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十萬拜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7-01 13:47:49
聽法師講經,在回答問題。
有人提問拜佛十萬拜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法師便說,自己回去拜,拜了十萬拜就知道。
還說,有些人跟著喇嘛拜,十萬拜很快就拜完,然後跑去問喇嘛,說我拜完十萬拜。
喇嘛一看,就說,再拜十萬拜……
還有人十萬拜拜完五次了,跑去問喇嘛,還是得到同樣答案:再拜十萬拜。
法師解釋喇嘛的意思說,拜完十萬拜後還問這個問題,表示其人的愚痴一直還在,所以
只好繼續拜了……
然後法師說了,十萬拜每一拜都要帶著疑情,拜到最後,每個人得到的具體內容也不會
一樣。應該是說每個人所體悟到的東西不會完全一樣吧!
記得法師未出家前,剛學佛拜觀世音菩薩時,一邊拜一邊罵,拜了十萬拜,就罵了十萬遍
……還蠻好笑的。不知道他最終拜出了什麼具體內容?
自己目前是還沒拜到十萬拜,日後就算拜到十萬拜,應該也是不知道,畢竟沒有邊拜邊計
數,所以在必然拜完十萬拜後,也只是繼續下一個十萬拜吧!
具體內容是什麼?
先前看的影片是說,這有點瑜迦動作,也有點練氣效果……當然應該還有其它東西在裡頭
啦!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2-07-01 14:33:00
十萬拜有用,至心誠拜,氣脈會通,身體舒暢,降低束縛,這是會引出心意識的輕鬆狀態,這時候看事情會比較客觀中性,心如空杯,適合學習,當然也可以持續拜,持續增長。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7-01 14:35:00
法師是要藉由苦行消除你的業障、磨練你的心智、考驗你求法的決心,讓你知道佛法是得來不易。可以參考看看馬爾巴跟密勒日巴的故事。
作者: MartinJu (荒謬人生)   2022-07-01 15:16:00
藏傳是講「皈依」大禮拜。既然自己都覺得還沒真正皈依。就只能繼續學習皈依推文的懺悔是另外的一個東西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7-01 16:14:00
以前跪著拜下去的動作停住時,是無法呼吸的,後來慢慢練,如今這動作可呼吸自如,不知這樣算通氣脈還怎樣?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2-07-01 16:59:00
我以為當善知識,應該要教導弟子拜佛的意義,是禮敬佛陀福慧功德。引導他發菩提心,每一拜的動作與菩提心相應,使拜佛的儀式能增強行菩薩道的意志。或是發出離心每一拜,都在攝心,都在體悟空性。若善知識不教,或拜的人沒學,拜佛時只有胡思亂想,那效果跟做運動差不多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7-01 17:55:00
目前拜佛時多是默念佛號,讓自己別想其它事,偶而會出現與佛菩薩對話的情況,也明白那其實還是自己的自問自答。若從觀察自己的角度來看,一開始連拜這件事都是很排斥來說,整體的改變是相當大的。善知識教導是有,有一種是,聖號念一字拜一次,這種我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1 18:02:00
藏傳的話 有的是以"皈依"為主要修持做大禮拜 有的是"懺悔" 為主要修持 師長都會在開始之前詳細解釋怎麼用心包括觀想的內容 和用心的方式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7-01 18:04:00
就不想做,動作太頻繁。另一種懺悔文念一回拜一次,我也沒做,還是覺的次數多。目前拜的方式隨自己的心意,還是蠻自在的。未來會不會改不一定,懺悔文那種方式,之前是曾考量拜拜看的。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1 18:08:00
藏傳的話 "懺悔"為主的拜法是拜35佛懺悔儀軌 心上是俱足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7-01 18:08:00
藏傳的話,先前有看一篇文章,磕十萬大頭的,也是很利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7-01 18:09:00
害,而且是整個人趴在地上,五體投地的形式。和跪著又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1 18:09:00
如果是以"皈依"為主的拜佛 就會是憶念 佛法僧師長的功德心裡會是緣想三寶功德與恩德 下去大禮拜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7-01 18:10:00
不同……四力懺悔先前看文章,好像是到廟裡清掃算四力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1 18:10:00
恩恩 藏式的是全身趴下去的拜法 會比較累 但久了也會習慣的 而且也會有助於氣入中脈 拜完之後 打坐都比較"清"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7-01 18:12:00
前陣子到大雄寶殿讀經,來了一個人拜佛,動作靈活,看起來感覺像在做體操或瑜迦似的。恩,主要應該和先有動,然後再靜有關吧!最近每天都騎三四十分鐘腳踏車到某處,然後靜坐,就覺的不太一樣。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1 18:16:00
一方面也是很好的[調心]方式 比如 強力的修皈依之後以強烈的皈依和虔誠 去修持心性法的話 會更容易證悟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7-01 18:22:00
所以這樣拜,有動作,也可對治昏沉。讀一些懺本,會有念到聖號時就要拜一次,我都沒拜。如果全拜的話,很花時間。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22-07-02 02:48:00
阿彌陀佛,其實末學認為不用刻意要拜到幾萬拜。我自己已經拜佛十五年以上了,越拜越歡喜。以前最多可以一天拜四五個小時,現在是由於工作繁忙,所以只剩下每天的早課一百拜。以後有緣進念佛堂,我想我也會以拜佛為主。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22-07-03 06:15:00
推拜佛消業障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2-07-01 22:33:00
十萬拜有用,至心誠拜,氣脈會通,身體舒暢,降低束縛,這是會引出心意識的輕鬆狀態,這時候看事情會比較客觀中性,心如空杯,適合學習,當然也可以持續拜,持續增長。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7-01 22:35:00
法師是要藉由苦行消除你的業障、磨練你的心智、考驗你求法的決心,讓你知道佛法是得來不易。可以參考看看馬爾巴跟密勒日巴的故事。
作者: MartinJu (荒謬人生)   2022-07-01 23:16:00
藏傳是講「皈依」大禮拜。既然自己都覺得還沒真正皈依。就只能繼續學習皈依推文的懺悔是另外的一個東西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7-02 00:14:00
以前跪著拜下去的動作停住時,是無法呼吸的,後來慢慢練,如今這動作可呼吸自如,不知這樣算通氣脈還怎樣?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2-07-02 00:59:00
我以為當善知識,應該要教導弟子拜佛的意義,是禮敬佛陀福慧功德。引導他發菩提心,每一拜的動作與菩提心相應,使拜佛的儀式能增強行菩薩道的意志。或是發出離心每一拜,都在攝心,都在體悟空性。若善知識不教,或拜的人沒學,拜佛時只有胡思亂想,那效果跟做運動差不多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7-02 01:55:00
目前拜佛時多是默念佛號,讓自己別想其它事,偶而會出現與佛菩薩對話的情況,也明白那其實還是自己的自問自答。若從觀察自己的角度來看,一開始連拜這件事都是很排斥來說,整體的改變是相當大的。善知識教導是有,有一種是,聖號念一字拜一次,這種我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2 02:02:00
藏傳的話 有的是以"皈依"為主要修持做大禮拜 有的是"懺悔" 為主要修持 師長都會在開始之前詳細解釋怎麼用心包括觀想的內容 和用心的方式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7-02 02:04:00
就不想做,動作太頻繁。另一種懺悔文念一回拜一次,我也沒做,還是覺的次數多。目前拜的方式隨自己的心意,還是蠻自在的。未來會不會改不一定,懺悔文那種方式,之前是曾考量拜拜看的。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2 02:08:00
藏傳的話 "懺悔"為主的拜法是拜35佛懺悔儀軌 心上是俱足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7-02 02:08:00
藏傳的話,先前有看一篇文章,磕十萬大頭的,也是很利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7-02 02:09:00
害,而且是整個人趴在地上,五體投地的形式。和跪著又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2 02:09:00
如果是以"皈依"為主的拜佛 就會是憶念 佛法僧師長的功德心裡會是緣想三寶功德與恩德 下去大禮拜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7-02 02:10:00
不同……四力懺悔先前看文章,好像是到廟裡清掃算四力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2 02:10:00
恩恩 藏式的是全身趴下去的拜法 會比較累 但久了也會習慣的 而且也會有助於氣入中脈 拜完之後 打坐都比較"清"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7-02 02:12:00
前陣子到大雄寶殿讀經,來了一個人拜佛,動作靈活,看起來感覺像在做體操或瑜迦似的。恩,主要應該和先有動,然後再靜有關吧!最近每天都騎三四十分鐘腳踏車到某處,然後靜坐,就覺的不太一樣。
作者: FHShih (hou)   2022-07-02 02:16:00
一方面也是很好的[調心]方式 比如 強力的修皈依之後以強烈的皈依和虔誠 去修持心性法的話 會更容易證悟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7-02 02:22:00
所以這樣拜,有動作,也可對治昏沉。讀一些懺本,會有念到聖號時就要拜一次,我都沒拜。如果全拜的話,很花時間。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22-07-02 10:48:00
阿彌陀佛,其實末學認為不用刻意要拜到幾萬拜。我自己已經拜佛十五年以上了,越拜越歡喜。以前最多可以一天拜四五個小時,現在是由於工作繁忙,所以只剩下每天的早課一百拜。以後有緣進念佛堂,我想我也會以拜佛為主。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22-07-03 14:15:00
推拜佛消業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