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298(下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03-03 19:29:14
(續:「聞彼佛名,言聞者,眾生聞佛願。」)
現在學術有沒有研究古典的?有,我們看到很多大學裡頭開這些課程。我在年輕的時
候,非常希望到大學去旁聽,因為自己學業沒完成,我只念到初中,高中念了半年,以後
再沒有機會上學了,所以非常希望能到學校去旁聽。我找到方東美先生,他老人家不讓我
去,告訴我,這六十五年前的事情,他說現在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你要
到學校去聽課你會大失所望。老師說的話是真話,當時我聽不懂,我以為老師完全拒絕了
。老師看到我真的想學,所以就告訴我,你真的想學到我家裡來,每個星期天上午九點半
到十一點半兩個小時,他給我講兩個小時,我的哲學是在他家裡學的。感恩老師,要不感
恩老師,我現在早就過世了,這一生苦不堪言,沒有人教我,遇到這麼個好老師,他願意
教,我願意學。為什麼老師說出這個話?現在學校,我以後在香港講經,完全明白了,因
為在這邊接觸很多大學教授,完全明白了。大學裡面教的是什麼?儒家所說的,博學,審
問,慎思,明辨,沒有實行,沒有篤行。換句話,教給你了,不教給你怎麼落實,不教給
你怎麼融到工作裡面去。無論從事哪個行業,你要不融入進去的話,沒有智慧,待人接物
,不會做人,這學的白學了。
所以有人問我,為什麼提倡《弟子規》?我說我自己沒有那種聰明智慧,我是人家打
上一鞭子有反應。早年王財貴先生到香港來看我,那個時候我住在跑馬地,來問我一個問
題。他在當年提倡兒童讀經,我知道這個事情,我也非常讚歎,也喜歡。可是教了五、六
年之後,出了問題,他來找我,他說出問題。我說出什麼問題?小孩四書五經讀得很好,
很多能背誦,但是回家,父母不懂,沒學過,瞧不起父母,在學校裡面,老師沒有學過,
瞧不起老師。這個麻煩可大了!他來問我,我就給他建議,小朋友要從德行教起。學什麼
?學孝親尊師。所以我就想到《弟子規》,學了《弟子規》,孝跟敬這兩個字就學會了。
孝以父母做代表,敬以老師做代表,小孩對大人都要懂得孝敬,這個孩子好,人人讚歎。
至於讀經,我知道古時候私塾裡面,小朋友讀經大概什麼時候?十歲,十歲到十五歲
這五年是他讀經的時候。三、四歲到七、八歲,這個時候是教灑掃應對,教孝敬,是教行
,沒有教讀書的。讀書那就是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這一
類的,容易記,重要的是要教他做到,篤行。所以我才明瞭,現在學校裡頭是博學多聞,
也就是儒家講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搞這個,沒有篤行,沒有教你怎麼樣用在生
活上,怎麼樣用在工作上,沒有講這些,不講這個,所以他不落實。這就是我體會到,方
老師當年教我,跟我說到學校去旁聽會大失所望,我就明白了。
儒家這五個層次是不能少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為的是什麼?就是為了落實
,不落實不等於零嗎?所以老師在家裡教,學生就我一個,就不一樣了,講了之後會教我
怎麼用,那叫修行,修行就是落實,修是修正,行是行為。我們念頭錯誤,把念頭修正過
來,修正思想行為,言語說錯了話,修正過來,叫正語,身體做錯了,修正過來,叫正行
,身口意三業依照這個標準來修正,這個管用。所以這個東西不是把它當作學術,像花瓶
一樣擺在那裡欣賞的,不是,是要踏踏實實去做到,這就對了。
所以我一生感恩老師,一生感恩父母。父母非常辛苦,那種辛苦現在人無法想像,把
我們養大,我只有弟兄兩個人,真難得!我在戰亂的時代,先到台灣,然後是周遊列國,
居無定所。共產黨對我有恩,因為我們是貧窮,真的是沒飯吃,真正是無產階級,共產黨
培養無產階級,我弟弟那時候念初中,高中畢業把他送到復旦大學,復旦畢業之後在復旦
教學。所以晚年生活過得不錯,那是共產黨給予的,我們一家人感恩。
今天大家都重視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怎麼學起?要認真學,光喊口號沒用處。認真學
,那就是從娃娃開始,從幼稚園開始。到大學學的時候,那叫半路出家,他沒根。所以我
們想到要辦漢學院,辦漢學院用意在此地,漢學院一定要附設幼稚園,附設小學、中學,
然後讓他就升大學。那根呢?根在幼稚園、在小學,這個要重視。教什麼?教過去私塾裡
頭教的教材。我們先要求老師做到,不是博學多聞,要老師把它做到,像《弟子規》、《
感應篇》、《十善業》。老師真正做到了,用他的愛心、用他的智慧去愛小朋友,把小朋
友都看作自己的親生兒女,要這樣的感情去教導他。孩子的心很純很乾淨,老師的心也純
正,心心相印,把孩子教好,孩子回家永遠能孝順父母、尊敬長輩,我們的教育才成功。
孩子教他認字,文字,叫方塊字,認字。用什麼教材?用《說文解字》,把每個字,
古人為什麼要這樣造法,為什麼這麼寫法,為什麼要讀這個音,很有味道,講故事,每個
字都有故事,小朋友聽的時候他很歡喜,他就會記得,就認識中國字。到什麼時候才教他
念《四書》、念《無量壽經》、念《老子》,這是儒釋道的三個根,到什麼時候?十歲,
十歲開始念這個。他的記憶力好,我相信半年,這三部東西他都背得滾瓜爛熟了。再有十
年,這都是他光陰最好的時候,老師要教導他專攻一部經。根有了,三個根有了,再深入
,深入可以就這三種東西用一部來深入,可以,來幫助他開悟。
要講求,中國老祖宗教學的理念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從十歲到十五歲,這時他智
慧開了,他理解了,但是還是要著重讀誦,讀誦的遍數至少要滿三千遍。為什麼?他一輩
子不會忘記,他會開悟。遍數愈多愈好,根深蒂固,無師自通,他才能成為聖賢。所以中
國教育是聖賢教育,佛陀的教育也是聖賢教育,佛是聖人,菩薩是賢人,阿羅漢是中國人
稱為君子,中國跟印度稱謂不一樣,意思是相同的。
所以,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有福,對這個佛號恭敬,也跟著念,這個人福報更大。修
福方法有八萬四千,第一殊勝無過於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話不
是假話,是真話。我們現在常常想這個想那個,把佛常常忘掉,這個不好,這往生沒把握
,往生一定要專注。
昨天堪布在此地,我是建議,希望堪布給我們大家講密教講的前行,大概也是太長了
一點,時間不夠,他沒有講。前行是什麼?主要是講生死心切,功夫就得力了。我們現在
差的就是生死心不切,對這個世間依賴心很重,而且還有名聞利養沒放下,身體健康也沒
放下。對這個身體過分的重視,這個對於修淨土求往生是大障礙。真正求往生,對身體並
不重視,但是也不會糟蹋。正常的活動就夠了,每天早晨能夠早起,拜一個小時佛,念一
個小時的佛號,念的時候就繞著,繞佛,就是走路,走路是運動,有這兩個小時就足夠了
。如果沒有事情的時候就是念佛,就是散步,年歲大的散步好,多運動。把什麼都放下,
什麼都不要想了,一心一意求往生,密宗的前行就說這些。
為什麼放不下?也算是知道了,佛經常說,這都是假的,不是真的,但是我們還是把
假的當作真的,真的沒有在意。極樂世界是真的,天天聽,天天講,但是並沒有把它當真
,還把現實生活當真,問題出在這裡。我們都沒有想想,死了以後怎麼辦?人生老病死誰
也逃不了,不必忌諱。死了以後到哪去?如果再搞六道輪迴,六道的苦我們今天嘗到了,
還希望過這苦日子嗎?如果不希望,那就認真念佛。印光大師每天,他的念佛堂只掛了一
個字,掛在佛像後面,「死」字。這一個字就是密宗裡頭所說的前行,生死心切,天天看
到,活一天老老實實念一天佛號,這就對了,這叫真正修淨土法門。
這個地方,祖師大德也說,這是日本的淨宗祖師,念老告訴我們,「聞名得福,故能
生淨信之心」。聞名不要中斷,像海賢老和尚,不能丟失,不能把名號丟掉了、失去了。
念頭,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接著,不能丟失。對西
方極樂世界、對阿彌陀佛要生淨信,淨信就是一絲毫懷疑都沒有。底下說,「清淨心者,
無疑之信心也。又無垢之淨心也」。垢是沒有染污,什麼是染污?喜怒哀樂愛惡欲是染污
。這些東西全放下,心清淨,沒有懷疑,這是經題上講的清淨心。只要你得清淨心,你念
佛的功夫就成片了,你會很清楚,時時刻刻心裡頭有佛號,口裡沒有念,心裡佛號不斷,
想著阿彌陀佛,念著阿彌陀佛,好!
下面舉《勝鬘寶窟經》上卷,這經上說:「清淨心,淨者信也。起淨信之心,又不雜
煩惱心歎」,歎是讚歎,也就是念佛,念佛的時候沒有夾雜煩惱,這個叫「淨心」。把淨
心的標準給我們說出來了。「憶念受持。受者,信受」,受是接受。「持者,堅持」,不
放鬆。「憶者,憶佛功德,念者,念佛名號」。想什麼?想阿彌陀佛的功德,怎麼想法?
四十八願就是。四十八願如果不能想,你就想一願、想二願,都是的。想一願,想第十八
願,第十八願十念必生。最好是想善導大師給我們舉出來的,最真實的五願,第十二「定
成正覺」,第十三「光明無量」,第十五「壽命無量」,第十七「諸佛稱歎」,第十八「
十念必生」,這五願是四十八願最重要的五願。最簡單就是這一願,第十八「十念必生」
,這就是想阿彌陀佛的功德,十念必生這個功德,是阿彌陀佛跟一切諸佛不共的功德,不
是共同的,只有阿彌陀佛有,其他的沒有。這個五願,其他的四願諸佛也都有,唯獨這一
願諸佛沒有。這個要知道,要堅持。
「憶念受持」下面,「歸依供養」。皈依,要真的皈依。我們今天皈依,念念三皈依
,有口無心,不是真的,真的皈依,「身心歸向,依止不捨」,這叫皈依。身心,歸是回
歸,身跟心都不再想六道輪迴,都不再想十法界,只想皈依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對極樂世
界依報,對阿彌陀佛是正報,我們要依止不捨。我這一生靠什麼?就靠的極樂世界,就靠
的阿彌陀佛。所以想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想阿彌陀佛的依正莊嚴,都是真正皈依。怎麼
想法都在經上,所以這部經你要念一遍,這都有了。
「供養」,《玄贊要集》裡頭說:「進財進行,名供。有所攝資,名養。」下面有註
解,念老給我們註解,「所言財行,指二種供養」,第一種財供養,譬如「香花、飲食、
湯藥、財物、頭目腦髓」,頭目腦髓是內財供養,「大地山河等等器物」,是外財供養,
身外之物,頭目腦髓是自己的身心,這屬於財供養。為佛法,為眾生離苦得樂,要幹,盡
心盡力去做,就是圓滿功德。第二種重要,「法供養」。什麼是法供養?「如說修行,以
為供養」。由此可知,我們念佛,我們發願求生淨土,真信真願念這句佛號,求生淨土,
真供養,法供養。我們自己做出榜樣給別人看,自己天天這樣做,老老實實,對人誠誠懇
懇的,財行也幹,法行也幹,好!這是佛在經上教導我們的。如說修行的供養,持戒是供
養。
我們淨宗同學用什麼來持戒?三十年前我們在美國,美國第一個淨宗學會在聖荷西成
立的,美國淨宗學會,會長楊一華,現在會長還是他,他到我們此地來過。當時我寫了個
緣起,提出五個科目,淨宗同學一定要遵守、要共修,這五條就是戒律。第一條淨業三福
,是我們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這頭一條,人天福報。第二條是學佛了,前面那一條是學佛的基礎,沒有那一條學佛學
不到,所以第二個是從第一個基礎上再向上提升的,「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前面還沒有受皈依,沒有皈依,善男子、善女人,到這個地方,受持三皈,具足眾戒,
這是三寶弟子了。在家的、出家的,受三皈五戒、八關齋戒、十善業道,在家弟子,學沙
彌律儀、比丘戒、菩薩戒,這是出家弟子,這個不能缺少的,戒在先。然後第三福,大乘
,「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到讀誦大乘,這都是自行,勸進行者
,這是教化眾生。教化眾生要注重,特別在現代的社會,身行言教,我們要做給人看,不
光說,說了沒用,大家不相信,要做出來給人看,真幹!這是第一個科目,淨業三福,不
管修學哪個宗、哪個派,只要是學佛,都不能離開這個。這個後頭經文又說,這是「三世
諸佛」,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修行證果的「淨業正因」,多重要!我們用這個來做
我們的指導原則,修學的原理。原理原則抓到了,永遠不能夠離開,不能夠偏了,不能夠
邪了。
三福下面就是六和,現在對這個社會特別重要,大家不和,整個世界都在搞分裂,家
庭裡面父子分裂、兄弟分裂,社會上朋友分裂、主伴分裂,這怎麼得了!今天社會亂成一
團,沒有六和敬。所以我們第二個科目,六和。第一「見和同解」,我們的想法、看法一
致,那就要學習,學聖賢教誨,見和同解。「戒和同修」,這個戒是守規矩,到人家道場
,要守人家的規矩,到人家家裡,守人家家的規矩,到哪個國家,遵守哪個國家的法律、
風俗習慣,這都屬於戒和同修。
下面,「身和同住」,身同住在一起,這個同住在一起,古時候道場比現在簡單,住
眾是睡通鋪的,不是一個人有一個寮房,寮房只有什麼?執事,他在寺廟裡擔任著工作,
像住持、當家師、知客,這些人他有一個房間。清眾沒有,清眾所住的是通鋪。為什麼?
依眾靠眾。晚上睡覺要規規矩矩的,不能妨礙別人,大家互相監督,總像個樣子,沒有個
人自由。身這樣叫同住,才能成就道業,睡在一個房間。我那個時候剛剛出家,跟寺院裡
面大家講這些問題,我們主張一個房間住四個人,四個人是一眾,就可以擺四張床鋪,四
個人住在一個房間,各個看著各個,好!不能胡思亂想,不能胡作非為,身和同住。現在
的社會,物質生活都提升了,不像從前那麼苦了,從前是四個人睡一張床,現在可以一個
房間擺四張床,用這個方法。
「口和無諍」,決定沒有爭論。口是用來念佛的,不是用來批評人的,不是用來說瞎
話的。學著拓開心量,不見世間過,六祖說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世間人
過失沒看見,不放在心上,好,口業清淨。「意和同悅」,意是念,心,心裡頭沒有雜念
、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心生什麼?生快樂,就是《論語》上第一句話說的,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生喜悅。喜悅,悅,這個樂是從內往外發的,像泉水一樣,
它不斷往外流。流出來什麼?快樂,這真正幸福。樂,樂是從外頭來的喜悅,「有朋自遠
方來,不亦樂乎」,那是外面來的。這個悅是從內裡頭生的,真喜歡,法喜充滿,這是意
和同悅,法喜充滿。要用孔子的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他有法喜,常生歡喜心

最後一個,「利和同均」,利是供養,十方供養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有分,住在這個
寺廟裡頭他都有分,所以是均等的。錢怎麼用都要做羯磨,羯磨就是作法,今天這個錢怎
麼用法,要向大眾宣布,今天我要用一筆錢,怎麼用法。大眾都同意了,不說話,就通過
了;有不贊成的,有意見的,就提出來,然後再討論,再表決,羯磨就是表決的意思。很
平常的事情說一次就夠了,沒有人反對,就通過了;重要的事情,說二遍,說三遍,最重
要的,說四遍,四遍都沒有反對,就通過了。這是佛陀給我們制定的規矩,這個也重要!
我們今天對內,是想把佛教興旺起來,把佛教八個宗派都興旺起來。能不能?我想能
。但是堪布在此住的時間太短,沒有長談,將來有時間再來的時候,我要跟他談,要把八
大宗都興起來,他的功德就無量了。龍樹菩薩是大乘八宗的共祖,八個宗都承認他是祖師
,我希望堪布是今天的龍樹菩薩,他有這個緣分。現在在五明佛學院裡面,我們漢族的學
佛的同學,在家、出家的,我聽說有一千多人。那個環境好,戒律的根扎得好,守規矩。
要聽經,他講經,要聽經,要學教,複講。聽經,研究討論,複講,我們古時候老祖宗教
的方法,他都用上了。我在台中學經教就是複講,聽李老師講經,第二天我找同樣的時間
,他講一個小時,我也講一個小時,他講兩個小時,我也講兩個小時,把它重複講一遍,
講給大家聽。我複講的時候,六個同學,我們七個人,好像一個小組一樣,十年,很有受
用。他那個地方也就是研究討論、複講,跟我們用的方法完全相同。著重背誦經論。所以
同學當中有優秀的,真正發心的,我要興賢首宗,那就學《華嚴》,複講《華嚴》,學天
台的就學《法華》,把每個宗主要的經論,都有人認真負責,用十年時間把它學透,大乘
八個宗就興旺起來。他的年歲很好,五十才出頭,好像是五十四歲,年齡好。我沒有辦法
了,我今年九十了,只能自顧自了,沒有辦法顧及到別人。所以,我跟他講,我看到你,
我看到佛教的希望,希望他好好保重身體。
真正發心,佛菩薩加持,壽命自然延長,不求也延長了。為什麼?佛教需要這個人,
佛弟子需要這個人,需要一個善知識教化,是這個原因。所以壽命短的可以延長,我就是
一個很好的例子,我的壽命只有四十五歲,現在延長一倍了,兩個四十五。往後,我自己
是念念想求生淨土,如果佛要我延長,我也願意,多吃一點苦頭,只要對佛法有利益,對
眾生有好處,受苦受難我還能忍,我還能包容,這是我唯一的一點長處,其他的長處沒有
。一生不怨恨人,不跟人對立,別人爭我會讓,你進我就退,我不跟人作對,決定不毀謗
人,只有讚歎,只有歡喜。為什麼?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他造作不善是他一時迷惑,那不
是他的本性。我們要從本性上看,人性本善,歡喜心就能生起來,度量就大了,自然就能
包容,這個很重要。
相信因果,善有善果,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道家講的,講得有道理,不
能不知道,不能不相信。行善決定是好事,作惡決定不是好事,不是好事咱們不幹,好事
多幹,我們就常常能保持住歡喜心,就法喜充滿,天天高興,天天歡喜。人雖然老了,還
是快樂,一切還能夠自理,這是什麼?這是法喜充滿,你才做得出來。如果你有煩惱,你
有憂慮,你有牽掛,老人衰相就現前了,你就得要有人照顧,就不能自理了。我還能自理
,還不需要人照顧。李老師在世也是很堅強,好像他在九十五歲,都還自己照顧自己,他
九十七歲走的,九十五歲還照顧自己,接受別人照顧只有最後兩年。
「稱敬二字,不離於口。即本經憶念受持,歸依供養之旨」。宗旨,就是主要的。《
疏鈔》說,蓮池大師講的,「往生淨土,要須有信。千信即千生」,一千個往生,萬信一
萬個往生。「信佛名字,諸佛即救,諸佛即護」。你看看這兩句重要,諸,不是阿彌陀佛
一個人,你信這一句阿彌陀佛的名號,十方三世所有諸佛都救你,所有諸佛都保護你、都
保佑你。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心常憶佛,口常稱佛(稱佛就是念佛),身常敬佛,始名
深信。任意早晚,終無再住閻浮之法」。愈是有出離心,跟西方就愈接近,我們永遠脫離
六道輪迴,閻浮就是六道輪迴。「此策發信心」,策是鞭策,警策,教我們一定要發真實
的信心,「最為切要」,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真幹。我們這次
是第四次學習《大經科註》,比過去是認真了不少,也詳細多了,追根究柢,檢討自己,
改往修來,能夠獲得真實利益,這不是白講的,每次所講的都有真實利益。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
一生不怨恨人,不跟人對立,別人爭我會讓,你進我就退,我不跟人作對,決定不毀謗
人,只有讚歎,只有歡喜。為什麼?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他造作不善是他一時迷惑,那不
是他的本性。我們要從本性上看,人性本善,歡喜心就能生起來,度量就大了,自然就能
包容,這個很重要。
關鍵就是「不對立」。「不對立」就不怨恨、不爭、不作對不毀謗,就包容。
不對立就是放下邊見。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erincy   2016-03-03 21:24: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amilus0 (露可可)   2016-03-03 23:45:00
口是用來念佛的,不是用來批評人的,不是用來說瞎話的--阿彌陀佛!
作者: column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2016-03-04 05:10:00
真的發現自古至今,真正修行成就的都具備「習勞」共通特質,李老師及淨空法師年歲這麼大,還能自理惜福,真的讚嘆!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03-04 15:04:00
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03-04 18:01: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