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摘自自聽自打的上課筆記:
《阿毘達磨俱舍論自釋》卷第九 洛桑卻佩格西教授
(上座同學)有釋:「為顯因果住(住:相當於“此有故彼有”之“有”;因果的安住,
有因有果;因的相續存在,果的相續就存在){及}生(因生果,有因就會產生果),謂『
乃至因相續有(藏文:起),果相續亦有(亦起)(因果住),及即由因分生故,諸果分
亦生(因果生)。』」(餘師將“起”改成“住”)
(論主破)此欲辯生(起)何緣說住(經文所要表達的生,為何說住呢)?(其實此中只
是用詞不同)又佛何故破次第說(不隨順次第而說。一般順序是先有生才有住,而如果照
餘師將起解釋為住,那為何佛要先說住而後說生呢?)先說住已而後說生?
(經典略說緣起之二句“依此有彼有,此生故彼生”,此中釋意論師公認之講法,為破除
無因生果與常因生果之主張。其中第一句“依此有彼有”主要破除如順世外道所主張之無
因生果,第二句“此生故彼生”主要破除外道如主張果是為大自在天等常因所生。而廣釋
緣起“無明緣行…乃至老死”主要破除不順因生果,非因計因。)
(略說緣起之第二句“此生故彼生”亦可破除不順因生:例如主張常因大自在天生,常因
產生無常的結果為不順因生果;或主張有補特伽羅我成立的情況下主張有解脫,此亦是不
順因生果,有自性成立的補特伽羅我卻可以產生解脫,此亦是不順因。)
(底下對‘無因論’者、‘常因論’者、‘不順因論’者,略加以更詳細的檢別:)
(無因論之順世外道並不是所有的因果都不承認,例如種子產生苗芽、母親生子女、火會
冒煙,這些現實狀況看得到的順世外道也承認;但例如荊棘會有針刺之形狀,或豆子長成
圓形,或孔雀背後的翎毛有各式花色斑紋等,認為這個是無因生;其主要認為沒有前世的
因產生這一世的果,也沒有這一世的因產生來世的果,這是他們不承認的,但不是所有的
因果都為順世外道所不承認。)
(在外道中除了順世外道屬於斷見論者,其餘主要被歸在常見論者,例如主張大自在天造
萬物,我們世間居住的處所、有情的身體、有情的受用,這些無常的場所、身體、受用,
都是來自於常的大自在天所造,雖然這樣講,但他們並不是說所有的都由常因而來,例如
還是有承認無常的種生無常的芽此等情況。)
(主張不順因生果者,並不是主張所有的因果關係都是不順的、互相違背的,而主要是主
張有某些情況是由常生無常,或者在不捨棄補特伽羅我執的情況下可以證得解脫,就這些
來講是屬於不順因生果。)
(經部室利羅多)復有釋言:「『依此有彼有者』,依果有,因有滅(將此有之此解釋為
果,彼解釋為因,彼有解釋為因的滅);『此生故彼生者』,恐疑果{從}無因生。』是故
復言:『由因生故,果方得起,非謂無因。』」
(論主破):「經義若然,(1.)應作是說,依此有(果)彼(因)滅無,(2.)又應先言(
先言第二句),因生故果生,已後乃可說,依果有,因滅無,如是次第方名善說(前面釋
言不符合經典密意)。若異此者,次辯緣起,依何次第先說因滅?故彼所釋非此經義。」
(第一句“此有故彼有”主要駁斥無因生果,第二句“此生故彼生”主要駁斥由常因生果
;此二句略說,大小乘共許,不論個別的論師如何解釋經文,第一句基本所要表達的是,
果不管是大或者小、好或者壞,都一定要由因才會產生,這些內容主要是駁斥無因而生的
情況;第二句要表達的是,而果若是無常,則生這個果的因也必須是無常,因要生果的話
,這個因不會是常因,常因不會產生果,如果要產生果的話,這個因一定要是無常的。)
(底下廣釋“無明緣行…行緣識…乃至純大苦蘊集”,主要駁斥不順因生果,因和果都是
無常,因要有生果的能力,因和果必須是同類,好的因才能產生好的果,不好的因才能產
生不好的果;而不會是好的因產生不好的果,不好的因產生好的果。透過廣釋駁斥不順因
生果的情況,例如緣無明,產生行,這個引業的結果會讓有情在輪迴中投生,因此以無明
這個因緣就不可能產生解脫或者聖者,要達到解脫成為聖者,它的正因必須是無我慧。)
(與其他論師關於二句略說緣起的辯難釋疑結束。底下為廣說緣起的部分。)
(關於無明,認為無明帶有煩惱且是心所,這在佛教各宗派是一致的。但對於無明體性的
辨認,各宗派有很多不一樣的看法。)
(依應成,若是無明必然是二我執,然若是二我執不一定是無明。原因是二我執包含心王
心所,而無明純粹是心所。若是中觀自續或唯識宗,認為無明有分兩類,有“對於實相愚
昧之無明”與“對於業果之無明”,其中對於實相之無明即是二我執,對於業果愚昧之無
明即是毀謗因果。)
(若照隨理行經部宗(與唯識宗共),其對於實相愚昧的無明只有補特伽羅我執,無法我執
。若是隨教行經部宗(可與毘婆沙一起看),認為無明是無我慧的正相違(無我慧緣補特伽
羅,了解補特伽羅為無我;無明同樣緣補特伽羅,但執補特伽羅為有我),且無明不是屬
於慧心所,故又把例如五見(薩迦耶見、邊執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邪見;五見屬於慧
心所)的情況排除掉,所以在隨教行之經部宗和毘婆沙認為無明不等於壞聚見,因為壞聚
見(薩迦耶見)是慧心所,此中辨認無明為無我慧之正相違,且又不是五見,剩下的部分
就是他們認為的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