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律海十門》(30) 成就律儀戒之方法-7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8-07 06:21:40
《律海十門講記》 (30)
智敏上師
丙七 柔順不惱(成悲和順)
「七者調柔(雖自尊而不傲慢于人)觀己過
不伺他非不放任(地獄有情不缺佛性不捨犯罪)
悲心補救(如理,方便)無損惱(勿但罵責)
令彼捨惡發菩提」
第七,「柔順不惱」。自己持戒,不要看不起人家:「喔,這人不持戒。」
「調柔」,謙虛,「雖自尊而不傲慢于人」,固然要有自尊心,但不淩蔑他人,不要
看不起人家。自己持了一條戒,就看不起人家,「你看這個人,他這一條都做不到,真要
不得」,你自己呢?你現在這輩子固然能夠持這一條戒,你前輩子呢?恐怕也是做不到的
;你現在慢慢做到了,他慢慢也會做到的。
「觀己過」,假使碰到一些不順、不好的事情,要看自己的過失。你做了很多好事,
結果碰了一鼻子灰,你就要怨人家了。不要怨,這是你過去的業報。你現在碰鼻子,肯定
是過去作了一些不好的業,而感得現在碰到不好的果;這個不好的果不是人家給你的,是
你自己造的,那該怨自己,看自己的過失,不要怨恨人家。
有的人發好心,于菩薩道或者別解脫戒發了很猛利的心。要行持,結果一行持,碰了
好多鼻子灰,他就不高興,看過失,甚至於想退,這就是不明因果。要知道碰一鼻子灰,
都是過去的惡業所感,那是因為自己過去沒有持戒、造了惡業,所以現在碰一鼻子灰。如
果你現在再不持戒的話,將來的灰還要碰得更多些。那趕快持戒!
「不伺他非不放任」,「不伺他非」就是不要看到人家的過失。「放任」就是說他是
個犯罪的人,或者破戒的人,我就不去管他、不教育他。要「不放任」!不放捨他。
「地獄有情不缺佛性不捨犯罪」,即使是地獄的有情,他也有佛性,所以不能放捨他
們。我們發菩提心是不缺一個有情的,不能說「地獄有情我不度他,他們太壞,十惡不赦
,我只度其它的幾個趣(餓鬼、畜生、人、天)」,這是不行的。一個有情也不捨,這才
叫菩提心;如果有一個有情不度的話,那就不圓滿,不是菩提心,也成不了佛。
別解脫戒也一樣,我們在傳戒的時候也說了,對遍法界的有情,情非情器界,都要起
持戒的心。對有情當然要起持戒的心,不偷盜、不打他罵他、不殺他,等等。那麼對非情
呢?即使是對那些草木,也不能隨便砍掉!對遍滿十方的情、非情,都要有持戒的心,然
後你持戒的力量才充裕。
某些地方持,某些地方不持,那叫「留限」,有「留限」就得不到清淨的戒。有的人
說:「我對人是不殺的,動物好的也不殺的,而那些要害人的蛇、老虎之類,我是要殺的
。」那這個不殺戒你就持不了。像這一類的,說「某些地方我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某一個
事情,我就要怎麼樣子」,都是「留限」,都是不完整的。真正持戒就是遍一切時一切處
,都要做到,那才是真正的持戒。
「悲心補救無損惱」,假使他有不對的地方,觸犯你的地方,要起大悲心,不要懷恨
在心。「無損惱」,「損」就是損害他,「惱」就是使他心裡不高興。
不要去罵他,不要去責備他,而要「悲心補救」,起悲心來挽救他。他做錯事,要「
如理、方便」給他出罪,使他不繼續犯下去,「勿但罵責」,不要一味地呵斥、責駡人家

當然,要調伏的時候,也要用一下責駡和呵斥。我們也訶責調伏,戒律裡也有,但是
心裡起慈心、悲心,並不是起瞋恨心,這個要知道。
「令彼捨惡發菩提」,目的是要使他捨掉那些惡事,把煩惱、惡業、犯戒、惡行等等
捨掉,發菩提心。而對別解脫戒來說,就是發出離心,這都是可以通的。
就是說,對那些犯戒、不如法的人,不能恨他或者一味地呵斥、責駡他,應當起悲心
救他。「治病救人」嘛,病是要治的,而人呢?也不要恨他。
因為人做壞事都是煩惱指使的,煩惱作主之後,他就跟著煩惱跑、做壞事。那麼做壞
事的是煩惱,不是他,我們應當把他的煩惱除掉,而他這個人,要救他。人有佛性,這樣
他才能成佛。
「令彼捨惡發菩提」,以各式各樣的方便,使他把壞事去掉,也發菩提心、發出離心

「成悲和順」,這是成就悲心,「柔順不惱」,這個題目已經把重點都標出來了。
作者: a1014a (正法將興)   2014-08-07 15:03:00
隨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