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二地以上的菩薩不就搬到欲界天了嗎

作者: aun5780 (夢境)   2019-06-15 13:43:56
最近有兩個討論題目看起來無關
其實很接近
一個就是信願行跟空性的矛盾
一個是菩薩不去天界修行
這兩個討論題目背後都有共同的
也是很普遍的觀點
就是菩薩主要的目的是渡眾生
其實
菩薩主要的目的是成佛
所以信願行跟空性都要具備
而同時
為了有良好的環境跟更長的壽命修行
菩薩會努力修福
到了二地菩薩之後
幾乎都在天界度過了
直到一生補處

所以你很可能沒有遇過二地以上的菩薩
因為他們住在天界
(除非已經解脫生死自在可以隨願往生人間)
甚至禪定功夫還不成熟的二地菩薩
還會在欲界天好好修行
等禪定功夫更強後
再投生色界天修行
所以沒有菩薩不生天界這種事喔
換個想法
你功夫還不到家
你能決定自己要生哪裡嗎
那麼倉庫裡滿滿福報的未解脫菩薩
他們有能力說我不要去天界嗎
天界不只是想去就可以去
也同樣不是不想去就可以不去的
作者: future261 (咪嗚貓抱著起司條)   2019-06-15 13:57:00
二地以上確實難遇 華嚴宗以寄位五相顯示教門深淺差別寄位人乘作閻浮提王 修十善業以化眾生 嚴妙果統攝南洲寄二地忉利天王乃至十地於大自在天示成正覺看福報感果程度到哪就可寄到哪邊去渡眾生果感梵天寄位,因中修眾德,果感梵網莊嚴
作者: aun5780 (夢境)   2019-06-15 14:01:00
就是如此
作者: future261 (咪嗚貓抱著起司條)   2019-06-15 14:02:00
有些天人下地渡不了 就要層次更高的去
作者: aun5780 (夢境)   2019-06-15 14:02:00
所以發心當護士救人 還是得去學校專心學習不可能發心當護士 就直接去急診室工作而且即使以渡眾生為目標天界眾生一樣是眾生 沒有理由不去天界渡天上的眾生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9-06-15 14:42:00
我的老師那種程度的人,是靜坐時呼吸幾乎沒有的狀態,起碼都色界第四禪起跳的禪定功力。但他是發願投胎轉生去濟世之人,在佛教來說是走菩薩道的。
作者: aun5780 (夢境)   2019-06-15 14:44:00
所以真的不能小看任何人的境界這時代還能達到四禪之人 能不尊敬他嗎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9-06-15 14:45:00
南傳佛教有的支派好像就不承認菩薩道這種類型了。我的老師是修出有複數個化身的大修行者,但他還是發願投胎轉生去濟世,而不是待在天界爽爽過。修煉化身的理論這一部分,應該也是道家最強,但實際上應
作者: aun5780 (夢境)   2019-06-15 14:56:00
這個就更高段了 哈哈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9-06-15 15:09:00
佛教有稍微提一下化身,但起碼顯宗部分應該是完全沒這種修法的理論,密宗可能會有,但我還沒看過有這方面的資料。道家一般修煉化身理論,是認為把身外身(陰神或陽神)從肉體頭頂叫出,一開始不要離肉體太遠,慢慢愈來愈遠,慢慢加以鍛練。我一派的理論有點詭異,化身是到異次元空間去修煉。實際上怎麼樣?反正有福德之人,到時候自然會有人接引唄。
作者: aun5780 (夢境)   2019-06-15 15:14:00
有點類似密教的破瓦法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9-06-15 15:15:00
不是!破瓦法是為了往生用的……[介紹] 談出神與出靈https://www.ptt.cc/bbs/Taoism/M.1131281828.A.752.html
作者: aun5780 (夢境)   2019-06-15 15:23:00
活著就出去 這也太強了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9-06-15 15:29:00
出靈就一般人講的「靈魂出竅」,但靈體與肉體間有「銀帶」連繫,這一般人較少知道。至於出神,老實說我到目前還沒看過別的宗教有詳細資料的,了不起就是像佛教提一下觀世音菩薩有無數化身之類的罷了。但就道家丹鼎派而已,修煉化身是不容易的,得一個個煉出來,而且理論上你50歲練出來的化身樣子,跟70歲練出來的化身樣子會不一樣。而且那個化身都是神通蠻厲害的,起碼神足通是有的。不過有些門派還是不主張出神就是了。宗教的修煉理論及實際,有時候是比小說更扯(或是說內容更精釆的)…… XD 雖然說,這個跟佛教強調的解脫沒什麼關係,但只是藉此提醒一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要只在佛教的井裡來窺天。
作者: aun5780 (夢境)   2019-06-15 15:41:00
我自己是相信那個靈 就是細微心跟細微身或是人裡面的氣 或是活人體內的中陰身中陰身不是死後才突然出現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9-06-15 15:42:00
作者: aun5780 (夢境)   2019-06-15 15:42:00
活著的時候 身體裡面就有這樣的氣存在了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9-06-15 15:43:00
有一派的講法認為人除了肉體,甚至有很多個(靈體)。
作者: aun5780 (夢境)   2019-06-15 15:43:00
就是這個
作者: aun5780 (夢境)   2019-06-15 15:52:00
或反過來全部都是真實的一切唯心造真實心不會被摧毀但識心是有為法 不可能不被摧毀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9-06-15 16:08:00
但大多數法門還是要靠第六意識起修。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9-06-15 16:11:00
識心就是真心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9-06-15 16:13:00
先天元神與後天識神:https://tinyurl.com/yy29lefb但無論先天元神還是後天識神,都是第六意識。我再強調一次,道家丹鼎派最重視先天元神這種狀態。其實就是「所知」暫時沒出來,只有「能知」出場而已。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9-06-15 16:17:00
這是機鋒 看有沒有打到 有打到的話看住疑情不要動一直看下去
作者: aun5780 (夢境)   2019-06-15 16:18:00
推各位大德的說明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9-06-15 16:20:00
佛教有些人認為上面道家說的「先天元神」狀態,就是明心見性的狀態了。當然有人反對這種看法,像蕭平實認為那是定心,但蕭的說法也不是全對,因為定心基本上最少還有「心一境性」那一念。我個人認為有佛教說的第九住心程度,就能做到那一點了。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9-06-15 16:23:00
沒打到呀...那有緣再相會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9-06-15 16:23:00
當然了,進入色界初禪之後,會更有把握一些。
作者: aun5780 (夢境)   2019-06-15 16:24:00
蕭的話有一點很可惜 就是他反對密乘反對的太過頭了Creative大 感謝重點提示 太棒了第九住心 就是未到地定有這樣的定力 就可以按照世尊的教導證阿羅漢果沒有這樣的定力 有世尊的教導靠自己也是達不到世尊在世時 就是這樣從旁指導弟子所以各個都可以達到成就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9-06-15 16:28:00
蕭平實大批特批密宗的男女雙修法,又自稱是囊覺派的法王轉世,可笑的是囊覺派的時輪金剛密法也是男女雙修法。
作者: aun5780 (夢境)   2019-06-15 16:28:00
老實說我覺得這根本就是「他力成就」因為其實還是靠世尊親自指導才做得到的密乘真的要學很多南傳漢傳的內容 要透過密乘的方法一般人才有能力做到打坐去 感恩指導
作者: ppt123 (xp)   2019-06-15 16:57:00
建議ilanese道友告知那位大能力者老師的姓名如果他已經去世的話更沒問題了 史上高道公開名字的多了去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9-06-15 19:26:00
你可以去參訪王德槐道長,活著的人是你就能直接接觸到的。他是個有功力的人,以前李嗣涔教練量過他練功前後的腦波。              教授不過他教的功法,比較不像是正統道家的路線就是了。
作者: ppt123 (xp)   2019-06-15 20:35:00
感謝~世人需要知道正統高道有誰 才不致被修行界假貨誤導~用詞不精確 我是說真正有實力(不是說派系正不正統)的高道~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9-06-15 21:36:00
王德槐道長不是我的老師,但起碼他還活著。我是建議去看一下他這兩本書:《中國仙道之究竟第一集:內金丹法》《中國仙道之究竟第二集:性命篇》其他書要買的話,建議先在書店翻過再說。三民書局有擺他的書。雖然他說他是文始派的,但我個人是不太認同啦!不過,他有實力倒是真的。要了解道家丹鼎派的話,蕭天石:《道家養生學概要》這本算是經典中的經典。蕭天石:《丹道門各派要旨簡述》https://www.ptt.cc/bbs/Taoism/M.1329994846.A.654.html其實我還蠻喜歡看西派的東西,主要是創派人李涵虛(1806-1856年)創派至今不到兩百年,而且目前還有實際傳承者,資料也近乎白話文。但一些要訣真的是點了才知道:[閒聊] 道家西派「凝神于虛空」的功法略述https://tinyurl.com/yxc9gqph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