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irComm (AirComm)
2023-08-31 19:18:04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對現在的狀態很困惑,
也不知道該往哪裡前進,
想請各位給我一點指教。
我是一個「超級」目標導向的人,
從小到大為了滿足生存,
基本上會把情緒情感全部殺掉的人。
不管喜不喜歡,舒不舒服,可以用盡方式達成人家的期望。
舉例來說,我高中是自然組的,
社會科的老師都教的很爛,
我不喜歡社會科,
兩年沒有碰過社會課本。
但是我可以在大學考試以前,
逼迫自己在三個禮拜內裡面,讀完三科,
每一科有五本課本,全部學會,做完筆記,
並且在學測的社會科得到滿分。
我也可以用催眠自己的方式,讓自己性格改變,以達成該領域適合的思維模式。看世界的
角度,可以像是開收音機一樣,隨時切換頻道,用不同的方式,以達成「目的」證明我這
個人在世界上是有用的。
我會用各種不同的面向看事情,為的是說服自己做這件事情有「意義」,而在每一個當下
,用趨近於燃燒自己的方式,活在這個當下。每個當下全部都放在完成目標。
這樣的心理結構,最後導致我被診斷出重度躁鬱症。因為我是靠著這種每達成一個目標的
成就感,優越感,不斷的續命,找到活著的「目的」
我可以幫自己解問題,我可以幫身邊所有人解覺他們的問題,包括心理問題,看他們每一
個人因為我小小的幫忙,獲得更快樂的人生。但我越來越痛苦,越來越不快樂。物質層面
,我比同齡人都好一點,剛畢業就拿到人家努力10年都不一定進的去的外商工作。但不快
樂很久了
。
我發現我有「過度努力」的問題。我就發現原來我很早很早以來,就是一個目標機器人。
我把過度努力的問題,破除掉以後,我就發現,生命好像沒有意義了。
我此刻發現,沒有一個真正可以依賴的評判標準。任何事情都有超級無敵多的觀點,可以
讓我隨時切換。我的心情,好壞,世界長的樣子,全然不一樣。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客觀。
連讀論文,都可以知道,這些東西根本也是相對,沒有絕對。
活著,死掉。好像沒有差。沒有好壞。
做什麼,有做,沒有做,好像也沒有差。
我的感覺是很麻木的,觀察力是很麻木的。
現在只知道目前活的不開心。
想要喜歡每天晚上吃完晚餐跟老婆去散步。
但在新竹這個地方,沒有人行道,沒有地方散步。
去過芬蘭一年,在哪裡壓力很小,工作假多。工作就是每天7.5 小時。一直以來心裡一直
有個靈魂呼喚,想要回去芬蘭,想要去讀博士,但我已經沒有力氣去做準備工作了。我也
好幾個月沒有辦法好好工作了。超級恐懼被公司開除的。
這兩年我的腦現在明顯的退化,
我連打文章都很難組織起我的文字。
請問各位,你們怎麼看。任何建議都好。
不然,我沒事都想要衝到路上給車撞。
我該怎麼重新建立正確的腦迴路。
我想要輕輕鬆鬆的過日子。
我想要可以有效率的完成事情。
我想要能夠感受這個世界,而不是麻木的,斷開的。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1.222.1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693480687.A.ABA.html
作者:
thugf (cute)
2023-08-31 19:35:00身心靈的東西跟物質是剛好顛倒的。你越想要越努力越得不到,沒目的反而才能拿。先靜下來唸經吧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3-08-31 19:39:00試試每天抽空,念佛。專心聽自己的佛號聲。專心到一個程度,腦袋會有休息的舒適感。願彌陀加持您順心。南無阿彌陀佛。
短期可以的話建議 要增加某種運動 大腦跟身體斷開了需要用身體的感受讓大腦稍微冷卻下來 就排個課程 我重訓很目標導向 找放鬆一點的有時間念經念佛都很好 上班很多事就找單調一點的事情等有力氣看佛學書了之後 從比較軟的佛陀究竟想教我們什麼? 或 箭術與禪心 開始看(前面那本好像絕版了...要找一下) 或是先看一些正念系的 那些比較軟比較快可以把身心的連結弄起來等身心狀態再整理好了 再去碰比較嚴謹的佛教宗派把佛教的法義整理學好 再深入然後如果看文章的年紀差不多 身體應該已經開始受傷了
不要把自己逼的太緊!適度的放鬆,推薦楊定一博士“全部生命”app,裡面的課程 或許有你適合的!
作者:
jksen (Sen)
2023-08-31 21:34:00另外竹科附近靜心湖可以散步,市區運動場、護城河、新竹公園也可以走走,其實還是不少散步的地方
頭部太緊崩的方式我都用水療,上次也有人分享過佛陀教育沐浴的好處,現在水療的功能比以前好很多,可以有效舒緩緊崩的身心,然後搭配在裡面練一些伸展和呼吸,我常上網或玩遊戲一整天頭部緊崩後去水療,緩解效果超快
作者:
ekoj (夭竹)
2023-08-31 22:04:00我是覺得去做你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這次為了你自己真正想要的去拚 而不再是建立在別人價值觀下的目標 這樣為了自己想要的去追求 這樣努力應該不會再麻木
嗚呼 刪到我的推文了 總之我剛剛推了一段 要用佛陀的教導重新建立人生的價值的意思 這學校沒教 佛陀有說學習的好機會
作者:
ekoj (夭竹)
2023-08-31 22:18:00你想跟老婆散步 想去芬蘭 想讀博士 是那條狗說叫你做的嗎?我前面也被刪了推文 總之 是不是先想想一路過來老是聽那條狗的才變麻木的?是不是先想想 《 打顛倒了
作者:
sleepyrat (sleepyrat)
2023-08-31 22:34:00可以約老婆去練雙人瑜珈
作者:
jksen (Sen)
2023-08-31 23:22:00竹北有一些小公園可以走走,我比較熟的是興隆路頭前溪堤防那邊有一些小步道,晚上走走也不錯,也有人在那邊散步跑步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3-08-31 23:44:00重新看了您的文章,應該是對人生有新體悟。這是好事,不過有點陷入佛家所謂斷滅的心態中。突然讓我想到有些人修空觀產生的誤區。1.『有』。2.『空』3.『中道平衡』。一般人都是活在『有法』的世界觀裡面,『有法』= 相對法。有對有錯、有好有壞。所謂的心隨境轉,有得有失。然後學佛人,或者對生活有感悟的人,會進一步開始認識體悟『空法』。漸漸的會明白『凡事相對』,不取不捨。這也是兩面刃,好處是『不執著了』。壞處是走極端了,『不執著』變成『放棄人生』。這也是佛家講顛倒心的一種。您的情況有點類似這樣,可能又加上生活壓力等累積情緒。佛家有句話是用來修正極端:『外不著相,內不住空』。以前有人問彌勒菩薩(大肚子胖胖的那位),何謂佛法大意?祂笑笑的把肩膀的麻袋放在地上,兩手一空。旁人回:放下之後呢?彌勒菩薩瀟灑的把麻袋又扛在肩上,笑笑的走了。這就是第三個體悟階段:中道。諸法實相 = 『有法』+ 『空法』。空,是用來保持內心的寂靜。有,是依然建立該有的圓滿目標。(利益眾生)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3-09-01 00:20:00所謂的『佛』,就是將實相智慧落實圓滿的人。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3-09-01 00:24:00您可以參考佛家這三種順序,參考思考調整看看。
作者:
swingman (勇敢gogo)
2023-09-01 01:44:00好奇你為什麼會求助佛版?如果把追求正確、輕鬆、有效率改成追求由內而外的平靜與喜悅你覺得會不會更好?
感覺你就像是一直在照鏡子,不斷透過端正衣裝,儀容來讓自己看起來很好,來自我滿足。但那只是鏡中相,就像透過一個幻影來自我滿足一樣。向外求很耗神,長久下來一定會把自己給掏空的。試著靜下來去觀察,分析你自己創造出來的目標,觀想這個目標是你用人類集體意識中共同的認知+個人經驗創造出來的幻坑。自己挖一個幻坑出來,又努力的去填這個幻坑,請問這是何苦咧?但不是說什麼都不做,而是在做中學,做中觀察。透過觀察發現,知道[目標]是如幻的,因緣和合的。既然已經知道如幻,也就不會執著在這上面了。就像你做惡夢時感覺很真實,醒來後發現原來只是夢一場,就不會去執著他了。然後也就得以喘息,不會因此煩惱了。慢慢地自然的取得平衡,依然該幹啥幹啥。
作者:
proton63 (proton63)
2023-09-01 03:44:00先承認自己腦袋有狀況,讓醫生先帶領你離開迷霧。www.ptt.cc/bbs/Gossiping/M.1650406418.A.4E4.html已刪文,節錄:以往都是可以輕鬆解離完成任何東西,但現學業、事業等等上的困難如果真的已經到極限,就放掉如果有跟我背景相同的、能負擔得起的朋友們,放過自己吧以上是別人類似經驗:top名校,躁鬱,自殺未遂。
龍波田的動中禪,不用用有目標,沒人可以猜到目標,規律做就行,應該很適合你
作者:
fred7620 (文殊師利勇猛智)
2023-09-01 08:40:00如果當初去法鼓山營隊對你有幫助,建議還是去找你附近的道場尋求幫助,僧眾跟道場共修的力量,會比你自己單打獨鬥地面對煩惱來的輕鬆多了
我愛東想西想,既然如此就把想變成是觀修的對象,接著配合專注在呼吸上,對我蠻有幫助的。曾得諾貝爾醫學獎的研究也發現這樣練習冥想呼吸,也是有助於病情,可以幫助我們延壽的細胞中的端粒健康的運作。煩惱與智慧其實是一體兩面的,因為有煩惱所以才好修行,有句話叫'煩惱即菩提'。透過慧觀將煩惱轉為智慧。不離身心覓菩提,才是佛教真正教給我們的東西,一切不假外求。其他各種儀式都只是幫助我們入道的助緣而已。
作者:
sleepyrat (sleepyrat)
2023-09-01 09:56:00如果有到要看醫生的程度 飲食那邊 避開麩質 補充B12還有就是多動物類的食品減量吧...
作者:
proton63 (proton63)
2023-09-01 13:12:00強烈建議你馬上看醫生,案例是吃藥治療8年,毫不猶豫直直接進行自盡計畫,什麼遺書都沒有留。運氣好沒死。
作者: Mian1997 (免) 2023-09-01 14:13:00
賺錢哪來輕鬆的,22k不用動腦的勞力工作要不要?魚與熊掌難以兼得。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23-09-01 15:14:00達賴喇嘛尊者上月長壽灌頂法會講菩提心與空正見:
https://fb.watch/mvTErG46n0/?mibextid=cr9u03剛點連結影片還在,推薦把它看過聽聞一遍 希望對您有幫助(原po智力應該很不錯,我自己也有一些追趕目標的經驗,比如高中時曾因私人因素轉學到另一所學校的數理班,才發現他們數學進度比原校快很多,自己花了一個轉學的暑假自修原校還未上的微積分,還好經過自己努力有趕上考出來成績還不錯,智力應該也勉強差強人意,但是達到目標是否快樂我覺得您可以聽聽達賴喇嘛尊者教授 有顆溫暖的心比較重要(家族中也有其他小孩更優秀,是那種過去聯考第二、三類組都可排進全台前五名,嗯...突然覺得有點接不太下去,因為我們不是他人的代言人 不過還是想說有顆溫暖的心比較重要還有推文中大家建議多運動,可以多嘗試運動、飲食調整。)情緒療癒(2023年版)與達賴喇嘛對談正念、情緒與健康:
https://24h.pchome.com.tw/books/prod/DJAK1S-A900G4HJJ↑這是達賴喇嘛過去三十多年間與世界科學家進行的心智與科學對談,其中一場紀錄,他和科學家進行的生命心智對談已經有不少翻譯成中文,找來看看應該會有幫助佛教說的"我執",當內心現起我時,要對它有正確認識才能去除不必要的我執,才不會被其實從來未曾有過的我壓垮了達賴喇嘛教導的多是從世俗的慈悲和勝義的空觀去認識生命這也是佛教的核心教授,有機會的話可接觸看看思惟看看。
作者:
proton63 (proton63)
2023-09-01 19:31:00說來說去還是那句最簡單 聽過:把心拿來我即替你安之 嗎?
作者:
sysp (無極)
2023-09-02 10:25:00我覺得你需要道家"無為而治"的人生觀
有親7說再也不回家鄉 因環境改 再看會影響他以前美好G憶他對記憶有一種執著 你最後一句話也是類似(後來他得優玉2x年前 我記得1個女生說 逐臭之夫 可能她看網上很多新聞例如在靠近學校的宿舍群 有些人就會去偷聞鞋子由於她...大概是印象太過深刻吧 於是就認為所有的男生都(類似泰迪熊或某些玩偶 把熊類可愛化 卻忘記了兇猛危險)也就是...很多人 其實是脫離現實的 特殊見解把熊可愛化 只是少數人 同樣 會偏好聞臭的 也是少數人..(只4有些女生 還真的誤以為絲襪對所有的男生都有吸引力)總之 她說著逐臭之夫時 那堅毅又帶著嫌棄的眼神...你是旁邊客觀的人 應該都可以看出 : 她又陷入某種偏見了被世俗化太久D人口氣用詞 思考習慣 格式化 很難回到初衷例如你看很多老一輩台語人 重氣音都很明顯 無法平聲細語你叫他試著輕聲細語? 他可能還覺的...倍感虛偽 矯揉造作很多人講話已經變成 要看對方的口形 或直面有表情才清楚他無法從...假如一句話全都平聲的語態 去進行客觀的判斷例如講電話 他無法針對聲音 去判斷對方或傳Email純文字 都會誤解人家語意 (無法客觀字面解讀)他們都需要第2象徵輔助(例如口形、表情) 才能確定對方14就好像 文字 他在解讀時 旁邊都有鬼 無形中幫他負面解釋( 又例如 : 搜尋「簡雍 + 禁酒令」... )即使到了今代 華人 特別多人 仍是骨子深處 想玩文字獄的而且他們無法察覺...非常難以自我察覺...自己的內心深處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23-09-03 11:39:00眾生皆有病,只是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而已。
作者: Mian1997 (免) 2023-09-03 14:12:00
口語跟書面語的差別,口語簡單容易理解,但離開原本的談話場合很容易讓人聽不懂,因為缺失了很多輔助訊息,書面語傳達訊息較為完整,但說跟聽的人都需要語文訓練才能相通,我可能用上百字的書面語在評斷你這個人,你聽了也許只覺得我對你有意見,但口語我要表達的也許只是「給我閉嘴」,這就是口語簡單、短、帶情緒讓人容易秒懂的地方。要用書面語去表達意思消耗的是好幾倍的腦力,除非你中文很強每個字都用的很精準,否則長年這樣咬文嚼字的去打文章,一但大腦退化就會產生組織障礙。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23-09-03 15:05:00p兄說老一輩台語人重氣音都很明顯.....其實客語人也很常見,或者說不分語言族群吧,有些講話口氣很兇很衝的,跟自身修養也有關,尤其比較缺乏教育、比較無知、較缺乏涵養的情況,相對現在說的文青,就是好像"含憤說話"的憤青這應該沒有年齡的差別,只是缺乏教育有時在老一輩更明顯這時候就會覺得像是文學藝術的陶冶也是滿重要的,讓個性有種比較柔軟溫厚美學的節奏,這個在精神疾病應該也適用其實說著說著也是回應到之前說的有顆溫暖的心比較重要,但佛法說溫暖的心又跟文學上有差別是說慈悲能給予的溫暖自己有顆溫暖的心最先受益的就是自己了帶來放鬆柔和平靜這應是能改善如p兄說口氣很衝和如原po情緒情況的共同根源
https://bit.ly/3qOAnZG什麼幽鬱症、躁鬱症,這瑜伽可以解決大部份。不過,要滿四加行。而且這教授要找人教比較難。薩迦派道果、寧瑪白玉、噶舉,要做到這程度,至少要修七八年的法。嗯嗯,當我沒說好了心法, 念念藥師七佛經吧, 是補非常有精神的能量
我覺得你最好的解方就是直接學大乘佛法。因為你過度追求世間上的事物,所以引發了無限的煩惱,但佛陀告訴我們,世間上的事物只是因緣和合出來的幻影,如鏡中的鏡像,不是真的,沒有實體。部分科學家已經發現了,世界是虛擬的,一切資訊都是大腦告訴我們的影像,所以不要執著這些影像。但又因為我們活在影像中,無法離開影像,所以也不能因為是影像就什麼都不做。舉例來說,我們在玩遊戲,就必須按照遊戲規則去賺取遊戲幣,才有辦法獲得遊戲中的虛寶,遊戲才能正常的玩下去,我們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大型遊戲,你無法離開,假如你刻意想離開(自殺),其實還是離開不了,還是在三界中、輪迴中無法脫離,而且還很容易因為過渡執著而墮入三惡道,那只會更痛苦且了無出期。理解上述這個道理後,你一樣可以隨緣努力去過生活,你覺得該這樣做,那就這樣做,依照社會規範、普世價值觀去好好的做人,但心裡一定要明白這些都不是真實的,包括追求這些事物的心也不是真實的,你只是隨緣而行,所以不需要有煩惱。努力生活的結果,不論如何一律接受,例如拼命衝業績,但業績最後仍然不理想,應坦然接受,不用去抱怨,因為世界不是真實的。上述這些建議希望原po你好好思維看看,若能朝上述目標努力,煩惱一定會越來越少。
作者:
purue (purue)
2023-09-08 14: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