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idstrife (kidstrife)》之銘言:
: 菩薩所修一切功德,完全不受外境的影響,因為他住在菩提心修一切善法,菩提心不可破
: 壞。你的心態影響到你的未來的果報。所有的布施依止兩法:第一,無貪的善根;第二,
: 慈悲的願力。菩提心跟無貪的善根,我們把基本定義清楚以後,就有資格修布施了,之前
: 有些心理建設,分四段解釋,《攝波羅蜜多論》云:資財無常現可見,若能任運起大悲,
: 當知布施極順理,猶如他物寄自捨。
受了菩薩戒之菩薩行者,若將受用物視為唯己所用、忘失緣利一切有情,則犯了菩薩戒。
此處所引之《攝波羅蜜多論》經文,出自 法尊法師所譯之《菩提道次第廣論》:
───────────────────────────────────────
《菩提道次第廣論》〈上士道.布施波羅蜜〉 pg264L5~pg264L11
寅一、學習布施 卯一、布施度性
初中分四:一、布施度性;二、轉趣發起布施方便;三、布施差別;四、此等略義。
科判:{卯二、轉趣發起布施方便}
───────────────────────────────────────
【《攝波羅蜜多論》云:「資財無常現可見,若能任運起大悲,當知布施極順理,猶如他
物寄自舍。若施由此無恐怖,置於自家生怖畏,無足共他恆須護,若施無此諸過失,由
施能生他世樂,不施現法亦生苦,人間諸財如流星,定無不捨諸財物。諸未施財無常滅
,由施反成有財庫,饒利有情所惠施,諸財無堅亦有實。若能惠施智者讚,此諸愚夫樂
集財,攝持終無不離散,由施恆感諸盛事。由捨不起染污執,慳非聖道生煩惱,若施即
是道中尊,聖呵餘者為惡道。」
───────────────────────────────────────
■ 解說──
以上主要談到捨身(如《佛本生經》載,佛陀因地之菩薩行,捨身餵虎時,心中充滿
了歡喜,而說了以下的偈頌:“無我易壞無堅身,眾苦無恩恒不淨,此身若能饒利他,不
生歡喜非聰睿。”;大地菩薩現證無我空性慧,能捨頭、目、腦、髓之捨身,布施波羅蜜
增上),以下的《攝波羅蜜多論》是講捨受用與善根。
請看文,「攝波羅蜜多論云:『資財無常現可見,若能任運起大悲,當知布施極順理
,猶如他物寄自舍。』」
「資財無常現可見」的資財是受用,受用是無常,現前可見。「若能任運起大悲」,
心中任運生起強烈大悲心。「當知布施極順理,猶如他物寄自舍」,布施時,對布施的財
物,不要想「這是我的東西」,要想「這是他人使用的東西,暫寄在我家而已」。生起大
悲心時,對自己的物品不會想:「這是我使用的,這是我的東西」。
這裡有兩種看法,一是視財物是無常,一是以大悲心視財物為利他之物。由此二想法
,不會認為擁有的財物是自己的,會視為是他人暫寄的物品。若善解「資財無常現可見,
若能任運起大悲」二句之義,心中會了悟自己的財物﹑布施的物質,是他人暫寄家中的物
品。
請看文,「若施由此無恐怖,置於自家生怖畏」經過這樣思惟的行者,對財物放在家
中會害怕,施予他人會快樂。「若施由此無恐怖」,對修行者而言,布施他人心裡會快樂
;「置於自家生怖畏」,放在家中會害怕。他認為布施很有利益,不可以不布施。接著講
不布施的過患。
請看文,「無足共他恆須護,若施無此諸過失,」若不布施,放置家中,將會生起不
知足的心,也會擔心小偷或強盜,會生起想要守護的貪著心。這是不布施的過患。若布施
,則無這些過失。
請看文,「由施能生他世樂,不施現法亦生苦,」若布施不僅將無上述的過失,布施
亦將能產生他世安樂。「他世樂」在藏文有兩種意思,一是來世的安樂,一是決定勝;即
成辦增上生和決定勝之安樂。若不布施,不僅來世無增上生和決定勝之安樂,現世亦會痛
苦。
請看文,「人間諸財如流星,定無不捨諸財物。」
流星是在天空一閃即逝的星辰,財物如同流星般是無常,現在有財物之時,利用它布
施,將成辦大利益,若不施捨,財物也如流星般,會消失壞滅。以為「不施捨財物才會永
遠存在」是錯誤的想法。
請看文,「諸未施財無常滅,由施反成有財庫。」
認為「不布施,財物會常在」或認為「布施,財物會消失掉」這些都是錯誤的想法,
即使不布施,財物也不會常在,也會消失掉;「由施反成有財庫」布施將成未來的財庫。
不論施或不施,財物都會消失掉;現在布施是財物放在未來的財庫裡,現在不布施,財物
也會消失掉,不會放在未來的財庫裡。
請看文,「饒利有情所惠施,諸財無堅亦有實。」
「饒利有情所惠施」若以菩提心﹑大悲心攝持,以唯欲利益有情的動機而布施,所作
的布施將是成就圓滿菩提的因。「諸財無堅亦有實」像前面說的,財物如身軀般,無要義
可言,但若布施,無要義的財物將成有要義。
請看文,「若能惠施智者讚,此諸愚夫樂集財。」
若布施,智者將讚施者很聰明;若不布施,智者會說該人如愚童﹑凡夫,愚夫喜歡聚
集財物。
請看文,「攝持終無不離散,由施恆感諸盛事,」
守著財物不施捨,財物也不與己永不離。「攝持終無不離散」財物與己永不離是從古
至今未發生過的,最後終須分離。現在若施他人,此世﹑來世皆得圓滿,恆感盛事。
請看文,「由捨不起染污執,慳非聖道生煩惱。」
「由捨不起染污執」,現在若布施,心中煩惱將減少,不起染污執。若不布施,守著
財物,煩惱將增生,慳非聖道,生煩惱。
請看文,「若施即是道中尊,聖呵餘者為惡道。」
因此,布施煩惱將減少,不布施煩惱將增長;布施是道中尊,不布施是惡道。「聖」
是智者﹑殊勝補特伽羅。
以上講到不可貪著財物,接著講不可貪著善根。
-摘自《菩提道次第》雪歌仁波切講授 法炬法師翻譯
此文稿為自他學習而做,僅供參考,容有疏失,懇請指正。
道次世界:http://www.lamrimwor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