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 止觀雙運獲聖道,何為正式具相的止觀雙運?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03-02 08:58:39
.CBETA T02, No.99 經藏《雜阿含經》卷第十七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於空處、樹下、閑房思惟者,當以二法專精思惟,所謂:止、觀。(奢摩他,梵語
Samatha之音譯,義譯為「止」。毘缽舍那,梵語 Vipasyana 之音譯,義譯為「觀
」)……謂聖弟子,止、觀俱修,得諸解脫界。」
.CBETA T24, No.1458 律藏《根本薩婆多部律攝》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言莫放逸者,勸不放逸,勤心(勤心謂歡喜善品的精進心,精進心由善法欲、勝解
引發)勇決,光顯聖教故。所以但言不放逸者,顯不放逸,諸善品中,為最勝故。
言應勤者,勸不放逸,能與出世聖道,加行為依止故,謂於奢摩他(止)、毘缽舍
那(觀),雙修等運(不能只單修習止,或只單修習觀,止、觀二品都需要修習,
止觀二品雙修是因,止觀二品雙運是果),獲聖道故(依於奢摩他、毘缽舍那二品
,止觀雙運緣無我空性慧之三摩地為不共增上緣,獲得聖者瑜伽現量根本定智斷除
煩惱的見道位、修道位、無學位,例如獲得見道位聖道的初果聖者、初地聖者)。」
───────────────────────────────────────
■ 《大乘五蘊論》:「云何不放逸?謂放逸對治,即是無貪乃至精進,依止此故,捨不
善法,及即修彼對治善法。」《大乘阿毘達磨集論》:「何等不放逸?謂依止正勤,
無貪、無嗔、無癡修諸善法,於心防護諸有漏法為體,成滿一切世出世福為業。」
無明凡夫修行證果,心相續中,「聞思修三慧」(聞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
是成辦解脫乃至佛果的“近取因/正因”(智慧資糧),「集資淨障」是成辦解脫乃至佛
果的“俱有緣/助緣”(福德資糧)。
只修習禪定(止),能不能證得佛法所說無我空性的智慧?不能。禪定又名不動業,
例如,外道修習不起心動念的禪定,由內心修習不分別散亂的禪定,壓伏煩惱現行,證得
色界四禪定與無色界四空定的四禪八定,但有沒有證得佛法內道的無我空性慧?沒有。
佛法的慧學,通達無我空性的「聞思二慧」(慧心所),依於禪定(定心所)的助伴
,能夠生起通達無我空性的「毘缽舍那勝觀」(修所成慧)。正式具相的禪定(事例:初
禪近分定的奢摩他安止),是生起修所成慧「毘缽舍那勝觀」的助伴俱有緣,但禪定(依
於定心所)不是修所成慧(依於慧心所)的近取因。修所成慧的近取因來自聞、思二慧。
慧來自慧,正式具相的毘缽舍那觀慧(修所成慧)來自聞、思二慧(聞所成慧、思所
成慧),「聞思二慧」是「修所成慧」(觀)的近取因,要生起正式具相的毘缽舍那修所
成慧,要有「聞思二慧」的“近取因”(智慧資糧)與「戒、定」的俱有緣(福德資糧)。
戒定慧三學中,戒學、定學幫助調伏粗猛煩惱,而斷除煩惱令心解脫是謂慧學。由戒
生定,由定發慧,持戒是由如理作意的正知、正念,如理取捨幫助調伏三門的粗猛煩惱,
由持戒的正知、正念,幫助得伏煩惱現行的定心,例如善心一境性的初禪近分定伏五蓋現
行,由定心助伴,聞思二慧的觀察思擇慧能得如實知見,成就毘缽舍那勝觀的修所成慧。
以修行地道的界線而言,當內心生起通達證悟空性的毘缽舍那勝觀(修所成慧),此
時由資糧道轉入加行道。加行道以上,加行位、見道位、修道位、無學位,獲得正式具相
緣無我空性慧的止觀雙運,加行位是獲得聖者位的近取因。加行位以緣無我空性慧的止觀
雙運為不共增上緣,獲得根斷遍計煩惱的聖者見道位,進一步緣無我空性慧的止觀雙運,
於聖者修道位根斷俱生煩惱,佛果無學位獲得根本、後得一味恆時止觀雙運的果位。
修行的地道進程,正式具相的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分別是資糧道下、中、上
品所攝。在資糧道上品,修緣空性禪定「欲、勤、心、觀」四神足的奢摩他與毘缽舍那,
當獲得四神足三摩地緣無我空慧的正式止觀雙運,此時由資糧道轉入加行道。獲得緣空性
止觀雙運的能力進入加行道,正式具相的五根證量(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是從資糧道入加行道開始,五根攝加行道煖位、頂位,五力攝加行道忍位、世第一法。
■ 為何一心可以止觀雙運?
心王具有別境心所助伴,別境心所如定心所、慧心所。止觀修習中,止的體性是定(
心所),觀的體性是慧(心所)。任一個心王,包含有定心所與慧心所的別境能力助伴。
最初修禪定安止之時,同時有「慧心所」。定心所和慧心所是不同的別境心所,定心
所和慧心所同時存在,定心所和慧心所是與心王同時存在的別境心所。
禪定為定心所所攝,禪定又稱為三摩地。奢摩他安止是禪定,但是品質比較高的禪定
。欲界定的九住心是禪定三摩地所攝,而得到九住心以上的初禪近分定(未到地定)才是
奢摩他安止。禪定三摩地和奢摩他安止,二者具有總別關係的三句差別。
以得到正式具相的奢摩他安止為基礎(初禪近分定),進一步,由與奢摩他安止存在
相應的慧心所,引生「觀」,成就毘缽舍那勝觀的修所成慧。正式具相的毘缽舍那勝觀=
初禪近分定所攝的勝解作意。最初修禪定安止之時,同時就有「慧心所」,此「慧心所」
(聞、思二慧成辦的慧心所)是後來所成就的「觀」(修所成慧)的「近取因」。
在尚未證得正式具相的止、觀之前,我們一個心王同時就擁有「等持」(定心所)、
「勝慧」(慧心所)這二個心所,若好好努力精進,經由正確的修行,把等持(定心所)
的品質逐漸增上提昇為「奢摩他安止的禪定三摩地」,把勝慧(慧心所)的品質逐漸增上
提昇為「毘缽舍那觀慧的勝觀思擇慧」,因為它們是一個心王同時擁有的二個心所助伴,
當得到止觀的正式成就時,仍然同屬於一個心王底下的二個心所,因此止觀才能夠雙運。
「止」的體性是“定(心所)”,「觀」的體性是“慧(心所)”。
《大寶積經》:「有二法,離諸惡道及惡知識,速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
為二?一者、於奢摩他(止)常勤修習;二者、於毘鉢舍那(觀)而得善巧。是名為二。」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有二法,謂:奢摩他(止)、毘鉢舍那(觀)者。奢摩他
(止/隨順安止與正式安止)云何?答:善心一境性,是謂奢摩他。毘鉢舍那(觀/隨順
勝觀與正式勝觀)云何?答:奢摩他(止)相應,於法揀擇、極揀擇、最極揀擇,解了、
等了、近了、遍了,機黠、通達、審察、聰叡,覺、明、慧、行毘鉢舍那,是謂毘鉢舍那
。如世尊說:『非有定無慧,非有慧無定,要有定(止/奢摩他安止的體性)有慧(觀/
毘鉢舍那勝觀的體性),方證於涅槃。』」《大般涅槃經》:「毘缽舍那(觀察思擇慧)
名為正見,亦名了見,名為能見,名曰遍見,名次第見,名別相見。是名為慧。」
當成就正式的毘缽舍那觀慧(修所成慧),就是成就了奢摩他(止)、毘缽舍那(觀
)止觀雙運。獲得緣無我空性的毘缽舍那勝觀,亦即成就緣無我空性的奢摩他(止)、毘
缽舍那(觀)止觀雙運,此時,行者由資糧道轉入加行道(資糧道是加行道的近取因)。
經由加行道煖、頂、忍、世第一法,入聖者見道根本定智(加行道是見道位的近取因
,資糧道是見道位的間接近取因,加行道是見道位的直接近取因)。見道位之後是修道位
(見道位是修道位的近取因),修道位之後是無學位(修道位是無學位的近取因)。
修道進程的因果次第:「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位→修道位→無學位」。資糧道、加
行道、見道位、修道位都是無學位的近取因(見道位根斷遍計煩惱,修道位根斷俱生煩惱
),修道位是無學位的直接近取因,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位是無學位的間接近取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