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菩提道次第廣論》布施波羅蜜 (2)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7-06 07:39:23
《菩提道次第廣論》〈上士道.布施波羅蜜〉 pg263L3~pg263L8
寅一、學習布施 卯一、布施度性
初中分四:一、布施度性;二、轉趣發起布施方便;三、布施差別;四、此等略義。
科判:{卯一、布施度性}
───────────────────────────────────────
【圓滿布施波羅蜜多,不待於他捨所施物,捐除眾生所有貧窮。若不爾者,現有眾多貧乏
眾生,過去諸佛所行布施,當非究竟。是故身、語非為主要,唯心為主。
謂自所有身、財、善根,一切慳執皆悉破除,至心施他。又非唯此,即諸捨報亦施有情
,由修此心到極圓滿,即滿布施波羅蜜多故。
如《入行論》云:「若除眾生貧,是施到彼岸,現有貧眾生,昔佛如何度?一切有及果
,心與諸眾生,說名為施度,以是施即心。」
故修布施波羅蜜多,現無財物可施於他,當由多門引發捨心漸令增長。
───────────────────────────────────────
.“圓滿佈施度”並非觀待對他人施捨所施物,除盡眾生所有貧窮而安立;否則,現在
仍有許多貧窮的眾生,如此應成諸佛因地所行持的佈施尚未究竟。因此,並非以身體和語
言為主,圓滿佈施度唯一是觀待捨心究竟而安立。為何圓滿佈施度唯一以心為主呢?因為
:對於自己所擁有的身、財、善根,一切慳吝的執著全都破除了,而且至心施捨他人。不
僅如此,連佈施的果報也都施捨有情,由修捨心達到最圓滿,便是圓滿了佈施度。如《入
行論》所說:如果除盡了眾生的貧窮才是佈施到彼岸,而現在仍有貧苦眾生,怎麼能說往
昔諸佛圓滿了佈施度呢?一切所擁有的身、財、善根乃至佈施的果報,無不誠心施捨有情
,經中說這叫做佈施度,佈施即是心(佈施依賴於心)。因此,修持佈施度時,如果沒有
財物可以佈施他人,則應從多方面引發捨心,逐漸令捨心增長。
■ 解說──
請看文,「圓滿布施波羅蜜多,不待於他捨所施物,捐除眾生所有貧窮。若不爾者,
現有眾多貧乏眾生,過去諸佛所行布施,當非究竟,是故身語非為主要,唯心為主。」
所以,由善捨思發起的身語諸業是不是布施?是布施,但是圓不圓滿布施是以心為主
,不以身語業為主。那麼,趣入布施度的方法,布施到彼岸的方法如何安立呢?
請看文,「謂自所有身財根善,一切慳執皆悉破除至心施他。又非唯此,即諸捨報亦
施有情,由修此心到極圓滿,即滿布施波羅蜜多故。」
布施度是否圓滿完全觀待於施捨心圓不圓滿決定,不由身語諸業決定。將自己的身軀
﹑財富﹑受用﹑善根全部真心地施捨他人,有時我們心中會期望布施後將來會得到回報,
不該如此,布施後獲得的果報也不顧惜地施予有情,心漸串習,修持到最後,圓滿時,就
圓滿布施波羅蜜多。
從「圓滿布施波羅蜜多,不待於他…」到「…即滿布施波羅蜜多故。」之間,表示布
施雖然有:施捨的思心所和身語業二者,但以施捨的思心所為主。因此我們要圓滿布施波
羅蜜多,必須由究竟圓滿施捨心決定。這雖是宗大師說的,但不是宗大師自行臆造的,是
寂天菩薩的意趣。剛才說的和《入行論》的意思相同。
請看文,「如入行論云:『若除眾生貧,是施到彼岸,現有貧眾生,昔佛如何度;一
切有及果,心與諸眾生,說名為施度,以是施即心。』故修布施波羅密多,現無財物可施
於他,當由多門引發捨心,漸令增長。」
以上已認知了布施的體性,了解何者為主﹑何者為副。接著,第二轉趣發起布施方便。
-摘自《菩提道次第》雪歌仁波切講授 法炬法師翻譯
此文稿為自他學習而做,僅供參考,容有疏失,懇請指正。
道次世界:http://www.lamrimworld.org/
作者: a1014a (正法將興)   2014-07-06 12:22:00
隨喜
作者: tmac012004 (寂滅寂滅就好)   2014-07-07 06:31:00
隨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