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楞伽經筆記(五)
原文
…(前略)...大慧。云何為外道惡見。謂不知境界自分別現。於自性。第一義。見有見無
而起言說。大慧。我今當說。若了境如幻。自心所現。則滅妄想三有苦及無知愛業緣。大
慧。有諸沙門婆羅門。妄計非有及有。於因果外顯現諸物。依時而住。或計蘊界處依緣生
住。有已即滅。大慧。彼於若相續若作用若生若滅若諸有若涅槃若道若業若果若諦。是破
壞斷滅論。何以故。不得現法故。不見根本故。
翻譯
大慧,什麼是外道錯誤的見解?就是不知道(一切)境界都是從分別產生的,因此對自性、
第一義產生「存在」或「不存在」的見解,而使用言說(編:來解釋它們)。大慧,我現在
要說:如果明白(各種)境界有如虛幻一樣,都是自己的心所顯現的,就消滅了妄想、三界
(輪迴)的苦、和無明、愛業等因緣。大慧,有修行者和外道法師,錯誤地認為(事物)存在
或不存在,(認為)在因緣之外還有事物能顯現,隨著時間而能保持住;有的認為五蘊、十
八界、十二處依賴因緣而出現、停留保持,存在之後然後消滅。大慧,這些對於(識的)相
續和作用,(事物的)生起或消滅,輪迴或涅槃,正道、業、果報、真理(等現象),都是破
壞(真實)的斷滅論點,為什麼?因為不能解釋所顯現的(一切)的事物,因為無法看見(一
切事物)的根本。
思考
一切的境界都是自心的顯現,本來就虛幻不實,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論斷虛幻不實的境
界,而說它存在或不存在,就無法圓滿,也是虛幻的。
那麼,明白眾生和佛或是法和非法也都是心的顯現以後,要怎麼做才能得到涅槃或者離苦
得樂?雖然從一切唯心來看:涅槃不涅槃和苦樂都只是虛幻的;但如果從以幻修幻的因緣
法角度來說,就會產生涅槃不涅槃和離苦得樂等問題。這時可以運用「勝義諦和世俗諦之
間的中道」來打破十二因緣鎖鏈中的無明和愛,得到涅槃而離苦得樂。當我們觀察一切事
物時,除了看見它們種種的世俗表相之外,也要明白(或者思惟)一切事物的本質是無法言
說的空性,當我們明白五蘊的虛幻性質後,「愛憎」就能被斷除,打破煩惱和無明。
其次,因為「心」是不可得、不可說的,所以一切「法」也不可得、不可說,雖然我們能
觀察到一切法的因緣表相。那麼「無明」可不可得?也是不可得的,所以心經說「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十二因緣法只能從法界的角度來說,如果從一切唯心(法無我)來看,一
樣是不可得的。那為何還要破無明?因為只是明白法無我(理修),並無法斷除貪愛煩惱,
還要修習人無我(事修),才能達到最圓滿的境界。
原文
大慧。譬如瓶破不作瓶事。又如焦種不能生牙。此亦如是。若蘊界處法已現當滅。應知此
則無相續生。以無因故。但是自心虛妄所見。復次大慧。若本無有識。三緣合生。龜應生
毛。沙應出油。汝宗則壞。違決定義。所作事業悉空無益。
翻譯
大慧,就好像瓶子破掉就不能再做瓶子儲水的功能,又像燒焦的種子無法生出芽,在這裡
也是如此:如果五蘊、十八界、十二處的事物出現後會消滅,應該明白這樣就沒有相續(
識)的生起,因為沒有(生起的)因,(這些事物)是自心虛妄地看見。其次,大慧,如果識
本來不存在,(是由)三種緣和合而產生,那麼烏龜應該會生毛、沙子應該會產生油,你(
編:他們)所依賴的論點則被破壞,違反了絕對(成立)的義理,(他們)所做的各種推論和
修行都是空而沒有任何好處。......
思考
從因緣法角度來說,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認為在因緣所生之外還有其他的事物存在,或
者還有造作者,是斷滅論。或者說:一切事物都是依因緣而生起、安住,先存在之後,然
後才滅去,也是斷滅論。如果一切事物會滅去,就沒有了因緣來產生滅後生起的事物;一
切事物的相續生起,是依賴前一瞬間境界的因緣,如果認為本來不存在一切事物,一切事
物是根、塵、識三種因緣相遇而產生,那麼烏龜只要有適合的條件產生時,也能生出毛,
但我們知道烏龜是沒有毛的。從「不存在」,依根、塵、識三種因緣相遇而產生「存在」
的事物,這樣的說法並不完整,因為另一方面,一切事物的本質是空性,了不可得。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