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Buddha 看板 #1MsmSPqZ ]
作者: EvolutionWin (Mindfulness) 看板: Buddha
標題: 尊者阿迦曼傳 42~45
時間: Sun Mar 6 00:19:34 2016
042 蛇王和天使來訪
當住止在烏東泰尼城和諾格凱城的山區頂上和附近時,地居和空居天使偶爾會來拜訪,
為了聽法而親近他。
他們每兩個星期或每月來一次,這些拜訪不像清邁城的天使那麼頻繁。
這在下面會提到。
較早,在他發憤努力的期間,他住在泰國的一個山邊,位於寮國浪法拉那邦城的西邊。
尊者阿迦曼說,在那個山下有一個很大的那伽(蛇,中譯註:北傳稱為龍)城。
不像天使們經常問他許多問題,那伽幾乎不曾有任何問題,
但是他們對法的感動和歡喜則是相同的。
當他住在那裡的期間,幾乎每天晚上,那伽王都來拜訪他,他通常都帶著一個小侍從來,
除了一些特殊情況,才有一大隊的朝臣跟著他來。
這種情況下,都會事先通知尊者阿迦曼。
那伽們喜歡晚一點才來,大約晚上十點左右。
或許,這是因為他住的地方距離村子有一段距離,也比較安靜。在其他地方,
他們有時來得更晚。
那伽王深受尊者阿迦曼所感動,並請他儘可能地久住在那裡,以便他能夠幫助那伽們。
那伽王派遣那伽守衛日夜地保護和守衛著他,他們並未太接近他,
而保持著一段(尊敬的)距離,以便於他們能夠看到整個區域。
天使們喜歡比那伽們較晚才來,從午夜到凌晨一、二點,當地方離村落很遠時,
會更晚。只有很少群體習慣於較早來。
043 他在中年的例行修習─為看不見的訪客說法
午前吃過飯後,尊者阿迦曼就開始他的經行禪思,他會持續到中午。
然後,在他開始靜坐禪思之前,他將會休息一下子。
靜坐持續約在一個半鐘頭左右,然後他再開始經行禪思。
下午四點,他會打掃寺院區域或者他所住的附近區域。
打掃完畢,然後他就洗澡,
並繼續經行禪思直到晚上八或九點─當他要再度靜坐禪思的時候。
如果是旱季或是不下雨的話,他會繼續經行直到很晚,
到他要到凸起的小平台上─那就是他的休息處─就寢之前為止。
如果很晚了,他就直接地去睡覺,但通常他都在十一點左右睡覺,早上三點左右起床。
如果有一群天使要來聽法,他在下午就會接獲通知。
如果他們很晚才會來,他就早點睡,如果他們午夜左右要來,他就等他們。
在他住的某些地方,有時會發生,同一個晚上,地居天眾和空居天眾都希望來聽法。
尊者阿迦曼會為先來的群眾做一個簡短的說法,並回答他們的重要問題,
然後告訴他們有另一個群眾等著隨後要來。
先來的群眾就會向他告辭,後來的群眾才就位。
他給予這些天使群眾的說法,通常都是基於正法的主題,
也就是當他在思惟著講些什麼的時候,浮現在他心上的法義。
有時,一個群體的領導人會表示想要聽某方面特殊的法義,
尊者阿迦曼會思惟那個主題並加以解說。
偶而,他會請他們確認所要聽的法義,很顯然地,
不同論題所使用的術語與他所知道的術語有所不同。
有時也會發生,一個天使群體想要聆聽一篇特殊經法的演說,
他已經知道了他們給他的篇名,但他一開始解說,它們就不是同一回事了。
他們會阻止他並告訴他。
雖然尊者阿迦曼住在遠離人煙的曠野,
他經常忙於接見和教導這些看不見的客人─地居和空居天使和那伽─有時,
一個晚上來了許多群體。
這種情況下,他必須排定他們的時間表。
幾乎沒有一個晚上會沒有一個群體來訪。
當他住在村落或城鎮附近時,則有更多的人類訪問者,他會在下午和傍晚接見他們。
然後他就教導比丘和沙彌弟子們,他們會聚集聽他引導和開示。
044 對人類和天使說法─聆聽能力的比較
尊者阿迦曼說,就有關給予說法這方面而言,人類和天使有著重大的差別。
天使顯得比人類更易於瞭解教導,他們在開示者的面前也表現出深摯的敬意。
他們之中從未有人對他懷著任何惡意。
他們的每一個動作都愉悅而優雅,不論他們到達時、聽法時或離去時,
全程都很安靜、鎮定和寧靜而溫和。
可笑地,對人類說法有時會變得很困難,對他自己和他的聽眾皆然。
即使經過重覆和種種的說明,對他所說的還是瞭解得很少。
除了沒有瞭解能力之外,有時還有輕視和批評。
「這是什麼說法?我真弄不清楚頭尾,」
他會想:「我認識另一個比丘,遠比他說的還要好。」
有些人則驕傲地把自己跟他作比較,
「我一向做得很好,比那個要好太多了。」
他們會對自己說:「當我說法的時候,聽眾經常笑得面頰都痛了。
沒有人會睡覺!在法義辯論(兩個比丘談論法義,輪流問答)時,
那就更精彩了。從開始到結束,我們的聽眾從頭到尾都沈迷在轟然的爆笑聲中。」
有些人這麼想:
「聽說他有他心通,那他為什麼不知道我在此時此地所想的,
如果他知道我所正在想的,他應該會說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
然後,我就能確知他有他心通了。」
還有更糟的,有些人只是來找他的麻煩的,沒有其他用意。
他們懷著優越感而來,對他說法或開示的內容毫無興趣。
任何他們聽到的法義,都從這個耳朵進來,從另一個耳朵出去,
就像流水滑落鴨子的背上。
當提到這些事件時,尊者阿迦曼悵然輕笑,或許是為了難得幾時,
才找到這樣「聰明」的人們而失笑吧!
045 一座驕傲的山
有些人隨身攜帶著驕傲和自負。
令人驚奇的是像他們肩上扛著一座驕傲的山,怎麼走得動呢?
他們整個人裡面只能找到虛榮和自負的塊壘,大得使他們顯得可怕而非可憐。
像這些人全然不值得教誡說法,但是有時候也會發生無可避免的情形,
他發現自己的立場上,不得不給他們一些例行的說法。
他的心意未曾浮現法義的主題,尊者阿迦曼說,也許「塊壘」嚇走了法義,
留下孤獨而無助的他,就像一個沒有生命的玩偶,被他們惡意的針尖所刺痛著。
「他們所說的終究是自以為對的,」當他在弟子圈中回想這些事件時,
他說:
「我竭盡心智試著去尋找適合他們的任何題材,但是我怎麼有可能找到呢?
他們與其說是人類,不如說更像樹幹。」
他悵然輕笑。
這時,他的一些弟子開始顫抖,不是寒冷,而是恐懼
(於想到這樣的塊壘所帶給他們主人的危險)。
尊者阿迦曼說,只有在無法避免時,他才會給他們說法,因為像這些人,說法就像毒藥,
只會產生有害的結果,這是因為他們自己的不敬和惡意,而不是因為法義,
法義在尊重而恭敬聆聽的人群中,只會產生有益和無價的結果,那就是「心態」,
它就是使得不同的人們聆聽相同的法義而產生不同結果的根源所在。
有些人被它吞噬和壓抑,然而某些人則陶醉於這個完全一樣的法義而且似乎樂在其中。
尊者阿迦曼其實很希望去幫助這些吹毛求疵者,並減少有害於他們的果報,
但是就是沒有這樣做的方法。
有一次,他認為從這樣想要去幫助他們的企圖中,即使沒有任何利益,
也不應該會有任何害處才對。
但即使如此,還是枉然。
他們未曾停止懷藏罪惡並射出它的毒果,毀滅著他們自己,始終對法義毫無興趣。
對於他,教導人類就是這麼困難,即使當他們來的只是一個小群體時,一樣地,
只要有那些懷藏著滿腔罪惡的人們,他就得讓他自己受它的干擾,乃至刺激他。
但是最後當所有用來刺激和騷擾他的方法都用盡時,那些人又走向他們的命運去了,
收穫他們所堅持播種的。他再度憐憫他們。
但是也有那些懷著真實的意願和誠懇的信仰而來看他的人們,配合他們的慧根和性向,
他們都得到了開示和訓練。
這些人,無論如何,遠少於那些有著怪誕狂妄和倔強觀念的人,也因為這些人,
他寧願經常獨自住在山間林下,在那裡可以加強精進以達到他內心的滿足,
沒有任何打擾。不論他注視那裡,都沒有分散他的眼光或打擾他的心意的東西。
曠野裡,鳥兒和野獸的叫聲對他猶如一個天籟交響樂團,樹枝上,原野上,
整天都聽得到。
他和那裡的動物們寧靜而和諧地住在一起,各行其道,不必擔心來自其他任何人的危險。
在這個環境裡面,盪漾著自然的旋律歌聲,他的心意沐浴在一條潺潺不斷的,
充滿清涼和安靜的溪流之中,所有有關於通向正法的思想都了然於心。
如果那時死亡來臨了,那裡將只有完全的不執著和捨棄,
一個在曠野中安詳而寧靜的離別,心意不受到發生在身體本身的自然現象的影響。
這就是大多數阿羅漢的逝世,獨自來了,他們又獨自走了,通常沒有人看見,
也沒有人歌頌,因為這是離開這個世間的自然方式。
他們不被痛苦所困擾,讓身體的痛苦歸於身體。
這就是生活和死亡的聖道,它導向煩惱的清除。
由於煩惱的除滅,他們就純淨了。由於純淨,他們就不執著了。
對於聖弟子而言,他們的負擔愈輕,他們解脫自己的意願就愈大。
對於世俗人而言,他的負擔愈重,他加重自己負擔的意願就愈大。
已經解除了他自己的重擔,聖弟子安住於「空」。
他們「無事可作」,也就是說(已經到達了終點),
但不是「失業」(有誰能夠雇用他們呢?)。
事實上,人類與天使之間有更多的差異,上列不過是所有記憶所及的部份。
或許對於有興趣的人會有些用處。
一些其他天使的事情將在後面提到。
上面所提到的天使和人類,都活在數十年前,隸屬於一切行無常的法則之下了。
讓我們期望,藉著現代教育的提升,他們都能大大地改善他們自己和他們的社會或國家。