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廣論》
【如《入行論》云:「苦從不善生,如何定脫此?我晝夜恆時,理應思惟此。」又云:「
能仁說勝解,一切善品本,又此之根本,恆修異熟果。」謂既了知黑白業果,非唯了知
即便止住,應數修習,以此是為極不現事,極難獲得決定解故。此復如《三摩地王經》
云:「設月星處皆墮落,具山聚落地壞散,虛空界可變餘相,然尊不說非諦語。」於如
來語,應修深忍,若未於此獲得真實決定信解,任於何法,悉不能得,勝者所愛,決定
信解。
如有一類,說於空性,已獲決定,然於業果無決定信,不慎重者,是乃顛倒了解空性。
解空性者,謂即見為緣起之義,是於業果發生定解為助伴故。即彼經云:「一切諸法如
水月,等於幻泡陽燄電,雖諸死已往他世,有情意生不可得。然作諸業終不失,如其黑
白成熟果,如此理趣門賢妙,微細難見佛行境。」是故應於緣起二業,及諸因果發生定
解,一切晝夜觀察三門,斷截惡趣。若不先善因果差別,縱少知法,然將三門放逸轉者
,唯是開啟諸惡趣門。】
───────────────────────────────────────
摘自:達賴喇嘛《覺燈日光》
我們只能了解因果的法則,如前所說的,同類因必感同類果、業可以增長廣大等道理
,如果說到非常細微的業果,就難以了解,因為它不是用肉眼可以看到的,或用理由推論
得知的。如果沒有思惟業果,就無法了解佛所說的細微隱蔽分;如果平常反覆修習業果,
對於佛所說的細微隱蔽分便能產生決定信解。《三摩地王經》云:「設月星處皆墮落,具
山聚落地壞散,虛空界可變餘相,然尊不說非諦語。」世尊是不說妄語的,所以我們可以
相信佛所說的細微隱蔽分。如果對佛所說的法不相信,修法就沒有基礎了,也就不會相信
佛說的其他教法。
有些人自稱了解空性,但卻輕視業果的內容,覺得這是初學者學的內容。如果有這種
不尊重業果的情況,就是對空性完全不了解。有時候我們會說:「這沒什麼,這是空性!
」這種說法完全不對,不應該這麼說。因為空性的緣故,所以才有業果。如果它本身不是
自性空,又何須依賴因緣而起呢?所以越了解空性,就會越相信業果。不了解善惡的差別
,只因為懂一點法義,就隨著我慢而放縱自己,如此「唯是開啟諸惡趣門」。宗喀巴大師
在此說得非常好,用詞非常強而有力。
諸先覺說:透過業果及法義來觀察自己的心,察覺到自心與法義完全不符順,認識到
原來先前所做的是錯的,如此就沒有解脫的可能。即透過法義來校對自己過去所做,看到
自己的錯誤了,這才是真正的智者。如果以法義來觀察自心,卻不是這樣,那就像背死屍
(屍體與背負者是完全背離的),卻妄言說自己是修行者、智者、淨者,這才是真正的愚
癡。一開始學法時,大部分的人都會認為自己非常正直,根本沒有做過什麼壞事。若修學
了很久,還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問題,沒有需要改善的空間,那就真的有問題了。透過學習
法義,慢慢了解白業的殊勝和黑業的恐怖,原先以為理所當然的事,對照法義,才知道是
不應該做的,而察覺到原來自心跟法是如此疏遠。如果能如此察覺,是好現象,說明真的
有進步。這是初學者必須跨出的第一大步。怕就怕學了好幾年法義,還說自己沒有什麼問
題,那就成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