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有關空性的一點體會

作者: khara (高陽酒徒)   2021-10-24 19:05:06
龍樹《中論》用了許多語言來討論空性。
〈觀四諦品〉、〈觀涅槃品〉等更藉由辯論對話的方式
闡釋了他如何銜接四聖諦而不使空性落入斷滅見。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T1564_004
不過我這裡不打算對學理提出見解,
也不打算說明龍樹與其他各派別的說法間各自微妙之處。
只是想說說我自己的某些生活體會。
這粗淺的體會或許是我的誤解,那也請各位幫忙批評。謝謝!
我想提的體會,具體的案例以減肥為例。
因為這是我這個傢伙真實經驗過的。
減肥,世間法當然都知道,反正就是熱量赤字,而控制飲食是重點之一。
但具體落實飲食控制,卻經常會面臨意志的動搖。
而這意志的動搖,
「美食的誘惑」可能還在其次,還有一種嚴重的情況是「錯誤的飢餓感」。
我所說的「錯誤的飢餓感」並不是感官錯誤啥的。
身體只是照著自己的習慣(過去的食量與食時),
忠實地把訊號傳給腦,
腦也照著自己的習慣來告知自己(?)「我現在餓了」。
但,實際上我的身體根本不需要那麼多的食物,不必要再多送些東西入口入胃。
這時候如果能清楚知悉
「這種飢餓感其實不過是暫時的,並非什麼必須藉食物填補的實在物」,
從而對這種感受不予理睬,
確實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這段感受過去之後,雲淡風清,根本沒什麼。
而藉由觀空這種習性造成的貪食欲,也就能達成控制食量的功能了。
我自己的減肥經驗是這樣子的。
但當然,同樣一種概念,馬上就可以有著反過來的用法:
「其實肥胖也只是暫時的無常的,三高,也不過就是色身假像,
所以何必因在乎肥胖在乎三高而減肥?
放心大膽地吃到十二分飽吧!」
確實,終極來看,色身亦空。
亂吃,然後造成三高,然後種種病痛且帶上習氣,經過幾世幾劫的磨難之後,
很可能一切又都變了,什麼都沒了。
但「終極來看」(第一義諦、勝義諦 parama-artha-satya)的空,
並不會破壞「濫食→肥胖→種種病痛」的因果鍊的實有(世俗諦),
以空作戲論藉口而行放縱之實,不但廢了修行(訓練控制自己超脫欲望),
還種下惡因(壞習氣)且日後將受惡果(肥胖三高等),
這就沒意義了。
但這世俗諦也是以因緣和合作前提,
比方說我超有錢,亂吃(肥胖因)之後卻又能去搞抽脂(破肥胖因),
或者我就是能靠大量運動來確實使我即使吃大餐也還是有熱量赤字,
因緣條件變了,結果就不一樣。
並不是說「亂吃」必定會導致「肥胖」。
不過養成貪吃的習氣,日後其他條件變了若改不回來,也會另有其因緣。
要言之,
從世俗諦來看,特定條件的聚合,因緣和合,例如累積的暴食,
就會造成某些結果的發生,例如肥胖之苦乃至三高之苦等。
而要移除這種苦,就得使其因止息。
但止息的方法,
其中一種就是觀察到某些我們以為理所當然的,例如感到飢餓就要吃,
其實並非必要,其實那根本是虛妄的(那飢餓感並非恆常)。
由此而超脫苦的因而達成滅苦。
但這種觀空的重點還是在要「依俗諦」來達成修行的結果,
而不是拿這當戲論結果繼續沉淪在苦海。
這是我從自己的經驗中體驗的一點想法。
當然,由於我確實是過肥,所以我確實知道那飢餓感是不必須的是虛妄的。
這當然不可以任意套在其他人身上。
如果有人確實是餓到色身難以維持,世俗諦來看那當然就是不吃就會壞了身子。
(雖說其實我很崇敬耆那教的餓死自殺啦。非佛教法,不多提。)
不可一概而論。
(題外話:說減肥,熱量赤字除了飲食控制以外還有就是運動。
有一種說法聲稱,運動可以讓人分泌讓腦感到快樂的激素讓人心情愉快,
但不愛運動的我從未有過此感!
我都只是不斷告訴自己「不要在乎運動給我的討厭的感覺」
然後撐過那段運動量的時間而已。
我強烈覺得很多事不可一概而論,對愛運動的人來說,他動起來當然愉快,
但對我來說,即便我可以做到「無感」而不是「厭惡」(我討厭運動),
但總之我不會因運動而愉快,會愉快是運動前或運動後看自己愛看的書。
什麼「心情不好動一動」「心情不好到戶外走走」這種公式並非萬能,
應該不只是我,同樣也不適用於套用在很多與我一樣不愛運動的宅宅身上。)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1-10-24 19:41:00
分別是需要吃,還是想要吃.其實若沒做什麼一天吃一餐就好
作者: FHShih (hou)   2021-10-24 20:28:00
很有趣的例子 XDDD~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1-10-25 11:08:00
我們都知道吃多是錯誤,但若是習慣了吃,是無力去克制,所以可以修不淨觀,觀察食物由不淨因緣生,觀察吃後會變成屎尿常常想著大便,對食物便不會有欲望.
作者: proton63 (proton63)   2021-10-30 12:32:00
比丘於食繫數:不自高,不放逸,不著色,不著莊嚴,支身而已,任其所得,為止飢渴,修梵行故,故起苦覺令息滅,未起苦覺令不起故,...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10-30 15:17:00
作意升起非空性,空性來自緣起,就像生活中的呼吸一樣,你不會刻意控制吸吐動作。
作者: proton63 (proton63)   2021-10-30 15:25:00
相應部35.158:比丘如理作意眼,如實看見眼的無常...以歡喜與貪的滅盡而心解脫,這被稱為『善解脫』雜阿含經第十六選 閉根門,食知量--難陀品德(莊春江)https://agama.buddhason.org/book/nn20/nn2016.htm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10-30 19:27:00
關鍵在‘如理‘二字’’如什麼理呢?是思考意識作用的理?研究透析因果的理?還是如實生活的理?思維的作用很重要,但超越思維的作用,才能超越思維本身束縛。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1-10-30 20:32:00
空性還有什麼如理思惟? 知見立知即無明本 又在胡扯原PO明明是透過減肥,來觀察自己的感受,這是一種覺知就像南傳觀呼吸的起伏,透過身體的覺受來體悟變動從變動的覺受中去緣空性,跟如理思維有什麼關係?人家好好的在談親身的覺受,就有人要刷存在XDDD好像深怕沒有人知道他層次很高一樣 XDDD思維的作用很重要 又要超越思維才能超越束縛 這就是二元對立嘛 思維本空也是空性的作用 在空性的作用中又立了一個超越思維的東西出來 變成空性PLUS 頭上安頭大家有沒有看到 所謂的外道邪見就是這樣 分別一大堆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10-30 22:37:00
你的說法反應了你的思維模式。層次高低是你的認知,但我說這些話時沒這麼想過,分享個人經驗認知。別生氣,傷身體。基本上,自稱證悟證果都有問題。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1-10-30 23:59:00
基本上喔,用戒律批判別人,或者是用什麼證果引涉批判別人,結果自己說不出個什麼東西來的,他也沒有氣好生要先有氣,才能生,這種人像洩了氣的皮球一樣,萎縮了事實上呢,空性本來就沒有什麼如理思維,然後又來了一個超越思維的作用,這麼複雜的說法,那就代表你的思維根本不適合談空性,比較適合談給宮廟那些人,他們會很高興。 我身體很好,又有錢,又不用工作,所以氣才強大,讓你感受到壓迫。不過這是你自己的問題,你理不直氣又不壯只好來陰的,只有女人跟人爭論才會這樣XDDD喔你生氣了!別生氣喔會傷身體 我太太看你講這些笑死了,她說怎麼你們男生講話也這麼弱,這是弱女子的招而且呢你根本不敢正面跟我辯論,用一句思維模式就想逃避對話,這是弱者的反應,人家在講減肥透過對身體感受的觀察,來覺察到這種覺受的虛幻不實,進一步緣空性這明明就是實修的東西,結果你丟了一個「如理思維」連別人在講什麼都不知道,就自己的思維在那裡演戲還什麼個人經驗認知,這些都是偷書裡面的東西亂拼的你個人有減肥觀察覺受的經驗嗎? 沒有嘛 什麼個人經驗好歹也講個游泳登山呼吸的經驗 結果來個如理思維XDDD我以前遇過一個號稱修觀音法門的通靈人,他也常常說生氣不好,然後裝的很有修養,結果他的佛法是靈界的人傳訊息給他,他再翻譯出來的,他對戒律的那一套也是靈界的「觀世音」傳給他的,所以我遇到這種人都特別反感因為他的標準是浮動的,自己抽菸喝酒吃肉就是不犯戒別人講話觸犯到他,就是生氣犯戒XDDD
作者: proton63 (proton63)   2021-10-31 00:31:00
說得一嘴好空性,我見沒破也枉然。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1-10-31 00:32:00
這種人沒有一身正氣,說話陰柔造作,身體當然不好我見本空何須破,嘴不過人只好裝
作者: proton63 (proton63)   2021-10-31 00:39:00
雜阿含63經, 我勝我等我劣:http://yifertw.blogspot.com/2008/06/63.html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1-10-31 00:41:00
要分清楚世俗和修行的用法,在世俗中比方工作或者家庭需要使用到五蘊時,我見就會運作,包括那個說要破我見的文字和表達,本身也是我見的運用。而這種五蘊是不可能消失的,企圖消滅這種五蘊也不是真正的修行,可以看阿姜曼證道後說的,五蘊和心性同時顯現,同時運作,而五蘊只有到身體死亡時,才會徹底消失所以大圓滿法有一種說法,就是一般的佛法修行叫你要盡可能的表現出真善美、沒有五蘊、沒有我執。大圓滿法裡完全翻這些作用,大圓滿法要你承認,自己就是個混蛋敢不敢承認自己是一個自以為知道佛應該是怎麼樣的其實一無所知,還自以為感覺良好的混蛋那就是真正要你面對五蘊,承認他,看著他而不是逃避
作者: proton63 (proton63)   2021-10-31 09:35:00
相應部42相應7經/像田地那樣經(莊春江譯) :為何世尊對某些人徹底地教導法,對某些人不像那樣徹底地教導法呢?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10-31 11:28:00
看過的書都是佛經為主,心得都是個人實際體驗認知,如果和你所謂的書中拼湊出來的內容相同,那就當作是你的恭維了。收下了。至於其他的說法在下就不予理會了不過我覺得有些情緒用語可以更直接具體一點,不用怕我們可以透過法院來檢驗是否超過法律底線,這樣子不是辦法,對吧?基本上這個就是惱羞成怒的一種特徵,被講到痛處又不願承認。到處講光啊講氣啊,根本就是修道來偷渡,引用佛法概念不會讓你成為佛法中的證悟者,不講戒律只會讓你論為近似佛教徒的角色淪為近似佛教徒的角色
作者: MartinJu (荒謬人生)   2021-10-31 14:15:00
大圓滿前行就是教懺悔,沒認真懺悔當然就還是個垃圾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1-10-31 14:48:00
懺悔也就是我說的 你得先明白自己是個混蛋 否則只是修懺悔 會流於表面 也就是說要先看到問題所在 再對問題面對和解決(懺悔)我就說你一直講法律 從一年前就說要告了 結果現在還是那個調調,每個宗教都有自己的戒律,有經文明確定義比方說菩薩戒就是要吃素,如果一個人強調戒律卻說某一個宗教的戒律不是真的。那麼我們就好奇他的戒律是不是出自宗教的歷史記載? 歷史上很多橫空出世的戒律都是某個人突然自稱通了某一個神、變成某一個先知然後自己就開始有自己的戒律,這種現象很廣泛但大多是一種通達非人間次元後宣稱的說法,這種說法就跟你說的很類似XD光跟氣佛教裡講最多,去看宣化、淨空他們講的最清楚其實這也沒什麼,被你講成偷渡,聞到一種很酸的味道XD光明是眾生心性的本質,當然你有可能沒有見證到,但是你把這形容成非佛教,卻大力推崇基礎的戒律,就表示說一直拿著小學的教材,來否定大學的課程,然後你的教材又出處不明? 戒定慧 你談出處不明的戒律 定義不明的定力 卻否定光明的智慧 在我的認知真正的修行人如果有如法實修是不會這樣的 但我倒是見過很多通靈法門的人誤修到了靈界去 因為靈界沒有光明 只有一堆包裝的訊息和陰暗的知覺 卻總是要說自己最正宗 實在自誤誤人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10-31 15:29:00
martinju認真懺悔了嗎?braineric2 明白懺悔了嗎?戒律只有佛經上說的部份,哪有甚麼其他戒律? 有趣有趣持戒至少持一戒也是持戒,有持一戒的功德在,修行就有一份力量在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1-10-31 15:48:00
懺悔是自己的事 不需要對你說有或沒有吧?那佛經上也有講光 怎麼被你形容成像外道一樣咧?好了啦 我知道你講什麼還有你的層次 但是要注意你的心態 在你還沒有認知到自身的頑固和放不下對認知的執著時 要避免動不動就對人酸言酸語 這樣人生和工作會順遂很多,你光是影涉說光不是佛法,就已經是謗法了你可以說我未到家,我講的不是,但不能說佛經裡講的那些智慧光明功德非佛法,在你還沒有證悟之前,對自己的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10-31 15:53:00
唉唷,你不適合說這些東西啦,真的。保重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1-10-31 15:53:00
認知和表達要嚴謹,盡量避免錯誤或影涉酸人我的確不適合對你說這些東西,以免你為了對抗愈錯愈深我並沒有輕視初學 但你沒有初學的柔軟和包容反而把書中那些知識變成一套武器來強化自身的認知要記住,修行是要你放下,而不是衝滿那些知見對立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10-31 16:08:00
很有趣,其實從前面到後面,你的言論剛好映射出你自己工作很忙,沒時間去看誰誰誰講甚麼,那些祖師大德又講了哪些東西,然後我也沒時間整理出來發表,佛板所有的言論,都是個人自身經驗想法提供分享參考如果說我抄襲那些祖師大德言論,那在下很高興代表我過去的實際操作佛法模式後的經驗認知是正確的反映出方法也是正確的唯一會看的就只有佛經,和相關解釋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1-10-31 17:13:00
我忙的不是工作,大概是旅遊吃飯看電影追劇等等…所以花在你身上的時間,因為意義不大,當然也就不太想去深究太多事,只是偶爾看到你似是而非的言論,熱心如我就還是說個兩句,而且不是你總是先開酸的嗎XDDD抄襲跟實際體會是兩回事,比方說你工作與修行不衝突這絕對就是抄襲而沒有真正的體悟,真正有體悟的人會知道不要說工作,就連談感情、投資理財、跟家人互動都是與修行衝突的,否則解脫道不會要人出家,而你拾人牙慧一句「有衝突是因為沒掌握關鍵」,這種就是標準野狐禪修行的目標正是透過這種衝突來解脫,圓覺經中說譬如取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幻修幻亦復如是修行本就是一種與生活、與工作對沖的方法你在世俗中累積的業力,透過修行去消融。而你說的兩者相融是有可能,但那是維摩詰以上的境界,如果你一開始就用這個境界來看待事物,又跟過度強調戒律背道而馳因為在這個境界中是沒有戒律可以守的 是一種自在運行所以你把這些不同層次的說法、名詞和標準互相混淆一方面要人尊守最基礎又不明出處的戒律 一方面說生活工作與修行不衝突這種維摩詰以上的境界,次第混為一談我才會推測你沒有實修,只是把書本揉成一套自己的系統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10-31 19:43:00
是是是,無法可修 :)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1-10-31 19:48:00
乖等你乖一點再來討論那你那變數因子能否預料未來每一件事? 還是又是胡扯的說法XDDD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10-31 22:09:00
感覺還蠻像小朋友的,哈哈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1-10-31 23:29:00
你要是像小孩子就好了 就不會這麼愛玩弄文字 可愛多了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11-01 08:57:00
:)最後終於說了句像樣的話,赤子之心不容易啊,感謝你的提醒,希望你也能。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1-11-01 09:31:00
不客氣,所以如理思維這種很表面的空話,以後就少說了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11-01 09:51:00
哈哈哈,這剛好也是想對你說的。你加油啦。希望你的修行更成熟一些,不要再講光啊氣的,都是外在作用。既然無法可修,何來這些?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1-11-01 09:56:00
等你說句比「如理思維」這種空話更像樣的話啊XDDD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11-01 10:37:00
看來你閱讀文字的解析方式異於常人我提問:"甚麼是如理",可沒說過"如理思維",你要不要去檢查一下眼睛,對了,補充葉黃素也有幫助親近善知識,很重要,有問題要去問善知識,不要靠自己精神意識作用來看待修行過程中的變化,很多都是幻覺甚麼光啊氣的,講到氣,你能用氣的能量治療自己身體或他人身體嗎? 不行就少講。 你能感受到環境氣場並且進行對應調整嗎? 物質散發出的能量場也會影響氣場,你感受得到嗎? 不行就真的不要講,就算行,你就不會講了。哈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1-11-01 10:44:00
你講的那些是很簡單的功夫耶 所以你才會人家分享減肥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11-01 10:45:00
??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1-11-01 10:45:00
你還在那邊如理思維 什麼都用想的 腦袋很累耶 要不要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11-01 10:46:00
退休後問題才大,傲慢得不得了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1-11-01 10:46:00
吃些銀杏 對腦子有幫助XDDD就是因為謙卑才能退休 像你這種半調子才傲慢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11-01 10:48:00
感謝你為退休後生活建立了一個高風險的典範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1-11-01 10:48:00
你就是職場中二 才會整天空談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11-01 10:51:00
我發現你自己講的話剛好可以映射到你自己,才覺得有趣這個是你自己的特色,從以前就看到了,你發現了嗎?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1-11-01 11:00:00
我的特色就是專門揪出這種吃素不是戒的通靈空話王阿從以前就是這樣 你臉都腫這麼久了還沒發現嗎XDD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11-01 11:01:00
吃素包含持戒的部分,但屬於經典所規範的戒律不屬於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1-11-01 11:02:00
喔 所以承認吃素是戒了嗎? 還是又要魯不是戒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11-01 11:03:00
吃素不是戒,戒律是不吃肉、不殺生、不啖五辛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1-11-01 11:04:00
還是打死不認 這臉皮果然子彈打不穿
作者: BarnHart (孟 平)   2021-11-04 11:16:00
運動可讓人把心念放回動作上(強大的身體感受與,內分泌快速大量釋放)就不會鑽牛角尖身心症。憂鬱症是從暫時不如意情緒,不斷反芻強化影響腦內分泌,長期就組織病變。運動強迫弱化的腦組織運作釋放很大量的物質出來,它又會恢復正常。靠肢體運動加速血液循環達成心念很細的話,定能察覺出腦分泌不同感受也跟著變。而以為運動=能喜悅。應該是運動後憂鬱症的不舒服無力等等負面感受降低,阿扁不就是一時不爽變成久積腦萎縮到漏尿水失能。他真是身心疾病的最加代言人(雖然摳屁說是裝的,但整套病變是這樣的流程)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1-11-04 11:40:00
觀察腦分泌對身心影響比較接近觀察念頭生滅的方法但是身體弱的人,反而會腦神筋更緊崩,聽說不少禪修的人都有這種頭痛或緊縮的毛病。 而要讓大腦放鬆愉快最好的方法是用腸道內的血清素,腸道的血清素佔人體90%所以南傳有所謂觀腹部起伏、或者著重於將意念及呼吸放在腹部的方法,會比較有效讓身體放鬆,也讓腦神經放鬆但運動就可以解決煩惱倒也不一定,我也看過不少身體健康的人煩惱很重,甚至接近憂鬱或燥鬱,腦部的細微意識有屬於不是物質層次的部份,這一部份需要更精微的能量
作者: BarnHart (孟 平)   2021-11-04 11:49:00
益生菌廣告詞:腸子是第2大腦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1-11-04 11:49:00
就是屬於觀「照」以上的功夫了腸子真的是第2大腦,要有明亮感要先從腸道開始
作者: BarnHart (孟 平)   2021-11-04 11:52:00
腹式呼吸很快放鬆,變副交感神經作用,腸子就會運動消化。但這樣很放鬆會有昏沉感。所以動靜都要。長行長坐,半行半坐還有一種是般舟修正:半行半坐是般舟,還有一種是非行非坐隨自意隨自意已是高深的生活日用,隨時觀照空性。前天看了達賴喇嘛講說他因從小不斷練習,而幾乎不會起自性執著。影片標題很惡搞竟然是【謙虛的炫耀】修正*常行,常坐
作者: proton63 (proton63)   2021-11-06 14:19:00
您說過:耆那教的實踐就遠比一堆成天嚷嚷著要吃肉的廢物佛教徒優秀。
作者: khara (高陽酒徒)   2021-11-06 21:31:00
沒事 我個人偏好耆那教吃素的論點 也不必在佛教板塊岔題了
作者: pizzafan (七情三想)   2021-12-16 02:03:00
我無責任隨興亂講 不要理我…風既是有 風怎會空? 又如 火既是有 怎令火即是空?同樣的 你的空 還是在有空的階段真實空性 不沾一切義還處在有的世界 就先要去調琴弦
作者: proton63 (proton63)   2021-12-16 21:31:00
http://agama.buddhason.org/MA/MA190.htm 小空經重點:只有這個不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