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達賴喇嘛:《入菩薩行論》止由離貪成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5-27 10:13:34
摘自:達賴喇嘛尊者《入菩薩行論》教授
〈第八品 靜慮〉
3. 貪親愛利等,則難捨世間;故當盡棄彼,隨智修觀行。
4. 有止諸勝觀,能滅諸煩惱。知已先求止,止由離貪成。
這種奢摩他和毘婆舍那怎麼生起呢?毘婆舍那是一種智慧,可是它不是很單純的智慧
,不是很單純智慧的原因是什麼呢?這種毘婆舍那的生起是透過觀察力,一直在觀察境,
由觀察力去生起未曾有過的一種身心輕安,在身心輕安的同時有一種智慧,這個智慧叫做
毘婆舍那。為了使我們能夠生起毘婆舍那,也就是從觀察力而生起身心輕安的緣故,這之
前必須要有止力去生起身心輕安,才有辦法由觀力來生起身心輕安。所以在毘婆舍那之前
一定要有奢摩他。因為觀力所生的身心輕安,這之前必須要有止力所生起的身心輕安,所
以它的次第是決定的。
奢摩他和毘婆舍那這二者的差別並不是由所緣境去做區分的,為什麼呢?緣盡所有的
,也就是緣世俗諦的奢摩他也是有的,緣世俗諦的毘婆舍那也是有的;緣勝義諦的奢摩他
也是有的,緣勝義諦的毘婆舍那也是有的,所以毘婆舍那和奢摩他之間的差別並不是來自
於所緣上的差別。
第 4句說到「能滅諸煩惱」,什麼叫「能滅諸煩惱」呢?是斷除煩惱的次第過程。我
們先以最基本的暫時壓伏煩惱的一個次第來講,外道他們也是這樣認為:我們現在所處的
就叫自地,無論是欲界也好、或初禪天也好、二禪天也好,這叫自地,他認為在自地的時
候會有煩惱,像欲界有欲界的煩惱,初禪天有初禪天的煩惱,所以他認為自地為粗,上地
為細,所以以粗細而分的禪定去追求上禪天──更上的天界,他認為更上一界,或更上一
天的話就沒有煩惱了,因為他認為自地的時候會有煩惱產生,所以為了斷除自地的煩惱,
他追求更上一界,更上一天的無煩惱的境界,他們以一種自地為粗、上地為細,以粗細分
的禪定去修學。
他們雖然透過粗細分的禪定毘婆舍那和奢摩他的力量能夠讓他們往上一層樓,一直往
上走,可是這種煩惱消失只是暫時性的,這個叫做壓伏煩惱的一種對治力而已,因為其煩
惱的根本──真實執著沒有斷除的緣故,將來還是會再次產生煩惱的,唯有透過緣無我的
毘婆舍那才有辦法徹底的斷除煩惱的根本──真實執著。
所以不是靠世間的毘婆舍那,要斷除煩惱根本的話還是要靠出世間的毘婆舍那。什麼
叫出世間的毘婆舍那呢?就是緣空性的毘婆舍那才有辦法斷除煩惱的根本。首先先是緣空
性的比量,之後慢慢的串習觀修,之後是緣空性的現量,那時候是現證空性,以道地而言
就是見道位。在見道位時是現證空性的狀況,對治的煩惱叫做遍計煩惱,什麼叫遍計煩惱
呢?我們煩惱有分油然而生的煩惱,這個叫俱生的煩惱,另一種煩惱透過理論堅定的一種
想法,這種煩惱叫做遍計煩惱,就是由理論去建立的,就像外道他們認為我是存在的,透
過種種理由認為我是存在的,所以我執就更堅定了,這種我執就叫做遍計煩惱。
當見道位的聖者現證空性時,所斷的煩惱是屬於遍計煩惱的部分,之後再透過修道的
現證空性的智慧,慢慢的斷除油然而生的煩惱──俱生煩惱。瞭解了斷除煩惱的次第之後
,在此說到「有止諸勝觀,能滅諸煩惱,知已先求止」為了要有斷除煩惱的毘婆舍那,所
以首先要先求奢摩他,才能夠證得毘婆舍那,所以說「知已先求止」。先求奢摩他,由這
個奢摩他來成辦斷除貪瞋等的毘婆舍那,所以「止由離貪成」。
作者: a1014a (正法將興)   2014-05-27 12:24:00
隨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