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因果業報不成比例

作者: ykkdc (ykk)   2023-08-07 14:33:29
摘自:《地道建立》(2010年講授) 轉自:http://www.lamrimworld.org/
卻佩格西講授/廖本聖老師翻譯/釋見諦法師(香光尼僧團法師)編輯
假設有人的心非常惡劣,如果是男的就可以說是魔,女的就是女魔。也就是,魔或女
魔,並不是有一個魔這樣的東西,其實就是人,因為他的心只想到傷害別人,雖然他具有
人的樣子,但是還是可以稱他為魔。如四魔中的天子魔,又名為極喜自在,他是屬於欲界
天(欲界他化自在天),他會得到天身,主要是過去累積的善業所形成,但是得到天身之
後,他卻一再地阻撓或障礙他人,雖然他得到天身,但卻名之為魔(天魔),原因在此。
========
對前篇這段作個補充,此處提到欲界天。
佛教的宇宙觀包含三界,三界由下至上:欲界、色界、無色界。
三界當中,欲界包含六道,又稱下界。上二界的色、無色界,沒有六道,只有天道。
欲界的六道當中,欲界的天道分為六層,即六欲天,由下至上分別是:1.四天王天、
2.三十三天(忉利天)、3.焰摩天、4.兜率陀天、5.化樂天、6.他化自在天。
六欲天當中,越上層天,欲念越薄弱,上上天比下下天的欲念輕薄,他化自在天是欲
界最高處、欲界之頂,也是欲界當中欲念最薄弱的處所,再往上是色界天就遠離了欲界。
====
欲界的六道當中,人道、天道是善趣,往生欲界的天道,要有行持五戒十善的因緣。
佛陀教導六念法提到念天,六念法: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
其中"念天",學習天的功德,行持五戒十善,不起貪欲、瞋恚等遮止十不善業道,遠
離十不善業道的惡趣,以此作為向上提昇進道的資糧,佛教三乘菩提道皆遠離十不善業。
以下舉出,佛典教導六念法的經例,其中提到念天--
1.《雜阿含931經》:
「若比丘,在於學地,求所未得(所欲求的菩提道果尚未證得),上昇進道,安隱涅
槃,彼於爾時,當修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乃至進得涅槃。
....聖弟子念諸天事,有四大天王、三十三天、焰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
在天(此處提到的六種天,即欲界當中的天道,欲界天由下至上包括這六種欲界天)。
若有正信心(例如對於業果有正見的信心)者,於此命終,生彼諸天,我亦當行此正
信;彼得淨戒、施、聞、捨、慧,於此命終,生彼諸天,我今亦當行此戒、施、聞、慧。
聖弟子如是念天事者,不起貪欲、瞋恚、愚癡(遠離十不善業道的意三不善根),其
心正直,緣彼諸天。彼聖弟子如是直心者,得深法利、得深義利、得彼諸天饒益隨喜;隨
喜已,生欣悅;欣悅已,身猗息(輕安);身猗息(輕安)已,覺受樂;覺受樂已,得心
定;心定已,彼聖弟子處兇嶮眾生中,無諸罣閡,入法水流。念天所熏故,昇進涅槃。」
2.《雜阿含550經》:
「聖弟子念於天德,念四王天、三十三天、炎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即欲界六天),清淨信心(於善業得樂果、惡業得苦果的業果道理清淨信心),於此命
終(遠離惡趣),生彼諸天。我亦如是,信、戒、施、聞、慧,於此命終,生彼天中。
如是,聖弟子念天功德時,不起欲覺、瞋恚、害覺(自淨其意,遠離十不善業道當中
的意三不善根,由遠離意三不善業道而遠離身語七支的不善業道,即遠離十不善業道)。
如是,聖弟子出染著心,於何染著?謂五欲功德。於此五欲功德(色聲香味觸等五欲
),離貪、恚、癡,安住正念正知,乘於直道,修天念,正向涅槃,是名如來、應、等正
覺所知所見,說第六出苦處昇於勝處,一乘道淨於眾生,離苦惱,滅憂悲,得如實法。」
3.《大方等大集經虛空藏菩薩品》:
「念天者,若菩薩念天,所謂:念欲界天、或色界、或無色界天。念欲界天,持戒果
報故,受適意色聲香味觸,以天五欲遊戲娛樂,天衣飲食自恣滿足,一向受愛喜適意樂。
菩薩作是念(思惟):『此一切興盛,皆當衰滅,是諸天等(例如欲界天享受適意色
聲香味觸,以天五欲遊戲娛樂)亦當無常變異,由放逸故(例如欲界天耽著五欲)不造善
根,先有善業,今悉當盡,此諸天等雖生天上,猶未脫地獄、畜生、餓鬼之分。』
菩薩作是念(思惟)已,不悕望生欲界天處,唯除兜率天宮。
兜率宮中有一生補處菩薩,於一切菩薩行以到彼岸,一切諸地、一切神通、一切諸定
、一切陀羅尼、一切辯才、一切菩薩事,於一切方便等以度彼岸,但憶念如是功德,於此
天中心生欣仰,若欲生天者,當願生如是天中(欲界天中一生補處菩薩處所)。
....但作是念(思惟),我當作天中天,如來、應供、正遍知,是菩薩雖念諸天,不
依欲界、色界、無色界天處,而於三界眾生起大悲心,是為菩薩不離如如來所許念天。」
>>>>>
[1] 此處《大方等大集經虛空藏菩薩品》云,念欲界天,持戒果報故,十善業道也是戒。
戒分性戒、制戒,十善業道屬性戒,行持十善業道遠離惡趣,獲得人天善趣增上生。
[2] 又,經中提到,菩薩雖念諸天,不依欲界、色界、無色界天處,而於三界眾生起大悲
佛陀教導六念法,其中念天的功德是行持十善業道的果報,遠離十不善業道的貪欲、
瞋恚、癡見撥無因果,由十善業道遠離惡趣做為向上進道的資糧,但並非以天為皈依處。
尤其,大乘菩薩道而言,天界的有情眾生,不論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仍在輪
迴苦當中,而菩薩是大悲種性覺醒的行者,生起大悲心欲求成就佛果利益三界一切眾生。
[3] 生欲界天的聖者,如《雜阿含648經》:「須陀洹(初果)…七有(欲界)天人往生
究竟苦邊」《雜阿含990經》:「得斯陀含(二果)生兜率天,一來世間究竟苦邊」
[4] 《華嚴經.讚歎品》:「魔王將諸魔眾來,尊以慈悲悉降伏。」華嚴經提到,佛陀以
般若智慧相應的慈悲三昧,降伏魔眾怨敵。若有慈心,天人慈愛自然集會,佛以慈力
戰敗魔軍,故守護不傷害自他中為最勝,故遇魔眾怨敵時慈悲不瞋雖難生,然須勵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