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傷痛之後的一帖良方 自他交換法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8-26 20:23:52
轉自:康健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704
這陣子很不平靜,全球天災人禍頻傳,氣爆、墜機、戰爭、地震、伊波拉病毒,大規
模的死傷人數之外,更有成千上萬死傷者的家屬等待援助。
在資訊傳播瞬息千里的時代,我們被迫無法置身事外,就算儘量減少閱聽媒體,心情
還是難免起伏,為無辜的受害者感到難過,對肇事者產生憤怒。
在這樣紛亂的時期,個人的力量更顯得渺小,除了捐款、在臉書貼上「天佑台灣」外
,好像就沒有什麼可以盡的力了,雖然日子一樣過,但是大環境被低氣壓壟罩,加上原本
存在的生活壓力一點也沒少,但跟那些罹難者及他們的家屬比起來自己又幸運多了,好像
再抱怨會遭天譴。
我們的心情就這樣擺盪起伏著,很無奈!
但也正因為生命的陷落,我們才有機會碰觸到心中脆弱的角落。這些年來,引領我走
出幽谷的,除了靜坐之外,還有藏傳佛教中,由印度高僧阿底峽(Atishia)尊者引進西
藏修煉菩提心的「自他交換法」(Tonglen);此練習雖然源自於宗教,並沒有宗教色彩,
只有為眾生祈福。
tonglen一字的原意是「給予與接受」,意指願意接收自身與他人的傷痛及苦難,並
且送出快樂給包括我們自己的所有人。
我最早接觸「自他交換」是從從西方最受歡迎的比丘尼佩瑪.丘卓(Pema Chodron)的
影帶教學,她將古老的東方智慧轉換成平易近人的西方語彙,同時融入自身修行的經驗,
也總是鼓勵學生所有的練習都要從自身開始,以一顆好奇、慈悲的心面對、觀察接踵而來
情緒反應,如恐懼、憤怒、焦慮等。
而「自他交換法」也是從自身開始,唯有先有勇氣與自己的傷痛面對面,原本的陰暗
面有了重見天日的機會,我們的心門也逐漸敞開,接納了自己,也包容了和我們一樣歷盡
苦難、千瘡百孔的其他人。
「自他交換法」可以是隨時隨地在面對苦難或困難時做,就是吸氣、吐氣,吸氣時也
吸入傷痛,吐氣時則吐出紓解與釋放;「自他交換」也可以是正式的靜坐練習,分為四個
步驟:
第一步是先就定位,觀息幾秒鐘,將心定下來,感受心的寬廣及平靜,傳統上這就是
菩提心,我們每個人都與生俱來的。
第二步是感受呼吸,感覺有如吸入了混濁、灼熱廢氣般難受,而吐出的則是清新、乾
爽的氣息。呼吸時不只是從鼻孔,而是感覺全身的毛細孔都一起吸氣、吐氣。
第三步是選定個人的傷痛,這可以是身體上的、情緒上的。佩瑪.丘卓提到傳統上這
是為他人來做,但如果我們本身被卡住而身陷苦痛,我們也能從自己開始,再延伸到與我
們同一條船上的人。
第四步是將「給予與接受」擴大,不管我們作「自他交換」的對象是自己、自己親近
的人還是電視上看到受苦的人,都可以擴大到與我們或他人有類似情況的人,甚至將敵人
、傷害過自己的人包含進來,畢竟,他們也都是和我們一樣有憤怒、恐懼、卡住的時候。
雖然這看起來與我們所認定的愛自己、趨吉避凶的觀念反其道而行,但換個角度想,
我們從誠實面對自身的傷痛那一刻開始,就像母親將跌得鼻青臉腫的孩子擁入懷中般,是
無私且溫暖的,而再將此擴散給與我們有類似遭遇的人,心只會更柔軟、更寬廣。
註:佩瑪.丘卓著作《當生命陷落時:與逆境共處的智慧》(心靈工坊出版)第十五
章「逆轉習性」對「自他交換法」有深入的教導。
───────────────────────────────────────
以下摘自雪歌仁波切《菩提道次第攝頌》、《功德之本頌》:
對於這種修持菩提心的傳承,在七支因果法叫廣大行派行修持法,過去是由彌勒菩蕯
傳給無著菩蕯,無著菩蕯依次由世親菩蕯傳給至金洲大師傳給阿底峽尊者。另外的自他相
換法是深觀派所傳下的修持法,是由文殊菩蕯傳給龍樹,一直傳到阿底峽。在這修持上,
還有另一派別是由文殊菩薩直接傳給寂天菩蕯,寂天菩蕯根據文殊菩蕯的口傳教授直接傳
下來的修持菩提心的方法,在藏文中叫傳大行派,又名偉行派,因傳承比較近,是由文殊
直接傳給寂天菩蕯,寂天菩蕯是比較後代的人,所以,這種修持傳承更具加持力,因年代
比較近,屬近代傳承。
修持「七支因果法」,次第有知母、念恩、報恩、悅意慈、悲心、增上意樂、菩提心
;若是修持「自他相換法」,後面也要接七支因果法的最後面四支,亦即悅意慈心、悲心
、增上意樂、菩提心。修持菩提心,不管是七支因果法或自他相換法,前面都要有一個準
備的修持,就是修持「平等捨」,之後才進入菩提心的修持。
如按自他相換法的修持,引生悅意慈的修法可分五種思惟:第一、由多門思惟我愛執
的過患:第二、由多門思惟愛他執之利益,即增愛他人的利益,此處的執不是執著的執,
而是我們堅持這樣做;第三、思惟修持自他交換之利益;第四、思惟不做自他交換之過患
;第五、若思惟自他交換,應可生起。
想要生起菩提心,有一個關鍵,除了本身生起對輪迴的出離心,還要對眾生生起很親
近的感覺,不管「七支因果」或是「自他相換法」,修持關鍵都是如何生起對眾生親近的
感覺。為他人著想,想利益別人,有這種心,才是真正值得欽佩的高尚品德。利益眾生,
是不是只要有出離心知道輪迴的痛苦,知道眾生輪迴的痛苦想要解脫輪迴,就能夠生起菩
提心?這樣是不夠,還需要一條牽連兩者的線,就是悅意慈。
如果融合這兩種修持的話,應該要怎麼修呢?就是先修知母、念恩、報恩,在還沒生
起悅意慈以前,就修自他相換,也就是剛剛那五個步驟,再接修悅意慈、大悲心、增上意
樂、菩提心。
一般我們都是融合這兩種(七因果、自他相換)修持法一起修的,這個傳承是從阿底
峽尊者所傳下來,也就是先修平等捨、知母、念恩、報恩,然後思惟我愛執的過患、思惟
愛他執的利益等等五個,然後再修慈心、悲心、增上意樂、菩提心。
修持自他相換時,身體要以禪坐的姿勢坐好,順著呼吸做自他相換的觀修。觀想所有
受苦的眾生在我們前方,吸氣時,觀想眾生受什麼樣的痛苦,把他們的痛苦全都吸進來;
自己的善根功德可以帶給他們快樂,呼氣的時候,觀想我所擁有的安樂全吹到受苦眾生的
身上,讓他們獲得安樂。
 
  不是只有吸氣、呼氣而已,最主要的修持要領是好好觀想,按照剛講的步驟思惟,一
邊思惟一邊觀想攝取眾生的痛苦,分散我的快樂給他們,這才是真正重要的。
關於大乘菩提心的修持,先前已稍做講解,以平等捨開始,再依次修知母、念恩、報
恩等。修「平等捨」時,先以中庸的人,不特別喜歡也不特別討厭、或沒有關係的人為觀
修的對象,接著再以親人、親友等喜歡的人為觀修對象,最後再以怨敵、痛恨的人為觀修
對象。一開始,要先讓自己內心凹凸不平的心態磨平,對所有一切眾生都能夠平等看待。
修持「平等捨」以前,須有相當程度的出離心才可以,內心裡面對於中士、下士應該
有一些體悟,如此修行才會紮實。如果我們內心已經真正能夠捨去對這一世的貪著,想要
追求這一世圓滿的心已斷除,接著也斷除來世能夠投生人道、天道過著更舒服日子的貪著
,往下修持大乘菩提心才會踏實。
 
  現在所講的知母、念恩、報恩、悅意慈等等的修行,聽起來大概就覺得這種法是勸人
為善的,應該要有一個善良的心地的修持,但這種勸人為善、心地要善良,跟世俗所講的
心地要善良相比,程度上有著天壤之別,深廣也有很大的差別。
  如果要一個人心裡生起「我要去救度眾生」、「我要讓眾生脫離痛苦」的念頭,但他
自己卻不了解痛苦,不想脫離痛苦,怎麼可能想救度眾生呢?因此,在一個人還沒有生起
想要救度眾生的心之前,勢必要對自己受苦的情況有相當深入的體認,有了這種基礎,才
會生起想要救眾生的心。
 
  一般世俗的愛心、善心、博愛,大多是看到一些眾生在受苦,想辦法用錢財、食物、
衣物等等去幫助他們,這一種善心的幫助,行善的層次只停留在這一生的幫助、這一生的
利益,對他的解脫是沒有幫助的,更不用說像大乘所講的度化眾生成佛,現在所講的大乘
菩提心的修持,跟世俗的博愛、愛心的修為,兩個雖然外表的名相看起來一樣,但內在深
廣的程度卻有很大的差別。
  
  如果想要生起菩提心,在這之前如果沒有出離心,菩提心根本不可能生得起來的,唯
有內心對於整個輪迴的痛苦有所認識、有所體會,生起出離心,才有辦法深入引發菩提心。
作者: a1014a (正法將興)   2014-08-26 23:33:00
隨喜
作者: skyblue19 (386)   2014-08-27 08:34:00
隨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