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香光莊嚴:《心經》(3) 樂的種類與佛法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9-25 21:06:26
香光莊嚴:《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http://www.gayamagazine.org/periodical/detail/157
雪歌仁波切 教授 / 釋見諦 編輯
1.1 《心經》在世尊教法中的位置
1.1.1 樂的種類與佛法
釋迦牟尼佛所傳的法,主要是內心的快樂,或真正的樂依心而產生,所以第六意識的
意,心識的樂,要真正的,從那裡下手,去成長這種樂,這是究竟的。所以世尊開示的法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前面二者是行為上的,它主要靠自淨其意
調伏心,這就是世尊的教法。意思是世尊的教法主要由第六意識調伏,由第六意識培養成
長樂,從這兒下手才究竟,除此之外,五根識的樂—色聲香味觸,朝這方面所追到的樂,
都是暫時,完全不堅固,實際上是短暫的,而且是壞苦,不是真正的樂,真正的樂是第六
意識這兒取的,佛教的重點就在如何令這種樂成長。
第六意識的樂有好幾種,如色界,無色界的樂,雖是第六意識的樂,但仍不堅固,現
在取堅固的樂,必須超越色無色界的樂。佛教的樂更超越這個,心胸非常廣大,完全沒有
執著,這些都是智慧來的,心很敏銳,很有觀察力,這種樂是究竟的,堅固的。色無色界
的樂只是暫時沒有煩惱,不是智慧的力量,心暫時輕安,心因此而得到的滿足。佛教追求
的目標跟其他不同,超越這些。雖然我們是佛教徒或是出家眾,若是仍追求色聲香味觸,
那就連色無色界程度都夠不上。
欲界的樂是在色聲香味觸上的追求;色無色界是第六意識上的追求;佛教的修行者超
越這些,是求解脫的,故更超越,它的樂更穩定,更究竟,其成份完全不同,有不可思議
的快樂。我們現在雖然根本沒到這個位置,必須先了解佛教有這樣的追求。不過,佛教並
不完全否定欲界壞苦的樂,還是說要作善,下輩子得富有及享受等,佛教並不否定這些,
但不視它為最主要。色無色界禪定也不否定,在修行上,若是順緣的話,還是會利用它。
宗大師說色無色界的禪定—世間的初禪二禪等奢摩他及毗婆舍那—是世間共道。所謂世間
共道,意思是連根本不是佛教的徒外道行者所追求的樂,都不是外面吃得好或其他各種舒
服,而是精神上的追求。連外道的大成就者,其心靈也超越五根識。換句話說,世間共道
意思是外道行者所修的,雖然是世間的法,但是若對修行有幫助的話,佛教行者還是可以
利用。佛教不否認現在的科學,或欲界的色聲香味觸的樂。
為了究竟樂的追求,其成辦的方法即是法,是佛法,世尊所講的法,其界限是究竟的
樂,穩定的樂。剛才說過,欲界的樂—五根識的樂—根本不是樂,只是壞苦。色界的樂是
樂,它不是壞苦,但是它不穩定。穩定的樂要超越輪迴,輪迴中沒有一個穩定的;脫離輪
迴的樂才是真正的樂,穩定的樂。能夠達成究竟樂的方法即是法,世尊講的就是這個。要
這個樂,不能完全否定下面欲界的壞苦—從欲界的角度是樂—或色無色界的禪定樂。有了
這些,如何利用它成為修行的順緣,它是一個階梯。有了色無色界的基礎,才有佛教究竟
的解脫樂。沒有這些,根本沒有解脫樂。總之,前面壞苦的樂及色無色界的樂是基礎,之
上才有解脫樂。下士道的法,人天乘,解脫乘,得增上生的法為人天乘,得解脫的方法是
究竟勝,二者都是世尊開示的法,意思是欲界的壞苦的樂,色無色界的樂,從順緣的角度
,下士道的法也來了,要利用,只是利用,不是真正的追求,真正的追求是解脫,這才是
佛法。能利用人天增上生,若順緣,則是佛法。若不順則不是佛法。為什麼?若逆緣的話
,那就更慘,從究竟角度說是害我們,所以它就不是佛法。世尊所開示的法其限界安立如
上。
註:要聽聲音檔可至道次世界下載:http://lamrimworld.org/
作者: a1014a (正法將興)   2014-09-26 03:26:00
隨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