治療嗎?認知行為的部份,我是把它 05/27 23:49
: → hawls: 放在「對事件的意義詮釋」的範圍。在面對同一件事情,有些 05/27 23:49
: → hawls: 人會有過當心理反應,有些人不會,主要是他們對事件的認知 05/27 23:49
: → hawls: (意義詮釋)不同。弔詭的是,照理說人應該清楚自己的認知 05/27 23:49
: → hawls: 和意義詮釋,應該可以自己解決。只是事實上並非總是如此, 05/27 23:49
: → hawls: 認知—意義,兩者之間的連結,不完全是那麼的簡單。採用「 05/27 23:49
: → hawls: 認知行為」而不是「意義行為」的名稱,應該是為了彰顯出: 05/27 23:49
: → hawls: 讓真實事件和當事人的意義詮釋之間,架起對應的合理思路, 05/27 23:49
: → hawls: 對嗎?回到宗派方面的討論,其實我不覺得特別有壓力或不舒 05/27 23:49
: → hawls: 服欸,這部分是您多想了。「聲聞乘和大乘佛教」那一篇是為 05/27 23:49
: → hawls: 了板主而寫,原本我沒有要寫出來。只是寫出來了,就來討論 05/27 23:49
: → hawls: 吧~ 05/27 23:49
對的 病理級的是已經判斷生理現象出現不自然
(當事人明顯焦慮 憂慮 判斷可能已經來自於生理是大腦神經或內分泌不正常
這時候會考慮用藥 或是療法 這部份的等級需要找到精神科醫師)
(生理跟心理互為影響 但是這邊是指生理明顯出現狀況的時候 由醫師判斷)
其實對的 像是 這個不完美的世界讓我好痛苦
會有這句話 的假設是我希望世界應該要是完美的(完美成什麼樣子?)
出現了認知上的落差 落差造成壓力 有時候連當事人都不會發現
心理師可以在晤談的過程中釐清這點
這時候人就應該表現上壓力減輕許多了 但以佛教徒的角度來說
這個時候雖然此時的認知層面解決了 但是還是有個認知到世界是不完美的我的存在
既然不是處理我執 那各種依附於我執的糾纏會一直一直纏出來
(雖然不完美 但為什麼我不是運氣比較好的那個?)
所以佛教無我觀 無生觀 各種空性的智慧應該要持續往下修行 大概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