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菩提道次第廣論》布施波羅蜜 (24)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8-12 16:15:30
《菩提道次第廣論》〈上士道.布施波羅蜜〉 pg271L10~pg272L3
寅一、學習布施 卯一、布施度性
初中分四:一、布施度性;二、轉趣發起布施方便;三、布施差別;四、此等略義。
科判:{卯三、布施差別─辰三、布施自性所有差別}
───────────────────────────────────────
【又助他施加行者,謂若自有可施財物,見有慳,曾未少施,應往其家,歡喜安慰如是告
言:我家現有廣大資財,我為圓滿布施波羅蜜多,希欲乞者。若有求者與汝會過,莫令
空返,可取我財惠施彼等,或是將彼引到我所。我行惠施當生隨喜,彼財無減即便歡喜
。能如是行,如是令彼漸種能除慳垢種子,由漸修習自施少財,依下無貪進得中品,依
中無貪進得上品。如是若自親教、軌範、弟子、助伴,是慳貪性不能惠施,或雖非慳,
然無資財,與彼資財,令於三寶樹修布施,自己不作。由此因緣,自所生福彌更弘多。
令餘一類調伏煩惱,圓滿一類善法樂欲,攝受有情,成熟有情。
───────────────────────────────────────
.善巧助他加行及其果報分二:一、善巧化導慳吝之家二、安處同梵行者。一、善巧化
導慳吝之家:如果自己有可布施的財物,見到某人慳吝,不曾做過少許布施福業,則應前
往他家,歡喜安慰之後,告訴他:“我不讓你的財物減少,又能讓你成就大功德。我家現
在有很多財物可以布施,我為了圓滿佈施度,希望有乞者來。若有乞者到你這裡,切記不
要讓他空返。你可以到我家取財物布施給他,或者領他到我這裡,我布施時,你應當在一
旁隨喜。”如此慳吝者自己的財物沒有減少,又能做到布施和隨喜,內心便會歡喜。(以
下宣說如是行持的結果)菩薩若能這樣行持,就能讓慳吝者逐漸種下將來能調伏慳吝的種
子,即讓他種下布施的習氣。通過逐漸串習之後,他自己也開始能布施少許財物,漸次依
於下品的無貪進步到中品的無貪,又由中品的無貪上進到上品的無貪。這樣善巧幫助慳吝
的眾生,讓他不知不覺中進入布施的加行,這是菩薩巧慧布施。二、安處同梵行者:如果
自己的親教師、軌範師、共住的弟子、同梵行者性格慳貪而不能布施,或者雖不慳貪但無
資財可作布施,菩薩就給他資財,讓他在三寶福田中修布施福業,而自己不作。(以下宣
說如是行持之利益)菩薩以這樣的善巧方便能讓自己得福更加廣大,又能令一類同梵行者
調伏慳貪的煩惱,又圓滿一類有善法欲者行善的心願,菩薩從而得以攝受有情、成熟有情
。因此,這是自他兼利的巧慧施。
■ 解說──
以上是親自布施時的加行,若不是親自布施的加行時,是叫別人做,東西雖是自己的
,但卻叫別人做布施,例如到寺院時,叫小孩拿香供養﹑拿水果供養﹑頂禮僧眾等,教他
做善事,慢慢地讓他養成習慣於布施。
請看文,「又助他施加行者,謂若自有可施財物,見有慳吝,曾未少施,應往其家,
歡喜安慰如是告言,我家現有廣大資財,我為圓滿布施波羅蜜多,希欲乞者,若有求者與
汝會過,莫令空返,可取我財惠施彼等,或是將彼引到我所,我行惠施當生隨喜,彼財無
減即便歡喜。」
要如此做的話(拒絕對方),必須態度好一點,否則會讓對方覺得被輕視,會讓對方
覺得:「對方有錢,嘲笑我沒有錢。」不可如此,要讓對方高興的狀況下,態度謙虛地請
他幫忙做。
請看文,「能如是行,如是令彼漸種能除慳垢種子,由漸修習自施少財,依下無貪進
得中品,依中無貪進得上品。」
要讓對方漸漸去除慳吝,而自施少財,依下品無貪進得中品,依中品無貪進得上品,
使得對方變成無慳吝的上品無貪。
一般,「無貪」分為下品﹑中品﹑上品,即小﹑中﹑大三品,同樣的,「貪」也分為
下﹑中﹑上三品。若貪於不值得貪愛的對境,就稱為大品貪;對幾十億的錢不貪,即小品
貪。「無貪」的小中大三品也類似此,大品無貪是對於小貪對境能捨﹑不貪。後面在奢摩
它講到淨行所緣時,有的人過去世貪心比較重的緣故,今生的貪心非常大,有的人貪心是
中的,有的人貪心非常輕。所以,貪心有輕﹑中和強的區分。
貪心非常輕是怎樣的呢?遇到一般人不可能不貪的對境時,普通人一定會生起很強烈
的貪心,但是,此個人遇到這種對境時只起一點點貪心,並沒有大貪,即貪心輕﹑小貪。
一般人會以為對境小是小貪﹑對境大是大貪,現在這裡不是這種意思。若是沒有什麼值得
貪的對境,卻是對它有非常強烈的貪心,就稱為強烈的貪。反過說,無貪可分為小中大,
剛開始做到小的無貪,慢慢能做到大的無貪。小貪的對境是大品無貪的對境,所以,大品
無貪的對境是非常大筆的錢財。
「由漸修習自施少財」的「自」不是指我自己,是對方他自己,是對方漸漸習慣用自
己的財物布施;開始時不用他自己的東西布施,慢慢地他會開始用自己的東西布施。
有時,布施一定可慢慢習慣的,從未供養的人,剛開始做時,會覺得很奇怪,我以前
遇到過一個人,他完全沒有接觸過出家眾,沒有供養過,所以,當他在供養出家眾時,心
裡覺得怪怪的。他自己問自己:「我心裡覺得怪怪的,我為什麼要給他這筆錢呢?」一般
而言,人都有一種習慣性,對於布施也是一樣,如果從來沒有布施過,心裡雖然沒有特別
的理由,但是就是不習慣。同樣的,布施會越做越習慣。所以,習慣布施也是一種修行,
在行為上慢慢的訓練,慢慢就會習慣了。另外,做了以後效果會看得出來,對別人有利益
,別人會有反應,效果﹑功德會出現,以後會越做越歡喜。布施出後一定會減少自己的執
著,屬於自己的錢財或物品越多,心裡執著的境越多,執著的心越大,當然不舒服了。若
執著的對境不見了,執著會減少,所以,習慣於布施以後,心裡的執著心當然會減少,在
當下是有幫助的,後面看到利益時會更歡喜。
到此為止,前段講到親自布施時,身語要具足此六點的加行而布施。之後講到財物雖
是自己的,但不親自布施,是使他人布施,此亦應做。自作或教他作二者都應做。
請看文,「如是若自親教,軌範弟子助伴,是慳貪性不能惠施,或雖非慳,然無資財
與彼資財,令於三寶樹修布施自己不作,由此因緣自所生福彌更弘多,令餘一類調伏煩惱
,圓滿一類善法樂欲,攝受有情成熟有情。」
同樣,自己的親教師﹑弟子﹑朋友,若是慳貪個性不能惠施,或者不是慳吝,是無資
財可施時,若自己有錢財﹑物質,可以自己不作,教他人供養三寶,這樣是造了兩種善業
,一是自作的善業,一是教他人作的善業,會積聚廣大福報,也是「調伏煩惱,圓滿善法
樂欲,攝受有情,成熟有情。」
例如供養給上師,上師又布施給別人,此二善業自己都會得到;或者不供養上師,用
自己的東西讓吝嗇者布施,這會使他的吝嗇心越來越小,煩惱越小,這兩種利益自己都會
得到。
-摘自《菩提道次第》雪歌仁波切講授 法炬法師翻譯
此文稿為自他學習而做,僅供參考,容有疏失,懇請指正。
道次世界:http://www.lamrimworld.org/
作者: AnpingTW (七月七日安平見)   2014-08-12 18:36:00
隨喜讚歎!
作者: a1014a (正法將興)   2014-08-12 23:30:00
隨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