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吧,只是在說靜坐很好,沒說因此就捨棄其他事情不幹啊~靜坐可以很好的自我省視、覺照,但也可以出門去透過與群眾的關係來實踐發現的東西。就像讀了佛經發現很多好東西,例如空性與忍辱的東西好了,但忍辱還是入紅塵中、事中去磨,才知道自己修得如何呀尤其在煩惱生起的當下,當體即空,在空中產生智慧,煩惱即菩提,這個自度度人的過程,也逐漸解開業力的糾纏,這個煉金的行為就是發菩提心啊是以為何羅漢與菩薩的智慧與功德差距之大的原因,就是在於心量的不夠廣大圓滿以及分別心。對了,這句話我翻法華經沒看到,倒是在華嚴經的「無著入金剛窟傳」中找到完整的故事。看故事完整內容,主要也是跟壇經的不離身心覓菩提一樣的意思。金諭佛性,透過煉金的過程使之彰顯出來。大般涅槃經 :「汝言:『眾生悉有佛性,何故不見?』者,是義不然。何以故?以諸因緣未和合故。善男子!以是義故,我說二因:正因、緣因。正因者,名為佛性;緣因者,發菩提心。以二因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石出金。對了,還有一點,禪修不等於靜坐,工作、吃飯、穿衣...等一切時都可以禪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