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錄自《進入聖教之門──皈依》 堪布益西彭措仁波切 講授
http://www.buddhajnana.org/subject.php?tID=52&aID=158&show=a
三、認識皈依的對境
(一)為什麼要認識皈依的對境
認識皈依的對境很重要,皈依的對境認識清楚了,這樣的皈依才會是真實的皈依,
之後的聞思修才可以進入平穩的軌道。
如果在最初皈依的時候沒有認識清楚,名義上說是皈依了佛、法、僧,但心裡仍然
毀謗輕視佛法,或只皈依佛、法,不皈依僧伽;或皈依一部分的僧伽,排斥另一部分的
僧伽,就會造成宗派爭執、捨法謗法,以及佛教團體之間互相排斥等等讓人痛心的現象
。這種做法會導致失壞皈依戒,非但沒能得到佛法的利益,反而因這樣的惡業而感受惡
趣的痛苦。
(二)皈依的對境是三寶的全體而不是部分
我們皈依的是十方三世的一切三寶,而不是其中某一個部分。
佛寶就是釋迦牟尼佛等十方三世諸佛的法身、報身和化身,一切佛都是我們所應皈
依的導師。並不是只皈依一部分佛而捨棄另一部分佛,也不是只皈依化身而不皈依法身
和報身。
所謂法寶,包括證法和教法兩部分,證法是戒律、禪定和智慧,教法是三藏十二部
教典。無論是大乘法、小乘法、顯宗或密宗,只要是佛說的法都是我們同等皈依的對境
,不能因為對一部分佛法很有信心,作了皈依,就把其餘的法當作邪法一樣看待。
所謂僧寶,以大乘的角度來講,一地以上的菩薩,只要一位就是僧寶,就像文殊菩
薩、地藏王菩薩,以及維摩詰居士、魚籃觀音等;按大小乘共同具有的觀點,四位或四
位以上的比丘或比丘尼所組成的僧團都稱為僧寶。不分時間、地域、何種教派、傳承,
只要是僧伽,都一樣是皈依的對境,不能只皈依一部分的僧伽,而把修學不同法門的其
他僧伽當成外道徒一樣看待。
因此我們皈依不是皈依一部分的佛寶、法寶和僧寶,而是對盡虛空遍法界的所有三
寶都普作皈依。另外要注意的是,授皈依戒的師父,他所起的主要作用只是幫助你們獲
得皈依的戒體,這一點務必要認識清楚。
(三)需全面、同等皈依的理由
1、不全面、同等地皈依會讓諸佛菩薩痛心
比如在一個世間大學當中有各類科系,有很多老師在傳授各種學問,而且有無數的
學子在求學。作為一個對知識嚮往的人,看到這麼多的老師、教法和學生,心中必然產
生一種喜悅與崇敬之情。而不會因為自己喜歡其中某一學科,而輕視、排斥其餘的學科
。
而佛法的大學更是浩瀚無際,由於眾生有無數種根性和意樂(也就是興趣),所以
佛陀示現出法報化三身,來作為眾生的導師。這些導師們所傳授的法門從淺到深,有無
量無邊,適合各個層次的眾生進行學習,而學習不同法門的僧伽也呈現出各種不同的形
式和境界。所有這一切都是三寶體性的表現,所以應當同等恭敬。我們的眼界不能太狹
窄,不能以自己的分別念把本來就是一體,互相不可缺少的三寶割裂成自己的和別人的
,隨意進行取捨,這樣只是毀壞佛教而已,我們不能做這種讓諸佛如來痛心的事。
2、不同等皈依會造下嚴重的罪業
如果我們有分別,必定是落在一邊,要麼皈依要麼不皈依,要麼恭敬要麼不恭敬,
不是緣取就是捨棄。這樣如果把佛法僧三寶全體分成兩分,只對其中的一分皈依、恭敬
、護持,那對另一分是什麼態度呢?可以斷定是不皈依、不恭敬、不護持,這是在造一
種什麼性質的業呢?是不是緣著尊貴無上的三寶對境,造下最深重的、墮落惡趣的業呢
?
比如對佛法的一部分執著是善妙,是成佛的助緣,而恭敬它、皈依它;對佛法的另
一部分執著是不好的,是成佛的障礙,而輕視它、捨棄它,這種輕視、捨棄就是在造謗
法業。同理,對佛寶、僧寶也這樣貪執一方、瞋恚一方,就是謗佛、謗僧。一方面說自
己皈依三寶,另一方面又謗佛、謗法、謗僧,這樣有沒有皈依戒呢?必定沒有,反而是
佛教的罪人。
3、如果皈依境全面、圓滿,就可以成為出生最殊勝功德的所依
我們看,一尊佛一個毛孔的功德,即使以佛自己盡虛空際宣說也宣說不完;對四句
的聖法聽聞、讀誦的功德也沒辦法以分別心做衡量;一位聖僧安住慈心三昧的善根也是
無量無邊。現在總集起來以十方三世所有的佛、法、僧作為皈依境,在這樣的功德大海
前皈依、祈禱、供養、隨念功德,當然會產生出無量無邊的功德利益。所以有必要全面
、同等地皈依,這是皈依時必須把握的關鍵。
4、不全面、同等皈依和普賢行願相違,不能成佛
如果希求成佛,必須要生起並且實踐普賢菩薩的大行和大願。普賢行願是怎麼樣的
呢?其中說到「我隨一切如來學,修習普賢圓滿行,供養過去諸如來,及與現在十方佛
,未來一切天人師,一切意樂皆圓滿。」這就是說要普遍供養十方三世一切佛陀。又說
:「所有與我同行者,於一切處同集會,身口意業皆同等,一切行願同修學。」這是說
要以十方的一切僧眾作為菩提道上的道友。「願持諸佛微妙法,光顯一切菩提行,究竟
清淨普賢道,盡未來劫常修習。」這是說要護持、修習、弘揚一切諸佛的教法和證法。
所以,假如不同等皈依十方三世的所有三寶,就會成為生起普賢大願、修持普賢大
願的嚴重障礙,也因此無法現前浩瀚無邊的佛果功德大海。
5、一切皈依境同一體性的緣故,需要同等皈依
從究竟上來說,皈依境就是聖眾相續當中的本體空性、自性光明、大悲周遍這三相
無二無別的智慧。既然是同一體性,又怎麼能夠在這上面貪執一個,捨棄另一個呢?這
不是自取迷亂嗎?
(四)同等皈依和專修並不矛盾
打個比方,在學校讀書,在某一階段裡,需要在某個班級當中,和幾十個同學共同
跟隨幾個老師,學習某些特定的課程,並且在學習內容、次序的安排上都有一定的要求
,不能錯亂、混雜,但是對於學校全部的老師、學生和有意義的課程還是都要同等恭敬
。如果只重視自己班級的老師、同學和學科,而輕視,或者排斥另外的老師、同學和學
科,這只能說明心量、智慧狹小,不具足一個學生應當具備的品德和素質。
同樣,我們修學佛法,在某一階段,需要對某種法專門修學,依止有緣的上師、修
持有緣的本尊,這樣才能有所成就,但是從皈依方面來說,所有的三寶都同等是自己的
皈依境。
往往有的修行人把暫時的專修專學顛倒地變成宗派偏執,只皈依自己法脈的上師、
教法、僧眾,而輕視和排斥其他法脈的上師、教法、僧眾。打個比方,比如修學淨土,
為了使自己的淨業精純,需要一心祈禱阿彌陀佛、讀誦研習淨土經論,持念阿彌陀佛名
號,對於散亂難以攝心的凡夫來說,在最初階段這是極有必要的。但這不是叫我們片面
皈依,上師阿彌陀佛的心願也不是這樣的,我們看阿彌陀佛是怎麼發願的,他發願:所
有的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後,都得到神通自在波羅蜜多,都能在一念頃前往百千佛剎
當中,供養無量的諸佛,這條願不成就,就不成佛。所以上師阿彌陀佛也是加持我們能
做到同等供養恭敬十方諸佛。
而且在「淨土五經」之一的《普賢行願品》當中說,往生獲得授記之後,經過無數
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遍在十方不可說不可說的世界,以自己的智慧力,隨眾生心而為
利益。怎麼利益呢?就是隨順眾生的根機、意樂,宣說不同的法門,應當以小乘法度化
就對他說小乘法,應當以大乘法度化就對他說大乘法,應當以密宗、顯宗、禪宗、天台
宗、華嚴宗、中觀宗、唯識宗等等的聖法度化,都會相應地傳授。比如一個人要立志做
大醫王,但是他不能包容一切醫藥而捨棄一部分醫藥,將來碰到需要以這些醫藥治療的
疾病,他以什麼來醫治呢?這樣不是和他的願望相違嗎?所以我們現在一開始就要皈依
一切法寶,將來才可以用一切正法來度化不同的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